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0(2 / 2)
“没有没有。”相较于这个,郭春燕觉得更重要的是吵架这事本身,“老曹也挺好一人,就是有时候心直口快,你别往心里去。你忘了,之前你去省城他担心你,生日都没过陪着你一起去。”
“我知道,可是一码归一码。”长缨也没那么大的气性,“半吊子水平脾气还大,真以为大家都是他爹妈,要惯着他?”
她嘟囔了一句,“我先去回去了,送你的礼物别嫌弃。”
虽然没拆开看,但看包装就知道里面是什么,“我不能要。”
长缨塞到她手里,“生日快乐,小郭老师往后多多费心。”
拿着那生日礼物,郭春燕觉得有些烫手。
“送你的你收着呗,不过长缨什么时候买的钢笔,她哪来的票?”
“不是她买的,是她哥哥送她的。”
“啊。”艾红梅傻眼了,她不知道这礼物竟然还能转手。
女知青想了想,“长缨是人精,送你你收着就行呗。”
自己的东西,怎么处理不随自己意吗?
只要傅长缨乐意,相信傅哥也不会有什么意见。
郭春燕拆开那包装看着那支钢笔,“你不懂。”
长缨去年生日,家里头愣是没一个人送礼物,哪怕写信说句祝福都没有。
这钢笔是迟到的生日礼物。
意义非同一般。
艾红梅听她长吁短叹,“或许长缨压根就不在乎生日礼物呢?我觉得她连她爸妈都不在乎。”
郭春燕被这话说得一懵,又听同伴说,“长缨送你这个礼物是有原因的,燕儿你是老师,能够把孩子们教好,对长缨来说就是最好的回报。”
作者有话要说:
一秒入冬,早晨出门没把我冻傻,前两天那算什么降温嘛(爆哭)
第34章 指标
在其位谋其政。
长缨现在没想着把手伸那么长, 不过该做的还得做。
牛书记暂时没有答复她关于养猪牛羊的事情,关于在公社里推广沼气池,他倒是很乐见其成。
“你忙得过来吗?”
“还成, 跟几个知青说好了,他们来做这个工作, 有工分拿。”
工分是赖以生存的基础,起码对大部分人来说是这样的。
郭春燕现在是公社里的老师,主要工作是进行教学, 每天能拿十个工分,赶上了一个壮劳力。
这个工分是村长徐长富定的——
教娃娃们读书是大事,该拿十个公分。
其他知青就没郭春燕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在年代文里搞扶贫》 30-40(第6/17页)
这么好运气了,当然他们个人以及家庭情况也比郭春燕稍好一些, 倒是没那么依赖工分。
不过告别农田里的活,也不用去造纸坊那边累死累活, 来这边搞沼气池,几个人还都挺乐意。
毕竟这怎么都比农活轻松。
枯燥的农活实在是没意思的很。
牛书记冲着长缨竖大拇指, “还是你有办法,能调动他们,不过你们人也少, 这样好了, 回头我去跟其他村子商量下,把你们知青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你们都是读过书有文化的,干这个总比我们这些大老粗强。”
想说的话牛书记都说了, 倒是无需长缨再多说什么。
火车跑得快, 全靠车头带,长缨对自己的定位十分清楚, 她现在就是一节列车的服务员,洪山公社的列车长,是牛书记。
如何和直系领导处好关系,也是一门学问。
和村长徐长富相处时,甚至在大湾村强势些都没关系,但是面对牛书记时,她需要谦虚谨慎。
面对牛书记的夸赞,长缨面带笑容,“其实知青们也想要为老乡们做点事,只不过初来乍到的不免有些水土不服,给他们点时间,相信他们能做更多的事。”
牛书记又不傻,知道这是在给那些知青说好话。
又不是才来一两天,这些知青可都来了一年多了,哪能一直水土不服?
