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0(2 / 2)
不能再提升公粮缴纳额度了。
这个征收额度一提上去很难降下来,最终苦了的还是洪山公社百姓甚至整个沂县的百姓。
徐长富还是不安,“那要不咱们再回去跟牛书记确定下?”
没有得到准话,心里头可不怎么确定。
“那也行。”长缨倒是觉得没什么,让村长吃了定心丸也不错。
好在前两天乔主任下来时,她陪同着四处转悠没有提到夏收可能增产之类的话,不然那边也不好交代。
牛书记正在和崔庄的支书说话,瞧着长缨和徐长富过来,他招了招手,“刚才正想着跟你说呢,我刚才和老崔商量了下,觉得咱们今年的公粮还是按照去年的标准交,我还想着回头一个个打电话通知,你们倒是又回来了。”
长缨笑了起来,“这不村长怕我检讨书写不好,非要拉我过来问问您我写多少字的检讨合适。”
“随便写点就行了,有那时间不如多转转,对了,你安排梁实他们去学习,得学习多久?”
赶上夏收,整个公社都空前的忙碌,要是人能够在六月初回来那可真是再好不过。
“我安排他们学习半个月,估摸着赶不上抢收了,不过抢种应该能赶得上。”
牛书记听到这话思考了下,“算了,好好学习吧,争取能学到什么本领回来,咱们这也不缺他们几个人。来回折腾还怪麻烦的,也不少花钱,不过要是他们学不好,回头我第一个找你算账。”
崔庄的支书听到这话就知道洪山公社的天没变。
所谓的检讨就是个过场而已,牛书记并没有打算找傅长缨的麻烦。
这个知青书记,还是他们牛书记的得力干将啊。
同样的认知徐长富也深有感触,自己还真是多虑了。
不过不用多交公粮是挺好的。
家里头留点麦子,回头也能弄点好面,给他老娘做点白面包子吃。
这是好事。
好事但并不能大肆宣扬,徐长富为了保险起见,这段时间亲自保管公社的账本,尤其是关于夏粮的这个账本,这倒是让村里的接线员兼书记员委屈坏了。
人去找长缨哭诉委屈,“长缨,你说村长啥意思呀,我当了这么久的书记员,管了那么长时间的账,他竟然不信我。”
这事徐长富之前跟长缨打过招呼,长缨倒是也赞成。
毕竟有时候遇到嘴上没把门的也挺烦,先藏着倒也没什么不好,知道的人多了秘密也将不复存在嘛。
面对找上门来的书记员,长缨连连安慰,“不是不信任你,是头些天我在那里算账,村长看着新鲜就非要学,这不把账本拿走练习去了。”
“真的?”书记员将信将疑,“那你也教教我呗。”
长缨:“……”挖坑埋了我自己,可还好?
作者有话要说:
粮价三十年一贯制,小麦1毛2,玉米八分一斤。
第54章 计划
教书记员记账这事并不着急, 双抢堪堪结束,整个公社还都处于忙碌的余韵中,暂时没有回归正轨, 长缨还真没时间去当小傅老师。
何况,她也得给村长时间来折腾账本不是?
等到有空教书记员记账, 那已经是七月份的事情了。
长缨正在跟书记员讨论着如何记账更清晰明了时,有村民跑了过来,“长缨你快去看看, 村里的牛发疯了。”
牛发疯了?
