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50(2 / 2)
“那咱们就这么说好了哈,到时候见。”
长缨看着挂断的电话,很想问一句咱们说好啥了呀,回头见什么见。
接线员看她一脸便秘样,忍不住问了句,“长缨,咋的了。”
“没事。”长缨趴在桌上不想动弹。
桌上的电话又响了起来,是公社里打过来的,接线员小声解释,“说是下个星期三红星公社那边想要来咱这参观学习,牛书记让咱们这边做好接待工作。”
她话音刚落下,就看到长缨重重地摔在桌上。
“长缨,你没事吧?”
咋反应这么大,住院没治好感冒吗?可别留下啥后遗症。
“没事,就是有些头疼。”
她这要是被苗花看到,不得被人笑话死。
自己还年轻,还年轻啊。
该来的总会来,冬至过后,红星公社这边组织了十来口子人来隔壁洪山公社学习。
带队的正是团支部书记李全明。
长缨是对公社集体经济发展最清楚的人,自然而然的担负起接待讲解的工作。
同为革命老区,红星公社真没比洪山公社好到哪里去,可现在真是大变样儿。
李全明感慨万千,“回头咱们回去也组织知青来搞建设,有文化的人可不能总让他们干农活。”
长缨笑着请人去造纸坊的食堂吃午饭。
红星公社的团支书连忙拉着长缨到一旁说话,“我说小傅,你瞅着我们长安怎么样?”
跟着李全明一块过来的有十来个人,男男女女都有。
长缨也不知道哪个是长安,不过这名字倒是不错。
“就没戴帽子的那个,他回家来探亲。”
长缨看了眼,长得倒是挺结实,她下意识地问了句,“部队的吗?在哪个军区呀。”
“就咱们这个军区嘛,他也听说了你的事迹。”
“可别这么说。”事迹这个词太重,长缨觉得自己用不起。
李全明浑然不觉,“长安也是个有出息的,在部队上当排长呢,估摸着过两年还能提干。”
长缨听到这话乐呵了,“那敢情好啊,不过李书记我们这不合适啊,我总不能结了婚去部队吧,我还想着在基层发光发热呢。”
李全明听到这话瞪了一眼,“咋那么傻呢。”
在农村有啥好的,就傅长缨这一身能耐,随军去了部队也能干出一番名堂来。
长缨笑了起来,“我是这么点出息,李书记您还是再介绍个其他姑娘给他吧。”
话都说到这份上,李全明也不好再勉强,回去的时候跟李长安提了这么一句,“你们真是没缘分。”
李长安敦厚模样,听到这么一句才知道自己被喊过去是为什么,“二叔您就别乱扯红线了,那个知青心气高着呢,也瞧不上我。”
这话李全明就不爱听了,“人家年纪轻轻的就成了公社里的二把手,心气高点怎么了?你二叔我混了几十年还不如人家呢。怪不得人小傅瞧不上你呢,算我瞎了眼。”
李长安看着甩胳膊走人的长辈,他有些无语,他也没想着要人瞧上啊。
心气高本事大,这样的怎么照顾家里?
他有相中的人,公社里的那个知青就不错,长得好看脾气也温和,他回头去打听下才是正经。
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红星公社的李全明想要给长缨说媒这事很快传了出去,元旦过后,公社这边开会时,李家洼的妇女主任拉着长缨说了起来,“李全明那个不靠谱的,哪有这样的,这不是毁你名声嘛。”
长缨瞧得脸都气绿了的人忙问怎么回事。
妇女主任田菜花说了起来——
原来李全明的那个侄子趁着探亲这几天,跟他们公社里的一个女知青好上了,这本来也没什么嘛。
可那女知青跟着随军时,偏生多嘴说什么——
“长安相看不上洪山公社的傅长缨,觉得我更合适。”
作者有话要说:
长缨:我还年轻,真哒
第44章 货车
两个公社本就挨着, 李家洼村就是直接的中转站。
冬日里村民们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在年代文里搞扶贫》 40-50(第6/17页)
闲着无聊,八卦传播的都格外快。
田菜花听到这话气不打一处来,“他以为他是个什么东西, 咱还看不上他呢,长缨你别生气, 回头我给你介绍个更好的。”
长缨没想到这当中竟然还有故事。
她也没往心里去,“他能找到意中人那更好不过,我不着急, 缘分该来就会来。”
田菜花还想要在这件事上纠正一下她们小知青的观点,牛书记叼着烟斗进了来,她只好作罢。
想着等开完会再细说这件事。
哪曾想开完会一扭头,长缨就不见了踪影。
这时候不开溜, 还等什么?