“你要这么说我可得交给你个任务。”
长缨没想着还有这么一出,她脸上多少有些错愕。
“咱们洪山公社有一百多名知青呢,管理这些知青是个麻烦事,乡下人能有多大的文化?你让认识几个字的管这些人,人家也不服气。你看这样安排怎么样,往后你抓这些知青们的思想工作,这段时间你有空摸个底,看怎么安排他们更合适。”
这是工作很麻烦。
牛书记看着年轻的村支书,试图想要从她的脸上找到一些抵触情绪。
只不过女知青俏生生的脸上没有畏难情绪,“行,不过在这之前书记您得先跟他们通个气。”
这是应该的。牛书记点头应下,“有什么困难没?”
“有点,不过……”长缨笑着说道:“能克服。”
其实她有更轻松的路可以走,傅国胜再怎么不疼她都不妨碍长缨在革命老区狐假虎威,何况还有一个疼她的傅爷爷。
做一条咸鱼,熬过这几年等恢复高考,甚至不需要等那么久,回头找机会去做工农兵大学生。
但那些都不是长缨所追求的。
看着眼前这位公社一把手,长缨有些俏皮的敬了个礼,“保证完成任务。”
……
洪山公社知青不少,整个公社统计在册的知青就有一百零六人,大湾村占了12人,占比挺多的那种。
大湾村的这些知青长缨不能再熟悉,但其他村的她还真没打过什么交道。
正好趁这段时间没那么忙,长缨打算去其他村熟悉下情况,顺带着也看到底哪个村子适合养猪,哪个村子适合放羊。
这也得因地制宜的发展。
七月份日头足,长缨骑着自行车四处跑,这一圈刚开始跑了两天,洪山公社的知青倒是先后找了来,原因无他——
想离开这里。
而现在,就有一个绝佳的机会。
几年前高考取消,大学停止招生。
现在不一样了,大学又开始招学生了。
首都的俩大学要重新招生——
政治素养过关、身体健康,二十岁左右,有一定文化程度的工人、贫下中农、解放军战士和青年干部,以及在本单位表现特别突出的同志,这些都是生源所在。
知青们也被囊括其中,他们现在可不就是贫下中农吗?
不过想要去上大学也不容易,得有单位推荐,通过政治审核才行。
对于插队的知青们而言,所谓的单位推荐,其实就是村(公社)这边的推荐。
而刚好,前两天公社牛书记一句话,让长缨管这些知青。
想要拿到公社的推荐信,首先得过长缨这一关。
听到广播们的知青不等傅长缨上门做工作,纷纷赶赴到大湾村,这倒是让长缨有点懵。
“这是做什么?”
艾红梅一脸惊奇,“你不知道吗?今年大学要招生了。”
长缨这两天早出晚归,压根没空听广播,回到家后沾了床倒下就能睡着,还真不知道这事。
“长缨,我觉得你能走。”艾红梅说这话时十分的实诚。
政治素养绝对没得说,文化水平也有,关键是下乡以来傅长缨是表现最突出的那个,她不去读大学,谁去?
只不过整个沂县能有多少名额谁都不知道,估摸着也没几个。
傅长缨一旦拿了这个名额,估计洪山公社其他知青就没指望了。
看了眼艾红梅,长缨笑了起来,“我不走。”
大学生的身份对她来说暂时没什么用处,现在去读书意味着要离开这里两三年,她好不容易展开的工作,谁来主持继续做下去?
