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140(1 / 2)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在年代文里搞扶贫》 130-140(第1/16页)
第131章 夺权
阴阳怪气哪家强, 长缨不遑多让。
看着孙光明那由白专红的脸又是一阵煞白,她示意人坐下,目光巡视众人, “同志们,咱们是一个班子的同志, 坐在这里开会是为了平川地区的发展,是为了平川地区一百五十多万的人口能吃饱穿暖,而不是为了一家一姓的荣耀。如果作为党员干部连这点觉悟都没有, 我看还是趁早跟组织说明情况,回家为你那点小算盘谋算的好。”
这话像是大石头一般重重的砸在了孙光明的心头,人到中年的孙副主任额头上都布满了豆大的汗珠,心口一阵绞疼几乎不能呼吸。
昏过去前听到其他人在喊他, “孙副主任,光明同志你怎么了?”
会议在人仰马翻中结束, 这是长缨都没预料到的情况。
谁能想到孙光明被她说得犯了病住院呢。
这位主管教育的副主任甚至不想看到长缨,拒绝了直系领导的探视。
长缨倒也不懊恼, “那就让孙副主任好好养病,工作的事情不用着急。”
转脸长缨就去跟组织部谈话,让组织部着手来解决这件事。
干部重病自然不能够再担任重要工作, 但是教育事大哪能这样一直被耽误呢?
先让教育局的其他副局长上来暂代孙光明过去的工作, 至于革委会领导班子那里亦是如此。
孙光明的身体状况显然不适合继续担当革委会副主任一职,那就去政协养老, 至于空缺的人选,长缨建议让周委员补上孙光明的空缺, 至于革委会班子委员的空缺, 她给出了提名意见。
公安局的刘局长就很合适。
周委员没想到自己被举荐,这下子表示反对长缨提名也不好意思反驳。
班子里其他人也明白了这位领导的霸道作风, 更知道人家有省里头撑腰压根不在乎他们。
干嘛跟人过不去呢,想要做第二个孙光明吗?
刘局长没想到自己这么快就进入了革委会领导班子,对于有知遇之恩的长缨自然是感激万分,也理所应当的成为了长缨这一派的人。
而这些并没有按照规章流程走,等着几样事情确定下来距离第一造船厂发生群殴事件也才不过一星期而已。
革委会领导班子的变化自然也传到了第一造船厂这边,林厂长不胜其烦。
革委会的林委员特意递话给他,不要跟傅长缨对着干。
可这是他要跟傅长缨对着干吗?分明是这傅长缨找他的事,难道他要跟受气的小媳妇那样忍着吗?
这可不是他的作风。
林厂长正头疼着呢,秘书进了来,“那些工人的家属又来了。”
自从公安局把那些参与到打架斗殴的工人抓走后,这些家属就见天的来闹事。
“怎么不去革委会公安局那边闹?”
“去了的,不过敢在那边闹事的都被抓了起来。”秘书不知道第几遍回答这个问题。
“抓起来?抓呀,去那吃公家饭还省钱呢,告诉他们就去革委会和公安局闹。”他跟傅长缨势不两立,不是想把自己这个厂长给撤了吗?他还想把她这个革委会主任拉下马呢。
闹大了,到时候天王老子都保不住她!
秘书小心解释,“我去了那边,革委会和公安局的说了,别想着进来白吃白喝,但凡因为这事被抓紧去的,待一天就一块钱,回头从工资里面扣。”
林厂长听到这话气得直拍桌子,“这工资又不是市里头发的,怕什么?”
秘书耐心解释,“不是市里头发的,但是那边说了,不怕的话也不要紧,但凡敢在这边闹事,查清楚了这子孙后代都甭想进工厂进革委会工作。”
林厂长:“……算她狠!”
这是一场斗法,显然那边考虑更周全一些。
秘书稍有些迟疑道:“厂长,这工人家属们天天来闹也不是办法,我怕……”
“你怕什么?跟他们说,再来闹腾回头我让他们家的男人连工作都没了信不信?”
秘书听到这话一时间有些迟疑。
他刚才话没说完,他是说怕这件事再闹腾下去回头会被市里头抓住由头,以管理不善的名义接管工厂。
然而看着林厂长这么说,秘书有些迟疑,这一迟疑不要紧,登时挨了一顿批评,“没听见我说话吗?还不快去!
泥人还有三分土性呢,秘书也不想再多嘴说什么,连忙应下离开了这边。
不过他的担心的确很在理,长缨就是要看造船厂那边闹腾。
忍一时之痛方得长治久安。
她要动一动第一造船厂,首先要做的就是把这位林厂长弄下来,换一波靠谱的人上去,一个大型国营工厂的厂长换人,那总得有个正大光明的理由。
而现在机会来了。
林厂长的“再闹就把他们家的男人开除”这一言论以讹传讹三人成虎,把事情彻底闹大了。
不过长缨并不在市里,她去海边的船屋里的群众。
钱有财原本打算跟着去,但被留下了。
如今造船厂那边发生事情,他第一时间去处理,却也晓得了长缨的心思。
这件事由他这个管经济的副主任和刘局长这个公安局长来抓更合适不过。
一则工作对口,二来能够立威,再者也让班子里的其他人看看,到底谁才是老大。
当然最后第一条是钱有财补充的。
不过是安抚工人家属嘛,这件事他倒是能干得来。
这边钱有财去找刘局长商量着去第一造船厂,长缨已然来到海湾这边,远远便有海腥混杂着其他味道扑面而来。
李秘书一旁解释,“海边船屋味道大了些。”
长缨笑着摇头,“难道江边的味道就小?”