长缨心里头咯噔一声,匆忙放下手里的账本跑了出去。
出事的不是饲养棚的奶牛,是村里养得几头耕地的老黄牛。
因为山区地形地势的缘故,拖拉机倒还不如老黄牛实用。
长缨跑到坡地时, 就看到那老黄牛躺在地上抽搐。
“红了眼,一个劲的撞人。”
农忙之后大湾村的壮劳力们缓过神来多数去造纸坊那边忙碌, 平日里就剩下几个上了年纪的照看地里的活,最近正在牵着老黄牛搞垦荒。
除了倒在地上的老黄牛, 还有村民被撞倒在地上,这会儿正捂着腰眼一脸痛色。
看到长缨过来忙喊了声,“你小心点, 别被这牛撞伤了。”
村里的老黄牛一向温驯, 谁知道今天忽然间发疯呢。
长缨点头,走到倒在地上的老黄牛那看了眼, 这一看吓了她一跳。
老黄牛的右眼通红,跟充血了似的, 结了厚厚的一层膜。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在年代文里搞扶贫》 50-60(第6/16页)
这到底是什么病症长缨也不知道, 不过她记得自己前世在黄家沟扶贫的时候听一个老头说起过牛发疯乱撞人的事,当时牛眼睛上像是蒙了一层厚厚的翳。
当时老人不懂的怎么处理, 就那么眼睁睁的看着老黄牛倒地没多大会儿死了过去。
因为这事老人还被大队里罚了一通,毕竟那损失的是公家财产。
“后来我才知道,只要把它眼给划开,把里面的脏东西放出来,就行了。”
这到底什么原理长缨还真不知道,不过眼下也只能死马当活马医。
不假思索的,长缨拿出了随身带着的折叠刀。
她经常四处走动的人,这次徐立川还在上海没回来,没有保镖保护,长缨最近出门都会带着一把小折叠刀用来防身。
毕竟之前出过女知青被人糟蹋的事情。
在牛眼上动刀子,这举动吓坏了村里人。
偏生长缨动作极快,他们想要阻拦都来不及。
红的血,白色的脓液都淌了出来。
原本还在地上摩擦的老黄牛安静了些。
“帮我把它脑袋转过来。”
村里人听她吩咐听惯了,也顾不得什么,连忙把牛给翻过来。
长缨如法炮制,在另一个结了翳的牛眼上来了两刀,“去弄点清水,另外再去弄点生理……弄点盐巴过来。”
徐立川回来的时候,就看到长缨在那边照顾村里的老黄牛。
“刚才疯了,长缨划拉了两刀,好像没事了。”
清水冲洗眼,再用盐水消杀,一番处理老黄牛好像没了事。
“红眼病吗?”
这个词还是徐立川刚从上海那边学到的,夏季是红眼病高发季,所以一定要做好卫生清洁工作。
在上海待了两个月,徐立川学得十分扎实,也顾不得回家休息,连忙过去查看情况。
好在老黄牛没什么事。
拿着毛巾在牛眼那里擦了擦,小心弄掉挂在那里的一层薄薄的膜,徐立川冲着长缨笑了下,“没事了,别担心,过会儿我去牛棚那里检查下,看要不要给它换个地方住。”
各种病症都源于细菌、病毒,从居住环境来改善是最稳妥的办法。
“让你去学如何加工制造奶粉,怎么学成了个兽医回来了?”
面对长缨的调侃,徐立川不好意思的摸了摸头,“你说的要讲干净卫生嘛,鸡鸭猪牛羊也一样。”
这话长缨是说过,只不过是跟村里人说的——
饭前便后勤洗手,干净卫生少生病。
人是这个道理,牲口也一样。
老黄牛的发疯给长缨敲响了警钟,正好趁着徐立川回来,她带着从上海学成归来的徐立川在公社里四处跑,检查各个村的牲畜饲养情况。
这一趟跑下来,问题还真不少——
饲养棚阴潮不通风是最常见的情况。
当初弄这些猪圈羊圈时,长缨十分上心,哪知道这才过了多久,就开始懈怠了。
徐立川有些生气,养猪养羊又不是给长缨养的,至于这么明里一套暗地里一套吗?
他正想着该怎么说这件事,就听到长缨开口,“秀华婶,咱们人住在那阴暗潮湿的小屋子里都会不舒服,这些牲口家畜也一样,人心情不好干活没力气,这牲畜住的不舒服也会心情不好,老母鸡不想下蛋,牛羊不长肉。”
长缨拿出那小本子来,“你看你这喂的饲料越来越多,可它这长得越来越慢,我没说错吧?”