长缨不走,也走不了。
“这件事我还没仔细看,有报纸吗?我研究下。”
艾红梅当即把报纸递过来,“你真不走吗?要扎根这里呀。”
这可是个大事,大湾村的几个知青都在议论。
各方面都平平的艾红梅深知,自己是拿不到这个名额的,她觉得傅长缨当仁不让,要是再有个名额,估摸着就是郭春燕了。
这俩表现一直都挺好的嘛。
没想到,两人给自己的回答竟然都一样。
“燕儿也不知道怎么想的,长缨,我看不懂你们。”
长缨笑了起来,“这说明郭春燕同志进步很快,她把这些孩子当作自己的责任,舍不得半途而废。”
“可多好的机会呀。”这样的机会难能可贵,尤其是傅长缨现在主管洪山公社知青事宜,要想去读大学,首先得过了她这一关。
郭春燕可是占着天时地利的优势呢。
“是机会难得。”长缨把报纸仔仔细细看了三遍,“回头我劝劝她。”
艾红梅听到这话越发的糊涂了,这不是把郭春燕当革命战友吗,怎么现在要把战友往外面送。
她发现自己越发的看不懂傅长缨了。
郭春燕也没想到,“我以为,你会明白我的心。”
“我知道,能够得到孩子们的认可,挺不容易的。但是春燕,这对你来说是最好的机会。”
今年是第一年招生,中央那边盯着呢,可操作空间不大。
那些干部子弟不会占据大多数名额,让车间工人和贫下中农没了读大学的机会。
往后,可就不好说了。
大湾村的这十二个知青里面,郭春燕是唯三的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在年代文里搞扶贫》 30-40(第7/17页)
女知青,而女知青里,她的家庭状况是最差的,家里人便是有心也使不上劲。
换做刚来到大湾村时,长缨不见得会劝郭春燕,但此一时彼一时。
“去吧,等你毕业后能做的事情更多,说不定到时候还得我有求于你。”
郭春燕怔怔的看着劝说自己的人,“那你为什么不去?”
“我走不开啊,你走了我可以让艾红梅,让高建设顶上你的缺,实在不行我抽空都能教那些孩子,可是我走了谁来主持这些工作?我知道你舍不得孩子,我也舍不得这刚开始的工作,你别觉得我是官迷,村支书才多大点官,我不稀罕,我只是想做事有头有尾,让村里人真的过上好日子,到时候我该走自然会走。”
总之,不是现在。
郭春燕忽的觉得眼前有无数个傅长缨,她抹去脸上的眼泪,上前抱住这个老同学,“长缨,谢谢你。”
长缨拍了拍抽泣的人,“好好读书,毕业后好好工作,别忘了初心就成。”
她的要求,也就这么多。
……
整个沂县一共有三个名额。
下面的公社递交上来一堆名字,相对来说,洪山公社这边的递交的材料就有意思了。
一共两个名字,而这两个被推荐人的家庭情况,政治思想表现以及近期的表现都一五一十的罗列上来。
“怎么,洪山公社那边没漏了人?”
陈秘书回答道:“没有,我特意问了,小傅同志说她要继续留在村里做工作,不着急去读书,把机会让给其他人。”
乔主任听到这话后笑了下,“她倒是举贤不避亲,这个郭春燕是她老乡吧?怎么没这思想觉悟,她不是还在当公社的老师吗?”
陈秘书笑道:“是,不过小傅同志说了,郭春燕即便是去读了大学,也有其他知青能接班当老师,不会耽误公社里的孩子们读书认字。”
“她倒是安排的周全。”乔主任看了看资料,“这个巩江是怎么回事?”
“是洪山公社的一个小木匠,贫农出身,工作一直都很积极,我问了小傅同志,她说这是洪山公社的牛书记和她都推荐的人。”
乔主任又是看了眼两人的资料,“行了就这俩吧,至于另一个名额,你看着来。”
陈秘书连连应下,看着来看似把选择大权交给了他,实际上只是让他做筛选工作而已,其他被推荐人中,哪个是干部子弟。
若是干部子弟多,那就再继续选,谁的父母职务高一些,谁的希望就大一些。
不过瞧着巩江和郭春燕这俩名字,陈秘书对傅长缨那叫一个佩服——其他公社和单位怕得罪人,推荐了一大帮子人,谁还有耐心一个个审查呀。
瞧傅长缨这事前工作,都已经把这俩被推荐人调查的一清二楚。
别说是乔主任,就算他选,也是首选这两位。
七月中旬,县里头给了通知。
郭春燕被沂县革委会推荐去北京读大学。
好消息传到大湾村,村里人悲喜交加心情复杂,尤其是孩子们哭成了泪人。
“哭什么?我也走,你们怎么不哭?”曹盼军的一句话让长缨愣了下——
“你要走?去哪里?”