等田主任给自己介绍对象吗?
村民们太热情也不是好事,长缨三十六计走为上。
李长安带着相看的女知青去部队的事情很快传播开来, 大湾村的几个知青不服气,大有要去找人理论的意思。
高建设劝住了几个老乡, “这位李排长其实也是个有意思的,他的那位爱人我也见过,长得别说不如长缨, 连艾红梅都比不过。我不是说你长得不好看, 举个例子而已。他就是觉得长缨太有能耐了,自己压不住, 所以想找个好拿捏的。”
艾红梅撇了撇嘴,“自己没本事就怪女人太有本事, 这男人也不见得有多大的出息。”
“可不是嘛, 再说了长缨也不见得看得上那人,管他那些做什么, 对了红梅你过年回家吗?”
眼看着就要春节,知青可以回家探亲。
高建设打算回家一趟,他姐要结婚了,自己这个做弟弟的说什么都要回去才是。
“我还没想好,我回头问问长缨吧。”艾红梅还有些纠结,主要是回家太过于麻烦,而且家里头说实在话,弄堂里住着那般逼仄,还不如在乡下住着舒坦呢。
长缨依旧没打算回家过年。
“你真不回去呀?那你爸妈怎么说?”
“他们大概也不太想见到我,最近公社的事情多,我还得再重新捋一遍,就不来回折腾了。”
傅国胜的那点“慈父”心,早就因为距离的缘故消失无踪了。
远香近臭这件事在傅家并不成立,某种意义上苗花姐说的倒也没错,有时候是得作一下,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有糖吃,傅畅同学就深谙此道。
不过大老远的折腾着回家和爹妈打造亲子关系?长缨可没那么闲。
只要傅国胜这个区武装部主任还做着,能让自己利用,对她而言这两口子也算尽了当父母的责任。
她有空还不如多想想公社里的事情。
还有就是落在沂县的那个纺织厂,开春后就要动工。
大湾后村这边的窑厂还得抓紧烧砖才是。
拓砖坯是个累人的活,单靠人力不是不行。
但拓砖跳墙活见阎王的活计,这也太辛苦了些。
长缨打算这段时间去一趟市里的机械厂,看能不能联合机械厂的师傅弄出制砖机,用机器稍作替代,解放下村民们的双手。
才没空回家探亲。
艾红梅听她安排的满满当当,她忍不住问了句,“那个乔主任不是还问你什么时候回家吗?那你怎么跟他说?”
长缨眨了眨眼,“就实话实说呗,他还能拿我咋的。”
好像是不能咋的。
对于□□分子的后代,乔军辉可以冷处理。
可长缨不是啊,她的父亲傅国胜是实权部门的人,虽然不算多大的官,但没倒下就说明了问题。
长缨才不担心呢,只要傅国胜还当一天武装部主任,自己在乔军辉那里就有优待。
艾红梅看她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模样忍不住笑了,“长缨,等回头我搬过来跟你一起住吧。”
“行啊,回头让立川帮忙把隔壁那屋收拾下,你住我隔壁成吗?”
她这屋子既是住处又是办公场所,时不时就有人找来,和她住一个屋注定不得清闲。
艾红梅笑了起来,“成,那我去跟苗花姐说声,搬过来总得先跟主人家说一声才是。”
长缨打趣道:“苗花姐肯定欢迎你,妞妞最喜欢小艾老师了。”
……
长缨没回家过春节这让傅长城很是怨念,因为他请了假回家探亲,结果没看到自己心心念念的妹子,一肚子的郁闷——
“你们怎么不让她回来?”
他和长缨一直有书信电话联系,可这还不够。现在傅长城很想知道,他们家傅老二如今什么模样,是不是当了村支书后有了点干部气质。
薛红梅夹了块排骨给儿子,“我说有用吗?她什么时候听过我的话?”
提到这个女儿她就没好气,从来没让她省心过,要不是儿子提起来,薛红梅真不想说。
在农村干得再好有什么用,全国那么多公社、村庄,有几个村支书能干的上去?