负责这边牲口棚的王秀华脸上有些不好意思,“我家里头最近事多,没怎么顾上这边。”
“家里头有什么困难可以跟村委跟大队跟公社说嘛,不要一个人扛着。你这两边跑忙不过来,没出事还好,这要是出了事那最后累的还不是自己?这样好了,我留下立川和小郑帮你把这边收拾下。”
长缨没法子说重话。
这要是在大湾村,重话说也就说了,毕竟她是生产队的一把手,管着两个村,村里人不会说什么。
可这不是在他们生产队。
虽说主管着公社的商贸一事,但话不能说重了。
当然,能和风细雨把工作做好,那最好不过。
留下立川和郑雯雯在这边帮忙收拾,长缨又去李家洼村。
最后一个村子,跑完这个她暂时能够消停下。
李家洼村这边就一个小型的养鸡场,还养了几头牛。
对村里人来说,牛是性价比非常高的劳动力。
这边照顾的很好,负责看管养鸡场和牛棚的是两个瘦小个头的女知青方新语和段佳佳。
“一开始是小高姐管这个,后来她不是被调去照顾奶牛了嘛,就交代我和佳佳来照顾这些牛和鸡,我们都是按照她给我的章程来养的。”
李家洼村的人口稍微少点,八十多户人家不到四百人。
养鸡场这边一开始从一百只鸡崽到现在五百只鸡,养在打铁社焊造的四层养鸡笼棚里,不管是喂养还是捡拾鸡蛋,都很方便。
“我们俩最大的活其实是每天给村里人派鸡蛋。”
每天鸡下了蛋,要村里头一个人头一颗蛋的派送,偶尔鸡蛋有多余,那可以攒两天,哪天下的蛋不够,那就用前些天的鸡蛋补上。
“每个星期清一次,剩余的鸡蛋卖给村里人,买鸡蛋最多的还是在加工厂干活的人。”
毕竟相对于村里其他人,加工厂工作的村民口袋里稍微宽绰一些。
方新语继续说道:“卖出去的鸡蛋我们单独记账,这是账本。”
长缨倒是没客气,拿过来扫了几眼,“这也是高明月给你们出的主意?”
“这倒不是,我跟佳佳想的,不过找小高姐拿了下主意,我俩没这胆子。”
这事最后是高明月和村长去商量的,方新语和段佳佳两人就负责喂鸡捡蛋外带着打草喂牛。
俩人身体不是那么强壮,不像男知青那样能去加工厂做零部件加工,做这个工作正合适。
怎么都比下地干活强。
“都挺好的,辛苦你们了。”
方新语听到这话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应该的,我们都是知青嘛。”
一开始来到这里是一千个一万个不乐意,但事情已经成了定局,也只好接受现实。
没能耐回城那就只好待着在这里熬日子,实在熬不住了就找个条件好点的乡下人结婚。
好在她们还没走到这一步。
“长缨,我能问你个事吗?”
长缨看着神色雀跃的年轻姑娘笑了起来,“你说。”
“我想跟你打听下,徐立川家里是不是没别人呀?”
立川?
“他爹娘死得早,因为成分的问题一直都怕连累人没成家,好像还没处对象,怎么,你瞧上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在年代文里搞扶贫》 50-60(第7/16页)
立川了?”
“没有没有。”方新语指了指正在那里剁草料的段佳佳,“是佳佳跟我念叨了好几次,她好像喜欢徐立川。”
喜欢。
年轻人的感情有的热烈而奔放,有的则是羞涩内敛。
段佳佳显然倾向于后者。
长缨思考了下,“那要不我回头问问立川的意思,安排他俩私底下见个面?”
方新语捂嘴笑,“你安排了佳佳也不会去,她就跟我说的时候都不好意思,是有贼心没贼胆。”
这个形容让长缨乐呵起来,“那就不私底下见面了,明天我让立川过来一趟,能不能成的也得看两个人的想法,是吧?”