作者有话要说:
我觉得我剧情飞快耶!
就是更新有点慢(悲伤)
第35章 还钱
为了尽可能的拿到这个指标。
长缨优中选优, 最终选择的是贫农+知青的组合。
从结果来看,她的决定无比英明。
鱼口坝的小木匠巩江同样也得到了去读大学的机会。
材料是长缨亲自送过去交给陈秘书的,绝不可能夹带曹盼军的资料。
何况这家伙也没报名啊, 他走什么?
长缨脑子里转了一圈,很快就意识到曹盼军的意思——
“你要去部队?”
工农兵大学生招生的初衷无可厚非, 从工人、农民、战士中来,在大学里培养过后再到工人、农民和部队中去,这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培育过程。
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很快一些干部就找到了法子,让自家孩子拿到这个指标名额。
当兵就是最常见的一种办法。
送到部队里去,回头在招生时,再运作到学校中去。
这也是长缨为什么要郭春燕今年走的原因, 越往后越难走。
曹盼军家到底是水利局大院的,父母帮这个儿子运作下, 把人给弄到部队去也不算什么麻烦事。
曹盼军还没回答,其他知青已经七嘴八舌的问了起来。
“行呀, 你怎么也不说声?”
“往后可就是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指战员了。”
“对了长缨,你哥不是在部队吗?老曹你去哪个军区呀,说不定能碰上。”
曹盼军忽然间又觉得没那么高兴, 人家郭春燕是凭本事取得了傅长缨的赏识, 被推荐去读大学的。
自己呢?
这个千年老三还得靠父母。
他觉得傅长缨看自己的眼神都透着瞧不上,以至于连回答都变得有几分赌气, “怎么可能碰上?”
……
大湾村一下子要送走两个知青,这是个大事。
村长找长缨商量, “要不给小郭老师和小曹知青办个欢送仪式?”
前者是去上大学, 好事。后者去部队,成为子弟兵也是好事。
双喜临门, 怎么也值得庆贺下。
长缨笑了下,“春燕那里不用那么麻烦,她等开学前直接去学校报道,至于曹盼军,要不村长你去问问,看他什么意思。”
“你们年轻人,你去问问。”怎么还把这事推脱到他头上了。
“行,那我去问问看好了。”
曹盼军的手续好像已经办齐全了,他一直都不喜欢这乡下地方,大概是巴不得走吧。
说不定已经走了呢。
长缨寻思着这样倒是省事,不过天不遂人愿。
老同学还在,听说村长打算给他办欢送仪式,十分高兴,“好啊,办个呗。”
曹盼军答应的很是爽快,尤其是在看到傅长缨脸上那微微的郁闷后,心里头就更畅快了。
看到傅长缨吃瘪,他就是高兴。
这欢送仪式比一年前的知青欢迎仪式还要盛大些,当初村子里穷,拿出家底来才凑了那一盆肉。
现在不一样,造纸坊赚了钱,今年夏粮丰收,大湾村家家户户吃白面馒头的次数都增加了不少。
从村里公账上出钱,鸡鸭鱼肉该有的都有,甚至还弄来了几瓶酒。
吃吃喝喝了个干净,村里人撤退,其他知青们也喝倒了一片,勾肩搭背的回去,满嘴都是胡话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在年代文里搞扶贫》 30-40(第8/17页)
说要继续喝。
安排清醒的送人回去,长缨也打算离开。
“傅长缨,好歹同学又是革命战友一场,我要去部队祸害人了,你这个支书不跟我做做思想工作?”
长缨还有几个报告要写,被这么一说只能留下。
曹盼军脸上带着得意,“你看我多自觉,现在都想着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水平。”
他不知道从哪里又掏出来一瓶酒,递给长缨,“干了。”
“我不喝酒。”
她不能喝酒,喝酒误事。
“那我替你喝。”曹盼军一点都不计较,把酒瓶夺过来后自己在那里对瓶吹。
“你有病呀,这是白酒!”
白酒也能对瓶吹?觉得自己的胃是铁打的吗?
