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大汉翁主的悠闲岁月 > 70-80

70-80(2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一勾手他就上了 穿进虐文从杀死男主开始 穿成替身文里的白月光 九零致富日常 顶级Alpha老板为何这样? 九十三个红绿灯 要命!谁家指挥拎刀上啊 妄恋[撬墙角] 谪龙说 就说别让AI振兴酒厂!!

卫青也试图通过刘陵打探出刘安的喜好,但刘陵直言不讳说让卫青不用费心,而且卫青也觉得以淮南王堂堂藩王之尊,确实没有什么东西是不能轻而易举得到了,便只能偃旗息鼓。

刘陵找了过来,卫青很是高兴,然而这高兴还没能维持的久一些,就听着刘陵喋喋不休的对刘安的吐槽愈发黯然。

刘陵都能发觉的事,没道理敏感的卫青感觉不到。淮南王对他的感官并不好,那日得知皇帝的宠妾卫子夫是他的阿姊后,淮南王对他的态度很温和,可是后来得知他和翁主的关系,还有自己的出身后,卫青再从刘安那处得到的就是冷遇了。

卫青发愁,第一次为自己不会讨好人烦心。

淮南王的入朝似打破了平静的湖面,在长安城引起了轩然大波,尤其是听说皇帝将淮南王选入未央宫后,对这位刘氏藩王的态度温和到入邻家亲昵叔父的少年,更是议论纷纷,怎么也想不明白,刘安这个只会著书立传、问道炼丹的家伙是怎么讨好的皇帝呢。

刘安保持着谦虚的态度和皇帝侃侃而谈。

大汉天子毕竟年纪轻,才初初登基,就有一番豪情壮志。一方面重用主张加强王权的儒士出任将相另一方面则采纳文景时期大为失意的贾谊、晁错一派的政治主张。

即对内削弱诸侯、加强中央,对外则抗御匈奴的政策。

如果不是刘安对刘恒的子孙自由一股恶意,这样的同族子侄他当然十分的欣赏,然而,他毕竟是个野心家,对帝位充满了勃勃野心。因此,哪怕再和刘彻一见如故、恨不得促膝长谈,那股子对刘恒子孙的恶意也不免丝丝缕缕的泄露了出来。

这股恶意再微弱,刘彻身居帝王高位,也隐约能察觉到一些。

他十分的不明白,不过是初次见面,对这个神交已久,和自己一拍即合、长谈阔论的叔叔,哪里来的龃龉?

察觉到这些,刘彻故意在刘安面前高谈阔论,对尊王攘夷,削诸藩,破匈奴等政策赞不绝口,说自己也准备实施“大有为”之政来试探。

而让刘彻失望的是,和他相谈甚欢的叔父则露出了自己的态度——是对自己的不赞同。

刘安主张因循旧范,无为而治。

由此引申为政策,也就是要坚持汉初旧制,从而保护刘氏诸王集团裂土称王的既得利益,让刘彻异常的失望。

还以为会是个志同道合的帮手,谁知道居然是敌特,白瞎他一片激动的心,高兴太早了。

刘彻没了再聊下去的心,又不咸不淡的说了几句话,就让黄门带着淮南王去拜见窦太皇太后了。

素好黄老之道的太皇太后窦氏和淮南王刘安倒是一拍即合,而且还有诸窦、诸刘列王贵戚给刘安说好话,因此不过来长安几日,刘安迅速压下成名已久的刘陵,成了长安城内的风云人物。

平阳长公主的酒宴办的次数少了不少,人人都知道如今淮南王阔气的很,来到长安城后几乎天天都好酒好宴的款待刘氏皇族和诸贵戚,府内每日人生喧嚣,比刘陵在时的清净简直宛如变成了闹市一般。

闹得刘陵头的大了,为了有点清净的日子,避免被刘安拉出去待价而沽,刘陵只能借口陪伴平阳长公主,来平阳侯府躲清静。

不止是刘陵,卫青现在也几乎不回府了,刘安不是很待见他,但因为卫青好歹也算皇帝的小舅子,刘安对着他也不能黑着一张脸,只能虚伪的笑着,虚伪的关怀,再虚伪的说一些对他未来很看重的话。

如果不是刘陵早就给卫青透了底,知道淮南王看不上自己,对着这样一张慈和的脸,卫青是真心想不到淮南王的肚肠是如何的虚伪。

反正他日日在宫中值守,只要淮南王不进宫,卫青就不用去面对他。义妁也是如此,淮南王好书、好琴瑟、好炼丹,但唯独不喜医术,再加上义妁身为女子,淮南王就更轻视她了,连义妁在长安城的名声他也觉得其中有刘陵出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汉翁主的悠闲岁月》 70-80(第6/14页)