“行,我先替佳佳谢谢你。”
长缨把账本还了回去,“我在一趟加工厂那边,你们先忙。”
李家洼村的加工厂是在打铁社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之前长缨安排人去市里的机械厂学习,回来后李家洼村这边村委会正式成立了加工厂。
经营模式有些类似于大湾村的女红社,加工厂从机械厂那边拿原材料进行零部件加工,赚点辛苦钱。
虽说赚钱不算特别多,但有了这么一项收入对李家洼村的村民来说已经是天大的好事。
慢慢来嘛。
长缨过去的时候,这边正在检修机床。
“之前从咱们公社的农信社贷款买的,好在每个月要还的钱不多,剩下的钱拿出来七成给大家分红,剩下的三成先攒着,准备回头再购置个车床。”
一个车床不够用的,还得再买个,另外村里还想把相关的工具也要配置下,这样能加工的零件更多,品质也更好一些。
加工厂这边的负责人李同纪原是打铁社的小铁匠,和长缨说着三年规划五年计划,惹得其他人笑了起来。
“别听他胡说,整天就知道做计划,干脆改名叫李计划得了。”
李同纪瞪了同乡一眼,试图在长缨这里找到些许支持,“长缨你觉得怎么样?”
“挺好的,有目标就有发展的动力,大家不要小看计划嘛。我就问一句,如果你想给家里添置一台电视机,那么你是不是得想法子攒够钱弄够工业票呢?怎么攒钱怎么弄够工业票,这是不是得做个规划,总不能单纯的碰运气吧?”
长缨的例子让加工厂的人陷入沉思,好一会儿纷纷点头,“那长缨你给出个主意呗,俺不想买电视机,想买自行车,得做啥样的计划?”
作者有话要说:
牛发疯这个例子是我小时候从老人家那里听到的啦
老人上了年纪就喜欢说过去的事情,就一遍又一遍的那种,想记不住都难
第55章 教育
一辆自行车差不多四十张工业券。
工业券是工厂工人才发的东西, 而这个工厂可不是李洼村的加工厂,大湾村的造纸坊这种集体小作坊,正儿八经的国营厂才发这些东西。
“工业券的话我可以帮你问一下, 但是应该凑不齐,你也得自己想点法子, 去县城的黑市上问问看,那边有不少工人晃悠,另外还可以问问咱们合作的市机械厂的工人, 跟他们换。”
长缨有心帮李同纪树立权威,“你可以找李计划帮忙嘛,他经常去市机械厂那边送货,跟那边的工人也熟悉些。”
“其实也没有那么熟悉。”
李同纪显然没领悟到长缨的想法, 这让长缨哭笑不得,“你熟悉一两个人就成, 我教你个招,市里的工人同志们也缺物质, 你可以用蛋奶肉跟他们换工业券,一换一个准儿。”
“是啊,工厂食堂的又带不回家里去, 长缨你还有别的招没?”
“一招鲜吃遍天, 你先用熟练这招再说。”
作为三个孩子的爹,李同纪被长缨这么一说还有些不好意思, “行,那我回头帮同明打听打听。”
长缨走之前又拉扯着李同纪一旁说话, 把事情摊开了讲, 让这个小铁匠有些惊呆,“我?我不成我不成。”
“你没干怎么知道自己不成?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 你自身本事过关,把技术钻研透了?带着他们把活干好就行。”
长缨略有些强硬,“你要是不行咱们这加工厂干不下去,回头别说自行车,鸡蛋都吃不起。再说了,你这三年规划五年计划做的不挺好的吗?你不当家指望别人去执行,再说了别人执行你放心吗?你看你这人,跟我说起来三年规划五年计划时头头是道,怎么让你当家做主时,就瞻前顾后的?咋的,就是纸上谈兵的赵括?”