上大学多好,现在就那几个大学招生,工农兵大学生咋的了,毕业后一样安排工作去好单位。
当初闹死闹活不下乡的是她,现在又这么闹腾,真是气死个人。
傅长城听到这话觉得嘴里的红烧排骨都不是个味儿。
偏生傅畅不懂得看人脸色,“哥,你今年给我准备了什么新年礼物。”
她等了好久,都没见她哥拿出来,只好出声提醒。
看着白净的脸上挂着几分婴儿肥的小妹,傅长城想起了长缨说的他们饲养的奶牛,几个饲养员可认真了,定期给奶牛按摩,除了干草外还去弄谷物秸秆给奶牛吃。
牛奶产量还算可观,现在半数的奶牛产奶,能供应县里的供销社和几个大工厂,等回头要是其他奶牛也产奶,说不定还能往市里送牛奶呢,只不过到时候得有个小货车才行。
傅畅的脸白生的像刚挤出来的牛奶,水灵灵的年轻。
“没有礼物。”
傅畅听到这话很不乐意,“哥,你是不是心里头没我了?”
“胡说什么呢,你哥忙,一不小心忘了,回头给你补上就是了。”薛红梅连忙打岔,“长城你怎么搞的,再忙也不能忘了你还有个妹妹。”
傅长城默默看了眼,“你不也忘了你还有个女儿吗?”
这话噎得薛红梅说不出话来,晚饭后她去找傅长城想要跟儿子谈谈心。
但傅长城溜了出去,去找大院里的钟婶闲聊了。
薛红梅气得跺脚,“一个两个都不省心!”
……
长缨的春节是在市里头凑合着过的,从省里头好不容易要来了图纸,拉着机械厂的工程师们在车床那里忙活,前后折腾了十天,总算是弄出了这么一台制砖机。
将和好的泥土丢到槽里,机器转动一番,眼看着有砖块吐在木板上,忽的就卡了壳。
长缨脸上笑容僵硬在那里,几个工程师也傻了眼,连忙去找哪里出了故障。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在年代文里搞扶贫》 40-50(第7/17页)
等到故障排除,已经是初十之后的事情了。
长缨也没能离开市里。
她这边需要一个小卡车,一直拜托人帮忙找。
这不毛衣厂的毛厂长这边有信了。
约她去看车,“是咱们这边炼油厂的车,他们要换新车了,这辆旧的要处理掉,我知道信后连忙拦了下来,这不就留给咱们了。”
毛厂长对这个小同志是一万个佩服,那么个小山村竟然被她折腾的有声有色,可真不容易。
她那边的女红社提供的毛衣还真不赖,自己也能从中间赚个小差价,那可很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傅长缨特意拜托了这件事,毛厂长自然记挂在心上。
“你说你也真是的,大过年的也在那机械厂呆着,怎么不来家里头吃饭?多双筷子的事情,我还能缺你这口饭吃?”
长缨笑道:“这不是想着抓紧弄完好把机器带回去嘛,一时间忙糊涂了。”
“人呀,忙起来也得有个定数,不然不知道照顾自己的身体,老了可遭罪了。”
两人闲聊着,去炼油厂那边看车。
那辆车半新不旧,用了不到三年。
这不,炼油厂效益好,换新车后这旧的要淘汰。
“你看着给个数就行。”
这看起来好说话,实际上是半点不透露。
长缨想了想,“同志,我们这乡下地方现金流也没那么多,你看要不这样成么?我们弄车也是想要往市里送牛奶,往后我们每天往咱炼油厂送一桶牛奶,送两年,抵这车钱,您看怎么样?”
炼油厂的听到这话乐呵起来,“你这女同志倒是能算账,你这一桶牛奶能值多少钱?”
“一桶牛奶一百斤,一斤奶两毛钱,这一桶就是二十块嘛,两年下来怎么说也有一万五,这价钱也还行吧。”
这旧车折价也没见得有多少。
原本炼油厂想要五千块的现金,但是两年一万五这价钱倒也挺划算。
这边人去找厂长商量,毛厂长拉着长缨的胳膊说话,“你手头没钱?”