力才能让义妁名满长安。

义妁带着义纵避出住在了医官,卫青也不回府,刘陵更是直接住在平阳侯府借口陪伴义子,倒是和小去病玩的不亦乐乎,当然大部分时间都是她在玩小去病,把人惹急了再丢回给卫少儿去哄,她则幸灾乐祸的在一边哈哈大笑,好不惹人气闷。

卫少儿这个亲娘也不是不心疼儿子,但小霍去病是个记吃不记打的,每每被刘陵惹急了,委屈的不搭理她,还没过一会儿,就被刘陵做的虾仁蛋羹、羊奶饼干、肉沫菜卷勾的口水连连,重新投入了刘陵的怀抱,对她笑得见牙不见眼的。

再次抱到了干儿子,刘陵暗暗给自己比了个耶!她就知道哪怕是小屁孩也无法逃脱美食的诱惑。

平阳长公主在边上好笑的摇了摇头,手指在小霍去病的头上点了点,无奈的道:“你这是好性啊还是记吃不记打,这都多少回了,怎么总是上当。”

或许是知道谁才是真正的衣食父母,小霍啊啊叫了两声,对着平阳长公主露出了个无齿的笑容,看得长公主更是无奈了,只能摇摇头,表示自己没眼看。

“母子之间哪有隔夜仇,这是我干儿子,自然不会生我的气了。”刘陵笑着掂了掂体重有些增长的霍去病,对着他道:“是不是啊,小去病?”

第75章 圈地建园 小霍宝宝其实已经会……

小霍宝宝其实已经会一个字两个字的蹦出来, 组合起来也能成一句言语不通的话。

听到义母问他,也不知懂还是不懂,蹬了蹬小腿, 学着刘陵的话道:“是, 不是,是, 不是”,婴儿学舌的模样, 逗得人哈哈直乐。

众人正笑闹着打发时间, 颇有些不亦乐乎之感, 几乎忘却了今夕何夕, 就见有一奴婢匆匆而入, 在平阳长公主耳边悄声说了些什么,平阳长公主一愣, 似是不敢置信的看着来人,问道:“那人当真这么说?”

来人垂着头, 不敢抬眼看,却匆匆点了点头,郑重其事的样子,平阳长公主看了顿时倒抽一口凉气。

这是怎么了?

刘陵示意卫少儿将小霍去病给抱下去,然后才安慰平阳长公主道:“阿姊这是怎么了?可是除了什么大事?”

平阳长公主往常无论什么事,都一副镇定自若的模样, 这样的失态,难免让刘陵惊讶。

“可不是出大事了么。”

“去通知侯爷, 让他去廷尉府救人。然后再派去几个人盯着,让管家按照市价把损失补给那些百姓。”平阳长公主吩咐完后,挥袖斥退了下人, 这才又对刘陵诉起了苦。

“我还以为陛下有了孩子后也该长大了,没想到还是一副孩子心性,只知道惹是生非。”平阳长公主的语气颇有几分的不好看,连也青一阵白一阵的,好似如若刘彻本人在这儿,她非得痛骂对方一顿不可。

刘陵更好奇了,打破砂锅问到底,颇有几分不达目的不罢休之感。平阳长公主被烦的没法子,没好气的瞪了刘陵一下,这才一五一十的把刘彻又又又冒名“平阳侯”跑出去惹祸,却让她来收拾残局的事讲述出来。

“骑马射箭、打猎烧烤也就算了,居然还随意纵马践踏庄稼,以往不当回事,现在好了,碰到硬茬了吧,直接被人告到了廷尉府,也亏的他还知道自己是皇帝,没有暴漏身份,报的是阿寿的名号,否则整个大汉的子民都要知道他这个天子做的什么好事了。”也幸亏是没人,平阳长公主吐槽起来一点都不给弟弟的面子。

哈哈哈~嘻嘻嘻~

刘彻居然被抓进廷尉府了,哈哈,夜路走多了,终于遇见鬼了吧?