这乡村建设总不?一直都靠旁人,她也好其他知青也罢,终究都只是过客,村里人想要过得好,得自己有这个意识才行。
李同纪看着一脸恨铁不成钢的长缨,羞愧的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他算是见识了长缨这张嘴有多?说,“那我试试看。”
“这就对了嘛,有啥困难你就去找村委,实在解决不了再去找公社,有我们给你撑腰呢,你尽管放开手来干嘛。”
“行嘞。”李同纪这下答应的利索,总不?大事小情都去找长缨,她不嫌麻烦他还不好意思呢。
长缨离开李家洼村,骑着自己的小毛驴回去,想着公社里的发展现状,总觉得还缺了些什么。
她到家时徐立川和郑雯雯还没回来,倒是艾红梅在那里备课。
长缨瞧到那正在备课的人,明白过来到底缺了什么。
教育。
公社的教育不?再这么搞下去了,得把学校修整好,让各个村的孩子们有固定的教室去上学。
不过在去找牛书记说这事之前,长缨先在艾红梅这里摸底。
“学习进度?长缨你忙傻了是吧,现在暑假呢,我这不是准备下学年的课嘛,说起来我有点心虚,春燕可说过你成绩好,你帮我把把关。”
“我精力有限,红红,你觉得咱们把公社里的孩子聚在一起,让他们正常上学怎么样?”
建国后国家不止一次的扫盲,为的就是让没文化没知识的人?识字明理,少上当受骗。
只是浩浩荡荡的运动却也打破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当然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吃的不够。
仓廪足而知礼节,填不饱肚子怎么去读书上学?
村里的孩子也都是半大的劳动力呢,去打猪草都比读书有意义。
这就是现实。
就像是长缨那个年代,初中毕业甚至初中没毕业就去工厂打工,?挣钱不比在学校里混日子好?反正也混不出个名堂来。
想要家长们一个个重视教育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事情,家长们做不好但她现在可以督促家长们去做。
艾红梅被这话弄傻眼了,“长缨,你咋说一出是一出啊。”
“也不是,我这不是把牲口棚都跑了一个遍嘛,在想还有什么事情要做。”
这是她下乡的第三个年头,距离恢复高考还有几年时间。
只不过长缨也知道,自己不会一直待在这里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在年代文里搞扶贫》 50-60(第8/16页)
,走之前她得把全套的体系给建立起来。
畜牧养殖、工业发展以及关系到下一代的教育问题。
不搞完这些,她也不?安心离开。
艾红梅伸手试了试伙伴的额头,“可是你不是还要搞什么奶粉厂吗?”
“奶粉厂的建设需要搞,但是那个麻烦需要更多的时间。咱们得多手抓,再说了教育是整个公社的问题,是大事,红红你不觉得公社的孩子们需要一个学校,把他们分年纪学不同的知识吗?这样你也?减少工作量,还?把一些不适应现在工作岗位的知青调过来。”
话虽然这么说,可艾红梅还是觉得这件事太大了。
倒是高建设对此很是热烈,忍不住戳了下恋人的脑门,“你个小傻瓜,咱们要是办学校做出成绩来,说不定明年被推荐去上大学的就是我们了。”
艾红梅听到这话翻了下眼皮,“那万一上面觉得学校离不开我们,要我们扎根基层,坚守岗位呢?”
这话噎得高建设哑口无言,也不是没这个可?。
长缨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她怎么就不?去读大学?
还不是县里的领导强行留下她,要她再做出点成绩来嘛。
两人沉默了许久,高建设打破了安静,“那你是怎么想的?”
怎么想的?
艾红梅看着外面的夜色。
自从长缨满公社的开展清洁卫生工作,除了极少数的水坑用来养绿萍外,村里的污水坑少了许多,这蚊虫也少了很多。
再加上用村里人从山里头弄来的草药,做成香包驱蚊虫效果还挺好,倒是再不像刚来那会儿被蚊子叮咬。
没看到蚊虫,倒是看到了萤火虫。
在草丛间,一闪一闪的发光。
艾红梅捉了一只萤火虫,捂在手心里小心的看,“老高,你说这萤火虫发光是不是也在消耗自己的生命?”