长缨苦笑。
有钱,但也不是这么花的。
那个娄越搞来的那些奶牛有的刚产了牛犊,还有几头如今正怀着崽,等生产完就又要产奶,等那几头奶牛一产奶,这牛奶的产量就大了起来,可是能消费牛奶的却不见得多。
总不能学那些牧场主往河里头倒牛奶吧?
以货易货那是最合算的,而且还可以打出旗号——炼油厂都订我们的牛奶了,咱家的牛奶有保障。
长缨这是一箭多雕,这会儿就等着鱼儿上钩呢。
只不过这事,跟毛厂长也不能透露底细。
瞧着毛厂长大有要借钱的意思,长缨又做起了生意,“要不回头我也给咱毛衣厂送奶,一桶一百斤也才二十块,不贵,咱们对工人好点,工人也能越发的投入到工作中不是?”
毛厂长笑了起来,“你们那奶牛产量很高吗?”
“产量还行。”罗文章和梁实几个人养牛养得还挺精细,饲料讲究冬天保暖工作做的也不错,而且每天都给奶牛们按摩□□,现在一头奶牛能有五十来斤牛奶左右,这二十三头奶牛齐下奶的话,就是有一千多斤呢。
这个产量相当可观。
而且回头天暖和了,奶牛能有绿草吃,产量会更高。
毛厂长调侃道:“你这油钱能挣得回来吗?”
余光看到炼油厂的人过来,长缨笑了起来,“这不是炼油厂嘛,最不缺的就是油了,随便漏给我们点也够了。”
炼油厂这边爽快的答应了下来——
这辆卡车折价为两年的牛奶,外带着每个月再送长缨他们一百升油。
牛奶是生活,油则是工作。
这是生活工作两不误。
作者有话要说:
啊,我之前写bug了点,前面稍稍修了下修了下
留下无知的眼泪。
第45章 风格
毛厂长不得不说这个小同志可真是有能耐, 一分钱没花把车开回去不说,还能赚人炼油厂的油。
只不过他多少还有些担心,“你能开回去吗?”
“没事, 我开过车,慢点开就行了。”
长缨很久没开车了, 这会儿坐在驾驶座上还真有些激动。
小卡车上还有几台制砖机,这可是宝贵的财产。
她开着车回到大湾村的时候,正值半下午。
奶牛饲养棚那边, 徐立川正帮着梁实在那里剁豆秸,瞧到轰隆隆的车响,徐立川看了一眼,没想到那车子停下来, 长缨从驾驶舱那里跳了下来。
徐立川又看了眼,看向长缨的眼神都不一样了, “你没撞人吧?”
“呸,胡说什么呢, 咱们的运输车有了,不过这油味太大,你让罗文章他们好好清洗下, 一定要把油污给去掉。”
送奶车一定要干净卫生, 可不能有这么大的油味。
徐立川惊呆了,“长缨, 你没骗我吧?”
他们竟然有车了,这压根不敢想。
“骗你干什么?我先把这几台制砖机送到窑厂那边去, 你帮我问下罗文章他们谁会开车, 要是没有的话就在村里头问问。”
得有个专属司机才是,实在没有那她先教出来一个也行, 总不能她来当这个司机吧?
长缨开车小卡车走了,留下徐立川一脸懵逼的站在那里。
“梁实,你掐我下。”
“幼稚。”梁实也觉得跟做梦似的,他看着那卷起了尘土的小卡车,“我会开车,回头我来当这个司机。”
徐立川诧异,“你什么时候会的,我怎么不知道?”
“刚学会的。”梁实说起谎来面不改色,反正他就是要做这个司机。
他当定了。
……
还没出正月,洪山公社各个村已经热火朝天的忙活起来。
大湾后村的窑厂从正月十七就开始尘土飞扬。
为了防止灰尘引发的尘肺病,长缨特意组织女红社这边先紧着给隔壁的村民弄一批口罩。
她这里没什么熔喷布,就是用棉布、棉花加纱布的组合,虽然效果比不上正经的口罩,但多了这么一层防护也就多一份安心不是?