刘陵幸灾乐祸的不行,但在刘彻亲阿姊面前还是照顾对方情绪的没有直白的显露出来,和对方同仇敌忾的讨伐起了刘彻这个坏自家相公名声的罪魁祸首。

“其实阿姊也不必这么忧心,或许百姓们其实也都知道姊夫是为陛下背锅了呢。”不知百姓们知道,几乎整个长安城对刘彻冒名“平阳侯”在长安惹是生非的行径都不约而同的心有灵犀,甚至他们私底下都颇为同情平阳侯。

每每听说平阳侯又做什么招猫逗狗、惹是生非、践踏民田等祸事,闻风奏报的御史就跟瞎子聋子似的,偶有几个看不清形势的上了奏疏,都被留中不发,同是几乎朝堂上所有人都对平阳侯报以同情的目光。

无他,谁让平阳侯的小舅子是皇帝呢。皇帝不能有错,即使真的错了,也不能是皇帝的错,而是没有践行劝谏之责的臣子的错。

所以,除了南宫公主、隆虑公主两人的夫君,和刘彻关系最好的平阳公主的夫君,曹寿这个姊夫就成了刘彻最合适的背锅侠。

“可终究颜面上不好看啊。”平阳长公主叹气,对这个皇帝弟弟,除了无奈也别无他法,是真的打不得、骂不得。

不久,平阳侯曹寿就从廷尉府将小舅子刘彻一行人赎了出来。

而让刘陵意料之外却又不出所料的是,卫青也跟在灰头土脑的刘彻等人身后进来,看到刘陵惊讶的目光后,他尴尬的想要举手挡住自己的脸,然而意识到自己的袖子并不够挡住后,只能讪讪的对着刘陵点头一笑,随即跟在刘彻身后,被平阳侯府的下人带下去梳洗干净。

皇帝身边的侍卫灰头土脸的可不行,那都是代表着皇帝的脸面呢。

等刘彻带着人再出来的时候,平阳侯曹寿已经向平阳长公主这个妻子复命,并避了出去。阿姊教训阿弟,他这个姊夫不好在场。

刘陵倒是不怕,故意和平阳阿姊同样一张冷着脸的面孔,冷冷的逼视某个又惹祸的皇帝。

对上卫青讪讪的目光,刘陵给了他一个安心的眼神,因为知道对方是被刘彻牵连的,所以刘陵也把问罪的目光看向了厚脸皮、若无其事喝酒吃菜的刘彻。

“陛下,您这才安分了多长时间,怎么又带着人出来惹是生非了?好歹您也是马上就有孩子的人了,子夫腹中的孩儿还要您这个父亲做榜样呢,可您瞧瞧你这干的是什么事?”平阳长公主这样的大美人哪怕发起火来,语调也是柔柔和和的。

然而刘陵可不是个能憋得住的性子,她上上下下的打量了卫青几眼,见卫青身上、脸上没有伤痕,精神看着也不错,顿时松了口气,再加上如今有平阳长公主撑腰,狐假虎威的,刘陵对着刘彻也嚷嚷了起来。

“平阳阿姊说的不错,陛下你一人惹事也就罢了,怎么还把我家卫青也给带去了,一群人去了廷尉府一日游,这要不是平阳侯去把你们赎出来,你还真准备暴漏身份不成啊。”刘陵一脸的难以言喻,尤其是想到卫青也被连累进了廷尉府,虽说没遭什么罪,但到底一言难尽。

刘彻轻咳一声,到底没了再吃下去的欲望,其实也是他也吃的半饱了,直接放下了手中的筷箸,讪笑着道:“这你们可以放心,朕还没傻到那个份上,暴漏身份的事是肯定不能做的。”

平阳和刘陵不约而同的白了他一眼,心道:你还知道啊。

还不等两人接着吐槽,就听刘彻接着道:“姊夫的名头要是不够震慑,其实朕是准备报淮南王叔的名号的,但是被卫青给阻止了。”

刘陵脸色一黑,庆幸刘彻听进去了卫青的劝谏,没找死到刘安面前。

这傻孩子啊,的亏没让刘安知道,否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汉翁主的悠闲岁月》 70-80(第7/14页)

则他哪会帮忙去把你救出来,不把你这践踏庄家、惹是生非的帝王头上按上一顶荒淫无道、残暴不堪的名声誓不罢休。

卫青低声解释道:“淮南王在藩地本就有爱民如子的名声在,没必要在京城为他拉拢民心。而陛下正是需要励精图治之时,应当善待百姓,此次也是因为我等失误,没能及时发现坐骑啃食庄稼,才惹下大祸被送入廷尉府。”

“励精图治?”刘陵似笑非笑的看着刘彻,揶揄道:“陛下您骑马打猎还能打到踩踏庄稼的地步,可真让臣妹佩服啊。”

平阳长公主也没眼看,刘彻讪讪的笑着解释道:“我不过就是踩踏了一些他们的庄稼,再说了姊夫也已经赔偿给他们金银了,而且朕都没计较他们辱骂朕,这样还不够么。”