她真没那么聪明,做不到近朱者赤,哪怕和高建设谈恋爱却也学不来对方出口成章。
“我现在这样一时半会儿也回不去,既然怎么都是留在这里,那不如做好点,也不给咱们家乡丢人。”
她不知道恋人的想法,就算高建设和她想法不一致也没什么关系,其实这种事情就是求同存异嘛。
只不过艾红梅还是有所期待的,她有些期盼的看着高建设,只是眼底那希冀的光却越来越黯淡,犹如手心里的那萤火虫一般。
“时候不早了,我回去睡觉了,明天还得跟长缨去公社找牛书记商量这件事,不知道成不成呢。”
高建设看着起身离开的人,他伸手要去抓,却连裙子的一角都没抓住。
这让高建设有些慌张,可久坐在地上的人不知道什么时候腿麻了,一下子没?起来,等缓过这劲,艾红梅早已经不见了踪影。
……
长缨觉得艾红梅有些不对劲,“没睡好吗?”
眼睛红红的,像是哭过了,又或者一夜没睡觉。
“有头发落眼睛里了。”艾红梅笑了下,不想跟长缨说自己那点心事,其实就屁大点事,不值当的放在心上,“长缨,你说牛书记?同意咱们的建议吗?”
“应该没啥问题,咱们牛书记这人文化水平虽然不高,但是尊重有文化的人,而且他这人特别有原则,你看把自己儿子送进去,家里还有俩孩子,如果?送到学校里去,我觉得他应该会十分高兴。”
“也是,牛书记这人特别正直,长缨你也一样。”
长缨笑了起来,“我可没咱牛书记那心胸,我这人说难听点那就是钻营户,属于投机倒把的那种,好在公社里的不跟我计较。”
“哪有。”艾红梅才不觉得那些反面词汇?跟长缨有牵扯,“你这是善于研究中央政策,别看老高每天看报纸听广播,他这人实际上对政策没有一点敏感性,整天做白日梦。”
长缨笑了下,“我也做白日梦,咱们这的庄稼?亩产千斤,那麦穗呀沉甸甸的?有好几斤重。”
艾红梅被逗得直挠长缨的痒痒,“那不得把麦秸秆给累弯了腰?”
“你别挠我呀,我怕痒,万一把咱俩弄沟里去怎么办?”
长缨的求饶好歹是换来了艾红梅的饶恕,等到了公社这边,长缨在知青大院那边找到了牛书记。
知青大院少了东西。
“昨晚上闹贼,也不知道是哪个王八羔子,别让我抓住,不然回头看怎么收拾他。”
长缨还是第一次遇到这种事,“丢了什么?”
女知青陶敏欲言又止,到底没有开口——
说自己收到的情书还有写了没送出去的情书丢了,这让人怎么说呀。
倒是许知是斟酌了下说道:“我丢了一本书,一双毛袜子。”
书和毛袜子?
这丢的可真是稀奇。
又问了其他几个知青,今年新来的知青们多是丢了书,也有丢了衣服的。
“看来咱们这个梁上君子倒是挺好学,对了书记,村里其他人家丢了东西没?”
“没有。”那些牲口棚也查了一个遍,没少东西。
就知青大院少了东西,还是以书居多。
“丢了什么书大家列个目录给我,我回头看?不?再给你们买回来。”想要抓偷书贼有点麻烦,长缨选择其他解决办法。
顺带着也说起了自己带着艾红梅来公社这边的缘由。
之所以当着这些新知青说,长缨也是想对他们再做安排。
新知青二十来人不算太多,但其中高中毕业生占据了三分之一还要多。
这些高中毕业生,虽说肚子里的墨水不一定十分的充足,但教小孩子总是够用的。
好钢用在刀刃上嘛。
长缨打算给这些知青们换个工作,让他们充分发挥下自己的优点长处。
这想法一说,丢了东西的知青们一扫丢书的阴霾,一个个十分雀跃。
要是建学校,那是不是需要好些老师,这样他们就不用再跟那些牛羊打交道了吧?