曹盼军脸红脖子粗,整个人都摇摇晃晃的,“傅长缨你要是不想要我走,其实我也可以不走的。”
“你留下来继续祸害老乡吗?”酒气熏天让长缨忍不住皱眉头,“行了曹盼军,你赶紧走,让部队好好教育你。”
傅哥当兵之后再没回过家,长缨上次接触的军人应该是向武。
向武当兵之前什么样她不知道,但愿部队能让曹盼军变得像向武同志那样靠谱些。
曹盼军得了这么一句呵呵一笑,拎起酒瓶子仰头就喝,等到他喝完这瓶高粱酒,才发现傅长缨已经走了。
不能喝酒的高建设过了来,“老曹你少喝点。”
女的变成了男的,曹盼军冷笑了声,“傅长缨,你丫的没有心。”
没心?
高建设觉得傅长缨可体贴了,生怕曹盼军喝多了睡外面被蚊虫咬死,特意让他过来接人。
没心吗?
他觉得有心得很呢。
……
曹盼军走了,把自己的一些财产做了分割。
“老曹说你见天的四处跑,自行车留给你,这样方便你工作。还有这一罐大白兔奶糖,他大男人的怎么性格阴晴不定的?之前巴巴的让家里人弄来,结果好不容易弄来了,又不吃了。”
这些都是留给长缨的,高建设负责转交。
长缨看着那罐大白兔奶糖,她笑了下,“分给大家吃吧,我最近牙疼上火,不能吃甜的。对了,曹盼军去哪个军区你知道吧?”
“知道知道。”高建设连忙报部队番号,“你要给他写信?他得过些天才到吧。”
长缨摇头,“记下了,对了老高,你最近辛苦点,跟春燕多学着点,回头公社里的孩子们,可就靠你跟红梅了。”
高建设苦笑不已,“你都不知道,郭春燕同志被你推荐后,公社里的知青们可积极了,一个个的都毛遂自荐要当老师,你别说这一招还真好使。”
“什么好使?”
“傅长缨,小傅支书你别跟我说你这不是一石二鸟之计。”
一来成全了郭春燕,二则通过这事调动知青们的积极性。
难道不是这样吗?
长缨摇头,“没有,你想多了,不过歪打正着倒也好。”
她嘀咕了句推着自行车回了去,留下高建设在那里挠头,“难道真的是我想多了?这怎么可能呢。”
他十分确定那就是傅长缨的一石二鸟之计,怎么可能不是呢。
肯定是!
……
傅长城又收到了自家妹子的信。
借钱的信。
长缨也只能逮着这个亲哥薅钱了。
“咱妹咋这么缺钱?”
傅长城把信一收,“能不缺吗?她是搞事业的人。”
不过这次缺钱是有其他原因。
信里头说了,同村的一个知青人离开了,留下了辆自行车没带走,她打算折成钱给人家。
其实这事傅长城还真知道,他妈前些天电话里跟他好一阵埋怨,“她能去上大学,这时候发扬什么风格?她现在翅膀硬了,不把我跟你爸放在眼里了,这么大的事情都没跟我们说一声。当初闹死闹活不下乡的是她,现在好不容易能离开了她又不走了,我怎么生了这么一孽障。”
收到信前,傅长城就知道,他家妹子要扎根乡村,把公社里的名额让给了老同学小郭。
而隔壁水利局大院的那个曹家小子被他爹运作了一番,去当兵了。
那是曹家的宝贝疙瘩,自行车肯定是曹盼军留下的呗。
是该给人钱,虽说曹盼军可能并不在乎这百十来块钱,但他不在乎是他的事情,长缨的确应该给钱。
欠他这个当哥哥的钱无所谓,一笔写不出两个傅字。
但欠外人算什么回事。
傅长城把自己之前那笔存了定期的存单提前取了出来,还了战友们的钱后还剩下不到三百块。
他想了想,又去找战友借。
“我说傅长城,你什么毛病,刚还了钱我还没暖热呢。”
“这叫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咱妹遇到麻烦了,你不来搭把手吗?”