刘彻很是不服气,引得身后的卫青颇为无语的看了他一眼,刘陵和卫青的目光对上,心中生出了一种这个皇帝也是个“何不食肉糜”的存在啊,无奈的叹气。

“卫青,你给陛下解释解释吧。”刘陵不想说话了,她突然觉得自己和这些人三观不合,就是不知道卫青的解释能不能被刘彻听进心里。

“陛下,臣冒昧了。”卫青行礼后道:“这些田地对百姓来说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命脉,若是没了地里的出产,他们来年就会青黄不接,饿肚子都是好的,凄惨一些的人家免不了卖儿卖女,所以我们一行人踩踏了他们的田地,就相当于毁了他们来年的产出。”

刘彻听得若有所思,那股子被骂后的愤愤不平和不服气倒是消下去不少。

“陛下即喜欢打猎,怎么不去皇家御园呢?”平阳长公主见气氛有些沉静,适时的打破这种氛围,问刘彻道。

知道阿姊是故意顾左右而言他,给自己解围,刘彻忙回道:“御园太小了,不能尽兴。”

很好,这个理由很强大,平阳长公主和刘陵同时一噎。

连文帝和景帝都没有嫌弃过的皇家御园,他们两位皇帝曾经秋狩时最喜欢光顾的地方,居然被儿子和孙子嫌弃地方小,刘彻可真不愧是历史盖戳的孝子贤孙啊。

“太皇太后不是把兵符给陛下了骂?陛下既然觉得无聊不如直接去练兵吧,去训练军队总好过带着一群侍卫整日练习骑射强。”刘陵好奇道。

刘彻这个皇帝又不是真的闲着没事做,眼看着窦太皇太后已经一步步准备把权力过度给他了,这人居然还对外表现出示弱的举动,游手好闲的好似纨绔子弟。

说道这个,刘彻更无力了,整个人像丧失了精气神儿一般往后一摊,凉凉的道:“朕也想啊,可这不还是地方太小吗?”

整个天下都是你的还嫌小?

还不等刘陵和平阳长公主说些什么,刘彻便一骨碌坐了起来,对着两人欣然道:“说起来,因着这回被抓一事,朕也觉得不能这样无所事事下去了。”

“既然没有地方,朕就圈一块儿地好了。”

皇帝带头圈地吗?

无视目瞪口呆的众人,刘彻兴冲冲道:“朕打算圈南山往西三百里建造一座行宫,其中设离宫七十所,供朕和后宫、重臣们居住。令再单独建一兽苑,饲养百兽,供朕秋冬狩猎。”

“名字朕都想好了,就叫‘上林苑’。”

“枚乘曾给梁王做《菟园赋》而闻名天下,朕也不能输了,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做的不错,朕这一次也打算等上林苑建成以后,司马相如做一首《上林赋》。”

第76章 建造上林苑 刘彻说着,还炫耀……

刘彻说着, 还炫耀般的看向阿姊和刘陵,好似在彰显自己的财大气粗。

上林苑吗?