而牛书记也是眼前一亮,拍了下大腿,“你这主意好,咱们是该抓娃娃们的教育了,不然长大了睁眼瞎可不得恨死俺们这些当家长的。这主意好,这样,咱们明天开个公社大会,一起来商量这事。”
作者有话要说:
更啦,今天没啦
第56章 溃逃
开会是常态。
长缨不能再熟悉这节奏, 文山会海,在一次次的碰撞中拿出解决方案。
倒是艾红梅头一次经历这么大的阵仗,她有些紧张, 尤其是在长缨要求她明天在公社大会上做汇报时,这种紧张几乎变成潮水吞没了她。
“红梅, 艾红梅,你还好吧?”
高建设的声音像是一只手,将这几近于溺水的人拉车上岸。
一身汗。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在年代文里搞扶贫》 50-60(第9/16页)
艾红梅觉得手心里都黏糊糊的, 她去洗了把脸,这才问道:“你怎么过来了?”
“我想了想,你说得对,反正我也回不去, 还是咱们继续搭档吧。”
高建设忽然间改变主意,这让艾红梅有些奇怪, “你确定?万一干的太好……”
“我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咱们和长缨一块过来的, 总不能看她为难不帮忙吧?我怎么说也比那些小知青好些,在教学工作上更熟悉一些,这总没说错吧?”
道理自然没错, 何况高建设转变了想法要跟自己同进退, 这怎么看都是好事一件。
“你刚才想什么呢,咱们喊你都听不见。”
提到这事艾红梅连忙抓住恋人的手, “要不你帮我做汇报吧?你不是很喜欢做这些汇报工作吗?给你露脸的机会。”
千载难逢的机会,让给你你要不要?
不知道具体细节的长缨哪想到艾红梅把这机会让给了高建设, 她无声地叹息, 多好的刷脸的机会呀,真是个傻姑娘。
只不过人家是恋人, 乐意把这机会给对方,她又能说什么呢?
去公社的路上,长缨再三跟高建设确定了汇报的内容,确保他没有天马行空的乱来,便没有再多说什么。
到了那边,长缨和其他村的干部打招呼。
高建设远远看着,“她可真是长袖善舞。”
长袖善舞可不是什么好词,艾红梅连忙纠正。
“我没那个意思,我就是说长缨会办事。”
如果不是傅长缨搞这些,他们这些知青活动天地其实就一个村,顶了天是一个生产队,倒也没现在这么大的舞台。
高建设羡慕之余,又有些恨自己不争气,他小心地抓住艾红梅的手,十指相扣,“相信我,回头肯定会让你过上好日子。”
艾红梅出身极为一般,没比读大学去的郭春燕好到哪里去,她本身也不是什么理想远大的人,“现在的日子就挺好的。”
高建设纠正她的想法,“不,我们要过得比现在好十倍,好一百倍。”
……
这次关于在整个公社范围内进行普及教育的会议是近些年来头一次。
大老远来开会的村干部们纷纷把目光投向了傅长缨,毕竟除了她还有谁会折腾这个?
“看长缨做什么,你们谈谈自己的看法。”
李家洼村的书记最先开口,“这想法自然是好的,只不过咱们这学校建在哪里?拿我们村来说,距离公社也忒远了些,要是孩子们见天的跑来上学,那是不是有点远?”
李家洼村距离公社所在地将近三十里地,比大湾村还要麻烦些。
“还有呢?”