战友气得直哼哼,“你妹,谁敢跟你咱妹,娄越你评评理,平日里我妹我妹,到了借钱的时候就咱妹了,你说傅长城要不要脸。”
找娄越评什么理,他俩死对头。
傅长城嘀咕了句,“我要钱不要脸。”
娄越问了具体情况,其他战士七嘴八舌的说了起来。
“还差多少?”
傅长城稍有些迟疑,“我想给她凑个五百块,自行车二百块钱差不多能买下,不过还得差不多四十张工业券,我想还他三百块应该差不多吧。”
剩下两百块是支援傅长缨生活的。
她是村支书,当了干部却没有工资,没有工分也分不了几个钱,可不得他这个当哥哥的支援下?
不过傅长城换了个说辞,“长缨过些天要生日,我想多给她点钱让她自己买礼物。”
“还用买礼物?把你织的毛衣给咱妹子寄过去不就行了?”
傅长城瞪了一眼,“去你的。”
跟战友骂咧咧了一通,等他回过头来,哪还有娄越的影子?
也是,指望这死对头借自己钱?
傅长城你想啥呢。
从其他战友这里五块十块的搜刮来了一百来块钱,傅长城想着回头再去找连长借点,刚回到宿舍就看到娄越站在门口。
“钱不多,你先拿去应急。”
傅长城看到那存单,眼皮子猛地一抽。
五百块,还不多呢。
“用不了这么……”
得,人已经转身走了。
“我回头会把钱还你的。”
他就拿去应急,等周转开了就把钱还给娄越。
傅长城没有在信里头提这事,不过一千块钱寄过去,也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在年代文里搞扶贫》 30-40(第9/17页)
是让长缨吓了一跳,正好村里终于通了电话,她公器私用在村委会办公室跟傅哥打电话。
“我回头出任务有津贴,放心好了,钱多得是,你哥可比你能挣钱,回头钱不够了就跟我说,别委屈自己。”
“没委屈,我挺好的,等回头我……”
“等你挣钱猴年马月,我可不指望你。”
长缨哭笑不得,“我是说等回头我给你寄点我们这的特产,谁说还你钱了?”
傅长城被说得瞠目结舌,“照你这么说,怨我自作多情。”
电话费贵,长缨长话短说结束了通话。
她迟疑了下,拨通了之前找高建设要的电话,那是曹盼军所在部队的联系方式。
曹盼军去训练了,人不在。
那边的战友问了句,“同志,你是哪位呀?”
“他同学。”长缨没有自报家门,确定曹盼军在那里,下午去县城办事的时候把三百块钱的存单随着信一起寄了过去。
她不想欠着人情。
人情债,欠不起啊。
作者有话要说:
傅哥:我算看明白了,我不是哥,我是羊。
明天双十一啦,有啥要买的没
我打算买点日用品,囤日用品真的上瘾
安睡裤、牙线、电动牙刷头看能不能买俩,完美!
第36章 前程
解决了这桩麻烦事, 长缨整了整衣服,往县招待所那边去,她被公社里推荐来县里进行思想学习, 这几天都要住在这里。
大湾村的年轻女支书在整个沂县都很有名。
学习之余,长缨将一起学习的同志认了一个遍, 三五句闲扯起来就聊起了今年的夏收还有即将到来的秋收。
“今年风调雨顺,我们村的棉花长得好,对了小傅, 你们村是种的玉米吧,咋样?这玉米生蜗牛可真是没得治。”
“还行,你弄点生石灰,早晚洒在玉米田外, 绕一圈,能弄死不少蜗牛, 我们玉米地里蜗牛不多。”
城里来的知青说起种田的事情倒是头头是道,其他人都围了过来, “你详细说说看。”
穷有穷的过法,富有富的生活。
条件艰苦那就适应并改造,在这件事上长缨从来都是积极分子, 把自己知道的土方传播开了, 思想学习会上,傅长缨可谓广结善缘。
学习会结束时, 那边红星公社的团支书拉着长缨,“你没对象吧?想要个啥样的, 跟我说, 我给你找。”
长缨轻咳了声,“郑书记我还小, 不着急。”
“先找着嘛,找到了先处着,到了年龄再结婚,咱这叫未雨绸缪。”
长缨:“……”谋个屁咧!