一共三台制砖机,靠着沼气池发的电来工作,每台机器的工作量赶上三个壮劳力。
梁满仓激动地不知道说啥才好,“长缨,往后你有啥指示尽管说。”
和县里头签订了合作协议,等这批砖出窑晾晒后就能送到县里的施工现场,到那时候送过去的是砖,拿回来的可是钱。
想想就激动。
“满仓叔瞎说什么,什么指示不指示的,咱们齐心协力让大家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在年代文里搞扶贫》 40-50(第8/17页)
吃好饭就行。”
“是,听你的,咱们一起努力,回头咱们都过上好日子。”
怕村里人用不好造砖机,长缨还特意在这边观察了两天,确定了没什么问题后,这才去其他村子里转悠。
等摸到李洼村的时候,正好是二月初二龙抬头。
田菜花总算又逮到了长缨,说什么都要给她介绍对象。
长缨没想到她还记挂着这茬,连忙找了个理由,“田主任真的不用那么麻烦,我最近还不考虑这些事情,等回头有需要了再来找您,我是来找咱们李支书商量事的。”
“啥事?”
长缨很是认真的说道:“咱们村搞零部件加工的事情。”
李家洼村有先天的优势,有几个铁匠,之前也有在县里的机械厂当过学徒。
这可是大事,田菜花不敢再胡说什么耽误事,连忙去找村支书过来和长缨商量事。
村支书还没过来,倒是李家洼的几个知青先过来找长缨了。
打铁社的事情他们干不了什么,李家洼的副业除了这打铁还有就是养殖,他们这些知青最开始忙活沼气池的时候还能做点事。
可忙完了有些英雄无用武之地。
长缨是管公社知青的人,来找她肯定没错。
何况到了四月份,公社这边又要做推荐,他们总得在傅长缨面前刷刷脸,给自己增加点机会才是。
长缨倒是有这方面的猜测,但并未细想。
她笑着问有什么事。
带头的知青是个偏高瘦的女知青,长缨有印象,是李家洼村的知青头头高明月,“傅主任,村里头暂时没我们能做的事情,你看你能帮我们安排点新的工作吗?”
长缨倒是没想到这点,“那你们有什么想法?”
高明月还没开口,后面有人说道:“我们听你安排。”
这话听得长缨笑了起来,“那也得说说你们自身情况,我好做相应的安排。就举个例子来说,我安排高明月去大湾后村的窑厂拓砖坯肯定不合适。”
高明月听到这例子迟疑了下,“组织需要的话,我没问题的。”
你没问题我有问题呀。
长缨固然明白这些人不怕流汗不怕牺牲,但她拒绝没必要的牺牲。
“好钢用在刀刃上,要因地制宜的发展,哪能硬着头皮上?”长缨想了想,“我明天还得来咱们村一趟,你们先回去写下材料,看自己适合做什么工作,我回头再安排。”
这答复高明月并不满意,但村里的支书已经过了来,干部们开始商量事情,高明月也不好一直跟着。
“老高,我咋觉得这个傅长缨在糊弄咱们?咱们下一步怎么办?”
说是要他们写材料自我剖析,明天她再来收这些材料。
真的假的?特意过来一趟?
反正听着就不真。
“先照做吧,不行咱们再去公社问。”就不信问不出个结果来。
“那也只能这样了。”
李家洼村的支书看到村里的几个知青,下意识地问了句,“他们没为难你吧?”
“没有的事,有上进心挺好的。”长缨笑道:“我刚才去打铁社看了下,咱们村的农具卖的还行呀,我想着春节的时候我在市机械厂呆了段时间,要不咱们也让李三锤他们去机械厂学习下,回头把咱们的打铁社产业升级?”
李家洼村的支书对此没有意见,他们也想发展嘛。
光锻造、修补个农具可挣不了几个钱,还是得做大点。
能进行零部件加工制造那自然是最好不过。
两人商量了一通,长缨回公社的时候,没再被几个知青拦路。
徐立川忍不住问了句,“长缨,你对那些知青不都挺熟悉的吗?直接给他们做安排不成吗?”
专用车夫驮着长缨四处跑,这倒是省了她很多事,年后的村庄四处都是荒凉的黄,得差不多到五月份才能有几分郁郁葱葱。
长缨看着光秃秃的山头又有些其他想法,“我想要他们对自己有一个认识,作为知识分子,得学会自我剖析。”
“我懂,你想说的是学会自我检讨是吧?不过咱们明天真的还要再过来吗?”