刘陵不知道该不该阻止,凭心而论, 让刘彻建造这样一个大工程, 对古代百姓来说无异于压迫和剥削,她沉吟着, 不知道怎么劝刘彻打消想法。

然而还不等她想出对应之策,平阳长公主已经被阿弟口中那未来的大工程给惊讶到, 想到又要多一个可以游玩的皇家园林, 平阳长公主也拍手叫好、赞不绝口。

我常常因为不够奢侈而和周围人格格不入啊。

刘陵和卫青对视一眼, 无奈默然, 上位者的思想他们不懂, 也不想懂。

其实早在秦代就有上林苑了,但当时它的范围并不算大, 具体位置在秦国的都城咸阳渭河以南的今长安户县地区。

这里川原秀丽,河流纵横, 风景优美,是皇家游玩打猎的理想地区。

于是当年,秦惠文王便在上林苑修建阿城,到了秦昭襄王时期辟为王室苑囿。

秦始皇当年就是在上林苑中修建规模极大的阿房宫。

《三辅故事》中有说,秦始皇在上林苑修了146所离宫别馆。

而根据刘陵曾读过的《史记》记载,秦二世在赵高“指鹿为马”以后, 到上林苑斋戒,每天游猎, 一见有人就射死。直到秦朝末年,上林苑才毁于战火。

一直到汉高祖刘邦登基为帝后,才开放了秦朝时期的上林苑, 让无地可种的百姓在此开垦土地耕种庄稼,所以说这一带经过数年的耕种,早已成了优良的农田。

刘陵也是后来问了卫青才知道,刘彻踩踏、践踏庄稼的南山就是他微服私访、骑马涉猎的钟南山下,而这些被踩踏的庄稼,也是钟南山下的百姓所种。

别看刘彻当着平阳长公主和刘陵的面言辞凿凿的说不和那些辱骂他、害他被关入廷尉府的百姓计较,其实这人私底下身为皇帝的睚眦必报和小心眼是一点都不比别人少。

他既然说了要兴建上林苑,便直接一不做二不休的派遣了官员强令那些百姓迁徙,将这些人迁往了关中渭河以北地区去开垦荒地,若有不肯迁移者,当即就被贬为奴隶,一时间惹得民怨沸腾。

也有一些人怕得罪了皇帝,再不情愿还是无奈的搬家了。

这期间,劝谏皇帝的人也很多。

比如东方朔就上书劝谏皇帝道:“钟南山物产丰富,土壤肥沃,这里的百姓不能离了它们啊。如果把这些良田没收去建造上林苑,那不就是让这些百姓们饿死吗?”

然而刘彻是个有仇必报的人,他能说自己就是要给那些辱骂自己的大汉百姓一个教训吗?身为大汉子民,居然辱骂他们的君父,现在都敢蹬鼻子上脸,来日是不是还要谋反了?

刘彻冷冷的瞪视了自己最看重的臣子一眼,到底没说出更难听的话,只道了一句:“朕意已决,你即身为臣子,自当听令行事。”便把人挥退。

这个在皇帝面前极有脸面的东方朔都得了皇帝的斥责,那些不受宠的大臣就更不敢多言了。倒是有人想走太皇太后和王太后那边的路子,只是窦太皇太后对此极为的不耐烦。

对她老人家来说,兵权都给了刘彻,能不能收服那些兵将就是刘彻的本事了。至于刘彻兴建上林苑与她的期望背道而驰,窦太皇太后就更不在乎了。于她而言,只要刘彻不来和她争斗处理朝政的权利,刘彻就是大兴土木,再建造十个八个上林苑都碍不着她什么事。

这种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情形下,也不知道哪个大聪明,脑子一转,居然把主意打到了淮南王刘安和刘陵的头上,头脑一热就去找了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汉翁主的悠闲岁月》 70-80(第8/14页)

他们两人。

刘陵倒是犹豫了一下,但想到卫青私底下劝自己别掺和时那郑重的神色,还是拒绝了。

卫青道:“我看陛下此次决定似是下定了决心,不容任何人质疑,翁主还是莫要多言的好,惹陛下大怒就不好了。”

能和刘彻在历史上留一个君臣相得的评价,刘陵对卫青的告诫还是很信任的,当下便不再多愁善感,只明哲保身为重。

而刘安却不知是不是被田蚡的态度和自己有望大位的消息给哄的人也有些飘了,被来人哄了几句,就昏着头把刘彻当成了自家听话的亲侄子那般进宫哄孩子去了。

刘彻见到这个曾以为和自己同为知己,很有共同话题的亲叔叔,感慨了一下,便想将人打发走。

却不防刘安也是个厚脸皮,不达目的不罢休,一副为陛下分忧考虑、万死不辞的模样道:“陛下若只是为了涉猎游玩便圈地建苑,臣认为万万不可,田地是百姓赖以生存之基,若没了这些田地,百姓们流离失所,家破人亡,这便是陛下之过了呀。”

“臣之陛下初登基,势要大展身手,但百姓何辜,只为了陛下区区游玩之乐就毁了百姓们的家业,与那等亡国之君有何区别?”

刘安越说越是痛心疾首,捂着胸口一副不忍只看,为祖宗基业即将被毁于一旦而伤心、痛苦。若是刘陵在场,必定要为刘安这番唱念做打叫一声好,点一个赞。

而刘彻瞪着眼简直想大发雷霆之怒,手颤抖着指了指不给自己辩解一句话的皇叔,纷纷然的把手上的竹简扔在桌案上,吩咐黄门把淮南王搀扶起来。

他明白淮南王是被有心人退出来的挡箭牌,到底被窦太皇太后磨砺了几分心智,不再一言不合就急躁暴怒,让黄门给淮南王奉上蜜水,这才好言好语的给了解释。

“朕知道淮南王叔是为朕考虑,但朕也并非无脑之辈,朕建造上林苑另有目的,其实,这还是王叔您提醒了朕呢。”

“嘎?”刘安惊呆了,他什么时候提醒皇帝建上林苑了?他怎么没有印象。

没管刘安惊大的嘴,刘彻一笑解释道:“朕听闻王叔求仙问道之心甚至真诚,大兴土木在淮南建造思仙台,这才意外有了仙人所赠鲜美可口的豆腐,据闻此物有延年益寿之效,朕和太皇太后都甚是喜爱。”

这中间还真有他的事啊?