“郑书记,我还得跟家里打电话,先回去了,这事往后再说。”
红星公社的团支书瞅着离开的人摇头,“这有啥好害羞的。”等回去他就去寻摸着,一准儿能找到合适的对象。
长缨对找对象这事半点兴趣都没有,找了个托辞就躲开了。
不过她倒是给家里打电话了,跟傅爷爷通话。
“是得工作学习两不误,思想不能有退步。你要是有什么需要就跟爷爷说。”
老爷子退休后没想着占国家的便宜,和老伴去乡下找了个地方,种地养活自己倒也是挺满足。
儿女大了有他们的前程,他也不愿意多操心。
只是这个孙女可怜了点,为了长缨,傅爷爷几次找老战友帮忙,倒是欠下些人情债。
不过这事,他也没打算跟长缨说。
孩子能把心思都用在工作上,给老区的群众们做点事情,他是鼎力支持的。
“我最近挺好的,对了爷爷,等回头我寄点山货给你。”
“我这什么都有,你可不能拿公家的东西。”
“没有,我自己进山采的木耳,你放心好了。”长缨还真采了不少的木耳,之前跟着苗花还有立川进山,摘了挺多。
后来还组织村里人上山采木耳,这玩意儿清肺,造纸坊的工人要多吃。
她自己攒了些,都晾晒着,晒干了再泡发,用个辣椒一炒还挺好吃,要是能放点肉就更好了。
长缨这几天吃住都在招待所,虽说没饿着,但也吃的不太好。
她有点想念苗花做的饭菜了。
挂断电话,长缨交了话费正打算离开,一转身看到了站在不远处的乔军辉。
乔主任招了招手,“跟家里打电话?”
“嗯。”长缨笑了下,“汇报下我的学习,省得他们担心。”
眼前这位沂县的一把手并不是什么单纯的好人,他还挺想往上爬的。
长缨能理解,谁还没点野心呢。
正因为乔主任有野心,她才更好办事。
毕竟只要祭出傅国胜的大旗,就能事半功倍。
两人闲扯了两句,乔主任又多说了一嘴,“你好好干,把知青们这帮文化人管好了,将来才能管更多的人。”
说这话时,革委会的一把手拍了拍长缨的肩膀,神色间都带着几分意味深长。
画大饼呗。
长缨爽快的应下,“好,一定不让您失望。”
领导想看到什么样的回应,她都能给与。
情绪价值嘛,长缨懂的。
回去的路上长缨就在琢磨这事,公社的牛书记今年五十出头,要说退休还得再过几年。
自己接他的班?
不对,就算乔军辉想提拔自己,也不能这么玩。
公社书记没戏,不过生产队的一把手还是有指望的。
大湾村→大湾村生产队→洪山公社。
生产队的一把手。
长缨想起了前段时间公社的村长支书开会时,大湾后村支书梁满仓的发言。
也是,一个生产队的支书,她是该去找梁满仓聊聊。
毕竟俩村子就隔着一道山梁嘛。
想到这里,长缨停下自行车,一掉头又折回县城,她总不能空手去吧。
……
梁满仓没想到傅长缨会找来,“你不是去县里学习去了吗?”
“刚结束,就顺道过来看看满仓叔,家里还好吗?”
长缨把挂在车把上的两包饼干解了下来。
梁满仓有些不好意思了,“来都来了,带什么东西,你这孩子。”
原本心里还有些犯嘀咕,这会儿梁满仓心里头乐开了花,别的不说,这个小傅同志很会来事。
长缨笑呵呵的跟着进了去,捧着梁满仓给倒得热水,说起了自己这几天的学习情况,“咱们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推动历史也得依靠人民群众,乔主任说了咱们得发挥广大人民群众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