自我检讨自我批评那是她该做的事情,很多知青也不是党员,倒也没必要那么严肃对待。
长缨想的是让这些知青们发掘独立思考的能力,真正意义上的给自己寻一条出路。
不然就算是在她面前刷足了存在感又有什么用?
要知道,去年整个沂县也才推举了三个名额去读书。
洪山公社运气好推荐了两个,今年可不定有这好运气。
再者说了,李家洼村的知青有六个呢。
这个把名额也不够他们分的呀。
打铁还需自身硬,想要在下乡的时候过好点,那就得积极谋求发展,没经济头脑不要紧,能想法子把地种好,能提高产量也不错。
不怕胡思乱想,就怕没有想法。
长缨回答徐立川的问题,“再来一趟,李三锤不在村里头,我明天跟他说说去市机械厂学习的事情。”
从李家洼村回去的时候,长缨顺带着去了趟公社,牛书记跟她提起了一桩事,说的是三月份公社又要接收一批知青的事情。
上山下乡是这几年的政治风潮,知青们从五湖四海散到五湖四海去。
革命老区这边又要添新人口。
“咱们这还成了香饽饽。”
牛书记意味深长的看了眼长缨,“你不想想为啥?”
革命老区意味着什么,苦啊。
这些地方为什么能发展成革命老区?那是因为过去地理条件不好发展不起来,穷人多被压迫的多,革命的火种才这里星星之火之势燃烧起来。
但现在革命老区倒是成了热馍馍,知青们打听着都想要过来的地方。
原因出在哪里,还不一目了然?
长缨咳嗽了一声,“那回头这些知青怎么分配?书记您有什么想法没,我回头好安排。”
“你这个知青管委会的主任当得好,我就不插手了,回头你看需要安排他们吧。”
能带着大家伙吃饱喝足,公社里谁不服气这个小知青呢。
随便她安排就是了。
至于这次可能来的知青多,存在着个人崇拜这件事,牛书记也说不好到底是对还是错。
且走一步看一步吧。
长缨倒也没推脱,“那行,回头我再看下,怎么安排,到时候先弄出来个方案给书记您看。”
瞧着长缨离开公社,公社革委会的人过来凑趣,“小傅支书这么能干,将来前程不可限量啊。”
牛书记看了眼,“那总比肚子里没点墨水,还以为自己本事大的强。”
那凑趣的人讨了个没趣,悻悻的离开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在年代文里搞扶贫》 40-50(第9/17页)
了。
牛书记瞥了眼,别以为他不知道,不就是自家闺女看中了那个小钟知青,这就想着给人谋个职位,想着只要大权在握不比傅长缨差吗?
想的倒是挺多,有那能耐吗?
长缨可不是一上来就是村支书,人家是一点点做起来的。
眼高手低,真以为自己怀才不遇吗?
他懒得搭理。
……
李家洼村的几个知青没想到,傅长缨给他们安排了新的工作——
随打铁社的几个村民一起去市机械厂学习。
高明月有些迟疑。
“咱们女知青去机械厂吗?”
这话惹得其他女知青不快,“那你想种地?你们爱去不去,反正我要去。”
机会来了就得把握住,多学点东西也不错。
不然在村里可不就只剩下种地这一项工作了吗?
只不过去机械厂学习的人数也有限,人家那边接收不了那么多人啊。
“你们去吧,我在村里堆肥好了。”
“老高你这么发扬风格,那行,我们就不客气了。”
其他几个知青都去了市里,高明月和一个身体不太好的小知青留下来搞堆肥。
长缨知道这件事后也没多说什么。
个人有个人的选择,能够自得其乐也挺好。
作者有话要说:
周末愉快!中午吃点好的
第46章 知青
她最近忙得很, 尤其是新知青要来这件事,让长缨颇是头疼。
把知青们打散分配理论上更能熟悉当地环境。
可这样一来不利于安排工作。
但如果聚集在一处的话,又达不到熟悉农村生活的本来目的。
长缨多少有些犯愁, 揪着自己的头发使劲祸害。
徐立川过来的时候,就看到长缨在那里拽头发, 有点像是村里的女人在那里薅羊毛。
他把热好的牛奶递了过去,“你再这么薅,小心回头秃了。”
“不会, 头发多。”长缨喝了口牛奶,“对了立川,公社的李主任说想要组织一下公社的相亲大会,你要不要去参加下?”