不能说无关,但这也有些太牵强附会了吧,刘安忍不住抽了抽嘴角。

就听皇帝接着道:“而且朕更是听闻王叔求贤若渴、礼贤下士,这才招致宾客数千人编写了这部《淮南鸿烈》。实不相瞒,王叔,朕挑灯夜读后对此书是赞不绝口,恨不得手下也有此种人才,编撰出这样脍炙人口的书籍出来。因此,朕便准备向王叔学习,建造上林苑,养天下饱学之士。”

“朕这可都是效仿的王叔啊。王叔怎么能和那些外人站在一起指责朕呢,这不是连同您也一起指责吗。”刘彻直接把黑锅丢给了刘安,说的刘安都忍不住自我怀疑起来。

直到踏出了未央宫的宫门,刘安才忍不住擦了擦头上的汗珠,暗骂自己居然被小皇帝三言两语就给糊弄住了。

但刘安一时半刻也想不到辩解的方法,毕竟若事情再僵持下去,闹大了,被人拿在朝堂上说,那就真成了他刘安蛊惑皇帝圈百姓良田,无视民生艰难,故意助纣为虐,他以往乐善好施、仁爱百姓的名头只怕立刻就会被传为虚伪做作之谈。

想到自己可能无意中给皇帝被了个黑锅,刘安心里就是一惊,忙不迭的回了府。

回到府中后,长史倒是给他送来了一个好消息——刘陵手下终于被他不遗余力的花钱撬动了一个人。

这事说来也是可笑,刘安派遣护送刘陵来长安的那些侍卫,也不知是怎的,竟都被刘陵和雷被训练的对她忠心耿耿,连自己这个真正的主人嘴都闭的死紧,让刘安想知道刘陵在长安这些日子的做为一丝一毫都打听不到。

刘安把收买刘陵心腹一事交给长史去做,多番打听和撬墙角之下,终于被他挖动了刘陵这堡垒的冰山一角。

“说说吧,你都知道翁主在长安做下的什么事?”问话这种事当然轮不到堂堂淮南王。

刘安端坐上首位置,看都不看一眼跪在底下的人,只默默喝着美酒,吃着从未吃过的佳肴,听着长史问话。

他还忍不住思绪乱飘,飘到了曾经对他忠心耿耿,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雷被,现在却固执又疯魔的认了刘陵为主,对他虽依然恭敬却再不听话,让他禀告刘陵在长安的所做所为,却一副吞吞吐吐的模样上,愤愤的哼了一声。

堂下跪着的人惊的瑟缩了一下,长史也以为是自己问的问题没有问到淮南王的心上,索性心一沉眼一闭,诱惑道:“听说你和翁主身边的卫青是一起来府中的,卫青现在已经得陛下看重收在身边,还加封侍中,就连她的姊妹也被皇帝收进后宫,日后便是封官拜爵都不在话下。你虽然没有姊妹可以走外戚的路子,就不想也和卫青一样升官发财吗?”

“就是只在皇帝身边当个骑郎,未来都是有大成就的。只要你乖乖听大王的命令行事,可不比如今当个‘流氓’荣幸多了?”

汉朝的流氓可不同于两千年之后的概念。

所谓的‘流氓’,是指不事生产和劳动,整日游散在街头巷尾无所事事,并破坏公共社会秩序的不务正业之徒或集团。

而汉代的流氓是指四处流浪、漂泊、无家可归之人。

而地上跪着的这个‘流氓’原本小心翼翼的态度才听到长史的诱惑后,想到自己和卫青现如今的天差地别,野心油然而生。

当即的,他的头重重的磕在地上,掷地有声的道:“小民愿为大王肝脑涂地、死而后已,还望大王收留。”

第77章 一鸣惊人 刘陵再次听闻张次公……

刘陵再次听闻张次公这个人的时候, 恍惚了一下,才想到这个被自己抛之脑后很久的人。

还是刘安的长史过来给刘陵回话的,说是被大王收为了门客, 刘陵不置可否。

在长史离开后, 刘陵去找了义妁,询问张次公的事。却只得到了义妁的一句轻叹, 道:“人各有志,我早知他不是那种安于现状的人, 如何选择、给谁卖命那都是他自己的事, 与我无关。”