崔家庄那边的支书开口,“公社里的孩子还挺多的,你这要办学只怕几个教室可不够。”
牛书记点头,在笔记本上记了一两笔,头都不抬道:“还有什么,大家都说说看。”
问题很多,多到牛书记的笔记本都翻了页。
还没来得及做汇报的高建设听着这一个个稀奇古怪的问题,他觉得今天未免太热了些,这会议室憋闷的慌,弄得他浑身都是汗。
畅所欲言的会议发言简直是头脑风暴,让高建设觉得这个公社小学还是别建了。
那么多的问题,怎么办学?
他脑子里一片混沌,被人掐了一把大腿这才看到艾红梅那担忧的目光,听到她轻声说,“长缨让你发言呢。”
发言,说什么?
问题那么多,这学校还有建设的必要吗?
高建设有些犹豫,他没有站起身来。
一旁的徐长富笑着说道:“小高不是挺能说会道的吗?怎么现在人一多害羞了?”
高建设登时闹了个大红脸,但还是没起来发言。
艾红梅见状急得要死,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站起身来,“我来做一个简单的汇报吧。”
说是简短,实际上他们之前就讨论过,只不过当时没想到村干部们会有这么多问题。
不过到底是郭春燕的助手,在郭春燕走后接棒成为大湾村的小艾老师,针对村干部们提出的各种问题,艾红梅竭尽所能的回答,只是还有两个没想到太好的答案。
她求助似的看向长缨,希望长缨能帮自己一把。
“距离公社远这个问题我是这么考虑的。”长缨示意艾红梅坐下,“咱们这次重新翻盖学校,那就连带着学生和老师宿舍一起盖上。我知道大家的想法,觉得孩子多少是半个劳动力,但说到底孩子们能做多少事呢?倒不如让他们专心学习,将来学好了才能更好的建设咱们公社嘛。读书能干什么,其实这里面说辞可大了去了,咱不说那些封建王朝考状元的事情,就拿近的来说,民国那些文化界名人一个月的工资是好几百大洋,不识字的工人一个月才一块大洋。读书是能挣钱的,我也厚着脸皮说下,如果我们这些知青没来下乡插队,咱们公社这会儿不也是还每天泡在农田里,一年到头都想着多打几斤粮食吗?”
“是这个理,咱们的知青是有没啥本事,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那种,但不还有长缨他们这些能干实事的吗?”牛书记很是赞同长缨的说法,“咱们总不能让孩子们过老辈的日子,大字不识一箩筐,连进城当工人的资格都没有。读书认字这事不能忽视,长缨说得对,咱们现在公社里头经济稍微宽绰了些,家家户户日子也稍微好过了些,这样好了,我提议咱们不收什么学费之类的,学生的学费,老师的工资都从公社的账上走。”
教育是大事情,他就没教育好自家儿子,那王八犊子一心就想占公家便宜。
儿子教育不好还有孙辈,不求他们像长缨这样学成个能耐人,怎么说也能有点文化水平,将来城里头再招工,却当个工人不在话下吧?
这个会议虽说是召开大家群策群力,但牛书记这个公社一把手做了决定,又是一再强调的事情,各个村也没谁反对。
至于李家洼村和大湾村距离公社这边远,孩子们过来上学不方便,那就寄宿在学校。
每天按照规定的时间上课,下午五点放学后一样可以去打猪草帮忙干活,能挣点工分给自己挣口吃的。
学校相关的规章制度有了框架,但具体的细则还需要进一步的详细规划。
各村的干部群众倒是零零散散提了一些建议,艾红梅一条条的记下来。
等着忙活完这一通,她回头看去,发现没了高建设的影子。
艾红梅恍惚了下,但也只是这么一下而已。
回去的时候,她坐在自行车后座上看着远处的苍翠一片,“长缨,你说这校舍什么时候才能建起来呀?”
“大湾后村那边提供砖头,各个村又都出人,差不多个把月吧。”长缨对建筑这事没什么主观认识,她其实也说不准。
不过就是盖一溜平房而已,应该没那么麻烦,不跟县里的纺织厂似的,复杂的要命,到现在才不到五分之一的进度。
“那兴许到九月份的时候,我就能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