李主任是洪山公社的妇女主任, 前段时间摸底调查了一遍,觉得公社的青年单身男女有点多, 提议要弄个相亲大会,解决青年们的个人问题。
长缨觉得也行, 相不中也不要紧嘛,就当多个选择嘛。
徐立川听到这话心头一慌,他看着伏案看报纸的长缨, 好一会儿才开口, “先不着急。”
“那也行,你什么时候想成家了跟我说声, 我回头给你介绍对象。”
长缨从不在这件事上为难人,“对了, 梁实最近表现不错, 李主任说有几个姑娘对他挺有好感的,你回头问问他, 看他要参加不?”
“不是对他有好感,是对饲养棚有好感吧。”徐立川嘟囔了句,“何止梁实,最近罗文章都收到了情书。”
这个长缨还真不知道,她有些哭笑不得,“看样子咱们的饲养员倒是成了美差。”
“那可不是。”
那可是管理着饲养棚的奶牛呀,稍微有点私心,就能把牛奶弄回去一点。
不是所有人都那么大公无私,占公家便宜这种事情对一些人来说是不占白不占。
这是人之常情。
“不过你放心,饲养棚那边没事。”徐立川经常往那边跑,罗文章知道他整天跟着长缨,见到他就把每天的记录日志递过来让他看。
“不过长缨,咱们是不是缺了头公牛,给奶牛配种呀?”
羊要配种,猪要配种,奶牛也需要吧?不然奶牛怎么产奶。
从人文主义关怀的角度来说,奶牛的一生都有些悲惨,从第一次受孕进入泌乳期,一头奶牛便是进入了怀孕产奶的重复周期中。
一年几乎三百天都在产奶,只有两个月的干乳期。
而等到这个周期年过去后,奶牛还要继续受孕。
公牛就变得格外重要,而他们的饲养棚里,并没有公牛。
这个问题让长缨有点不确定,“应该需要的吧。”
她也没配过,不知道啊。
奶牛饲养手册上似乎没说这一条。
长缨后悔,当时人送奶牛过来,她应该要个联系方式。
真的。
“要不咱问问县里头怎么弄的?”
县里头也有奶牛,不过数量很少。
要不是因为养在县城里更方便,乔主任恨不得能把奶牛送到大湾村一块养着。
对于奶牛的配种一事,他不清楚,倒是身边的陈秘书告诉长缨,“是跟军区那边联系,那边会带着公牛过来。”
好家伙。
长缨心底里高呼,这是流动配种,铁打的种牛呀。
不过配种什么的不着急。
陈秘书跟长缨交代了两句,又说起了正事,“过些天新的知青要过来,乔主任的意思是想要你先过来跟分配到咱们县的知青做一个动员。”
这还要动员吗?他们这届就没这情况。
长缨稍有些迟疑,“我合适吗?”
“怎么不合适?今年有些知青可是冲着你来的,你是咱们沂县知青的活招牌。”
别说知青冲着她来,陈秘书有件事都没说。
他前段时间还接到了学校招生办那边的话,点名要傅长缨这个学生。
只不过这件事乔主任说先压一压,不着急。
陈秘书是个合格的秘书工作者,对领导的话严格执行。
“知青下乡有一段时间了,但效果嘛你也看到了,能够利用所学所知改善当地情况的少之又少,你是正面典型,能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不要不好意思嘛。”
“那行吧,希望我别给咱们革命老区丢脸才是。”
“怎么会呢。”
新知青到来是月底时候的事情,还有些时间,长缨倒是没着急忙这边。
她问了陈秘书纺织厂的事情,陈秘书倒是没藏着掖着,“工厂建设得需要时间,不过你们这窑厂也不能总指望纺织厂这边,回头还是得自己谋出路。”
“我知道。”窑厂的出路长缨都想好了,不过在产业转型升级之前,先攒点家当是很有必要的。
……
新知青从五湖四海来到沂县这个革命老区时,都怀揣着几分期待,但对前程又不是那么确定。
知青下乡是耳熟能详的词,往前推算,距离最早的一批知青到祖国最困难的地方去已经十多年了。
那时候是主动下乡为祖国做建设,可建设了祖国却回不到家乡,很多年轻人没办法接受。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