不过是自己随手救下并收留的一个病人, 真说起来, 义妁与张次公也没什么交情, 毕竟男女有别,张次公与义纵的关系倒是颇为交好。

义妁想了想, 也怕张次公给刘陵惹事,便找来了义纵, 询问他张次公这人品性究竟如何?是否会对刘陵造成什么伤害。

应该不会吧。

义纵皱眉想了想,张次公那人除了一手出神入化的箭术之外,也没什么大本事,之前给刘陵做个管事管理过一段时间的生意,但后来被阿姊带走后,在医官里也没惹出什么事。

这人不足为虑。

得到这样的一个结果后, 刘陵便不再将张次公这人放在心上,只要对她和卫青造不成什么伤害, 刘陵也没必要去毁了别人的登天路。

而张次公扒上了淮南王刘安后,不出所料的改头换面,不知走了谁的关系, 张次公几日后也成为了卫青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汉翁主的悠闲岁月》 70-80(第9/14页)

的同僚,和卫青一样成为了皇帝身边的一名郎官。

入职的当天他刚巧碰到卫青,对上卫青平静的面容,张次公本来得意的心一下子沉了下去。

居然什么表情也没有?

他难以置信自己在卫青眼里没有看到惊讶等情绪。这不该啊,卫青身后的贵人不过是个翁主,他张次公可是有淮南王撑腰的。

其实若张次公再多打量一会儿卫青,便会发现卫青对他善意的微笑,然而张次公初次进宫,只看了卫青一眼,便觉得心如火燎,妒火中烧,也不知是对卫青的嫉妒、还是怨愤居多。

张次公底下了头,没有再多看,他心中谨记淮南王对自己的知遇之恩,誓死以报。

没有来的,张次公萌生出一种和武安侯田蚡同样的想法:陛下无子,焉知淮南王将来何等尊崇?

也不知是被何等的猪油给蒙了心,张次公也下意识的忽视了刘安的年纪比刘彻年长了好些。

先不说刘安呢有没有那个寿数活到刘彻宴驾,只说现在,谁能保证才不到二十岁的刘彻一定没有孩子呢。前面是说血缘相近者不宜有子嗣,但可没说皇帝不能找别人啊。

和刘安走得近的刘氏宗亲和朝臣有志一同的忽视了皇帝可能会有子嗣的事实,他们对这刘安时毕恭毕敬,好像刘安登基犒赏他们这些从龙之臣近在眼前。

可惜惊喜来的太快,仿若晴天霹雳,四月份的时候,刘彻宫中先后传来宫人有孕的消息,震得前朝和后宫久久不能平静。

皇帝的后宫除了卫子夫外,令有两名宫人也受了帝王临幸而身怀有孕,并且两人的月份还比卫子夫大些,只是没有卫子夫那么受宠,所以刘陵和其他人才不得而知。

因此,一直到几人都过了前三个月的危险期后,皇帝才迫不及待的宣布了这个好消息。

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啊。

以前皇后善妒霸着皇帝不许他找宠幸别的女人的时候,后宫是千里地没有一棵苗,如今皇后这才改了性子多长时间,皇帝的后宫竟然有三个女人都有了身子,这下是彻底打破了皇帝“无能”的谣言,再无人敢对江山社稷没有继承人置喙了。

刘彻高兴的直咧嘴,笑意止都止不住,只在面对愈发黯然绝望的陈阿娇和窦太皇太后时,才能堪堪摆出一副貌似镇静的面容。

椒房殿内,皇后陈阿娇和馆陶大长公主黯然神伤,这一次是彻底的没了让陈家拥有以为陈太子的念头,有这念头也不行啊,只要是她的血脉,和皇帝都算是近亲,可若是想要陈家有个未来的大汉天子,那就必须要陈家非她生的女儿进宫伺候皇帝。

庶女显贵?这是身份尊贵骄傲的馆陶大长公主绝对不可能答应的。

所以,哪怕到了此时此刻,馆陶大长公主也没有提起将陈家的庶女送进宫侍奉皇帝的想法。

馆陶大长公主安慰女儿道:“娇娇,你别怕,阿母都已经命人将那几个宫人的身份查了个底朝天。”

“那个卫子夫就是个身份低微的讴者,就算有个弟弟是陛下身边的郎官,有刘陵给他撑腰,也不足为虑。至于另外两个女人,你就更不用担心了,盖氏只是偶然被陛下宠幸了一回,才好运的有了身孕,之后陛下再没提起过她。那个王氏,也不过是个普通工人,父母都是普通百姓,都是一群卑贱之人。”

馆陶大长公主看女儿还是神情恹恹的,提不起劲儿来,越发着急着道:“娇娇,陛下心里还是有你的,有阿母和你外祖母在,没人能动摇你的皇后之位,谁都不可以。”

说到最后几个字的时候,馆陶大长公主的眼里闪过一丝杀意,好似只要这三个怀孕了宫人,哪个胆敢染指后位,她就立时能跺了对方的爪子般。

“阿母。”陈阿娇的双目溢出泪水,她喃喃道:“原来,这不是梦啊。”

三个宫人有孕的消息让陈阿娇终于如梦初醒。

母性泛滥的馆陶大长公主最见不得女儿泪水连连,伤心绝望的模样,当下悲痛的口不择言,胡乱撺掇女儿道:“娇娇,放心,就算她们生下陛下的长子,你也是大汉的皇后,她们休想动摇你的位置。”

“既然不亲自生,那咱们就抱养一个,你喜欢她们哪个生的孩子?”

强势又霸道惯了的馆陶大长公主丝毫不考虑这些孩子的父亲愿不愿意让孩子被陈阿娇抱养,只一心一意的挑挑拣拣,好似后世挑拣白菜的大妈,对着女儿喋喋不休道:“盖氏的身份太低了,而且陛下也不喜欢她,看着就是个没福气的,这个就不用考虑了。王氏和卫氏模样生的都好,孩子长大了必定也不差,但卫氏身份太低了,到底不过是平阳家的家奴,说出去不好听。”

“能养在你这个皇后的身下可是她们的福气,阿母都给你想好了,就王氏的孩子吧,等孩子一出生,阿母就让人把他抱给你抚养,去母留子么,哼,只能怪王氏没这个福气了。”三言两语的,一条人命仿佛就只是馆陶大长公主口中的一句没福气,可见其强势和残忍。

然而陈阿娇却是断言拒绝,说什么都不要。

“我一个都不要,除了我自己生的,谁的孩子都不行。”陈阿娇不容其他人和刘彻的孩子出现在自己面前,她决绝的想。

她已经接受了刘彻去找别的女人,让别的女人给她心爱的男人生儿子,但绝对不能接受自己抚养的也是心爱之人和其他女人的儿子。

见劝不动女儿,馆陶大长公主也无法,只能暂时打消去母留子的念头,等说通了女儿再做接下来的打算。

长信宫中,窦太皇太后没有去处理奏折,自从把虎符给了刘彻后,窦太皇太后也一点点的将处理奏疏的权利过渡给了刘彻的手上,但她到底还是放心不下,怕刘彻年轻气盛,做事不知道留有余地,把宗族和列候贵胄们得罪狠了,所以只把一些小打小闹的奏事交给刘彻处理。

她起先以为只有卫子夫一人有了身孕,不过是个巧合,然而不过短短的几个月,皇帝身边的宫人竟然有三个都显怀了,窦太皇太后也不免恍然。

“到底是耽误了她。”对着眼前的漆黑一片,沉默良久后,窦太皇太后喃喃道。

说起来,自从卫子夫被陈阿娇送到刘彻身边服侍后,窦太皇太后和王太后仿佛也不甘示弱的,好像是突然发现皇帝身边竟然没有温柔貌美、知书达理的美人服侍,纷纷做起了好人,给儿子、孙子送女人过去。

盖氏便是窦太皇太后送去的,她老人家送人过去的目的和外孙女如出一辙,都只是为了试探而已。而把王氏送给刘彻的王太后目的就简单的多了,她只是怜惜儿子身边不是皇后的人就是窦太皇太后的人,怕她们目的不纯粹,便将自己宫中的王氏给儿子送了过去。

没想到好消息传来,宫中竟然有三朵即将结果的花,王太后高兴的在宫里转圈圈,恨不得昭告天下自己儿子身体康健的很,根本没有什么问题,有问题的是皇后。但这后宫到底还是窦太皇太后当家,王太后只敢在心里嘴花花两句,出了寝宫,还跟个锯嘴葫芦似得,不敢乱说。

做婆婆做到怕儿媳妇的地步上,她也是头一份了。只盼儿子将来大权在握,她这个皇太后才能挺直腰板面对馆陶公主和陈阿娇这个皇后,也摆一摆身为婆婆的普。

后宫泛起波澜,前朝同样不能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天生富贵骨 禁谈风月(快穿) 晓日明村坞 偏执男主总误以为我暗恋他[末世] 戏精偶像(穿书) 他的弗洛伊德 掌控域 被副本BOSS一见钟情 我和我的两个世界 落魄千金被疯批强取豪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