这反问让李秘书卡在那里,连忙跟着领导过了去。
船屋顾名思义是以船为房屋,船民从出生到死亡都在这里。
走进了去长缨才发现,这些船屋用绳索连在一起,这样保证不会被潮汐带走。
只是那绳索上面覆盖着一层层的绿色,似乎已然不堪重负。
“来过这里吗?”
李秘书迟疑了下,“来过一次,不过不是为了工作。”
不是工作那就是生活。
长缨没有窥探人隐私的习惯便没再问,“去问问哪个老乡能让咱们上船去看看。”
李秘书正要过去询问,忽的听到有人喊,“同志你怎么来这里了?”
长缨看着跟自己打招呼的人笑了起来,“黎二哥你住在这里呀。”
那不就是自己和徐立川来到平川市第一天,在火车站赶车带他们去招待所的黎老二嘛。
黎老二连忙放下手里的东西过来打招呼,“之前是住在这,这不后来上岸了嘛。”
眼前的黎老二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在年代文里搞扶贫》 130-140(第2/16页)
就是在船屋里出生的,只不过后来小小的船屋实在是住不开,再加上他要结婚,丈母娘家那边招女婿上门,黎老二再不想继续挤在这船屋里,索性上岸给人当上门女婿去了。
今天过来是看望他的老父亲。
瞧到长缨他还以为自己看花了眼。
李秘书没想到领导竟然遇到了熟人,倒不用他再去打听。
这边真想说,黎老二问了起来,“大妹子你来这做什么?这里总没你家亲戚吧?”
他打小在这长大,船上的人都认识,可从没听说过有外地的亲戚。
长缨还没说话,随行人员中有嘴快的,“这是咱们市革委会的长缨主任,来这里考察船屋居民的生活问题,帮你们解决问题来了!”
这话让黎老二傻了眼。
“女娃,主任?”
他真是从没听说过。
那随行人员闻言想要纠正这认识错误,被长缨制止了,“黎二哥能带我去你家船上看看吗?”
黎老二连连点头,“成,成。”
他今天回来是打算给老父亲过生日,特意弄了一点酒割了点肉,哪想到竟然会遇到市里的大领导。
黎老爹也有些激动,这个佝偻着腰背矮小瘦黑的老人甚至还没长缨高,风吹日晒的脸犹如龟裂了的老树皮。
说话不太清楚,长缨还有些听不懂那满是方言的回答,好在黎老二能从中翻译——
“想上岸又怕的,上了岸没住的地方也不知道干啥。我这是命好,你看我们家那些孩子,长得好看点兴许还能有这么个机会,要都随了我爹他们只怕又是要当一辈子的船民。”
破船破网讨生活,矮个弯腿曲蹄仔。有女莫嫁船上汉,无衣无饭拾破烂。
黎老二的话让长缨脸上笑容不再,这个小小的船屋里住在祖孙三代人,因为里面太过于逼仄,在她到来后除了黎老二和黎老爹外都上了岸。
船不断的随着波浪摇摆,但这些船民们早已经习惯,对他们来说不晕船写到了基因里面。
“会上岸的。”
长缨走之前留下了这么一句话。
黎老二翻译给家里人听,引得家里一阵反响,“她一个女娃娃,说的话能当真?”
“怎么不当真,这是咱们市的领导。”黎老二认真的解释,“我之前就见过她,拉她去招待所还给了我一块钱呢。”
对于工厂的工人来说,一块钱还不到一天工资。
但对于世世代代在船上讨生活的船民来说,那是巨款,能够让他们省吃俭用生活一星期。
黎老二又跟家里人说起了自己所知道的一切,实际上他知道的并不多。
但总比这些生活在船上不与岸上互通消息的人强一些。
长缨回去的时候沉默不语,安静的让随行人员都不知道该怎么说。
穷的地方太多了,船屋那边的问题一时间也解决不了啊。
关键是谁敢打包票说来解决这个问题?
平川市可不只有一个船屋村,这边黎家船屋村,那边还有张家、陈家呢,大大小小十几个,想要把这些人都弄上岸,这可不容易。
大工程,就算是领导想搞,也得掂量下市里的财政允许不允许呀。
“市里的晒盐场不是觉得原本的厂址小,想要挪换新厂扩大经营规模吗?”
李秘书连忙点头,“是有这个打算,您的意思是……”想要把老厂房留给这些船屋群众?
长缨的确是这个打算,不过这个问题不是她一句话就能解决的,“回头开会再讨论这个问题的可行性。”
远离海湾海腥味也早已经散去,但那随着海水波动的船屋却钉子似的扎进她的脑子。
弄堂逼仄,家属院狭小,但到底还有个安身立命之所。
这群海上漂泊的船民,却连一方安稳天地都没有。
总要解决才是。
作者有话要说:
船屋一节参考《大大扶贫故事》里的连家船民
第132章 出路
人刚回到革委会大院, 就有人热络的汇报消息,“钱副主任去第一造船厂那边了。”
第一造船厂早晚会出事。
林厂长想法子让那些被关押的工人家属们来这里闹事,可长缨也从来不是坐以待毙之人, 迅速地予以还击。
虽说利用工人家属们并不是那么光明正大,但是眼下的斗争她所求的可不就是一个结果吗?至于过程, 长缨从来也没把自己标榜为道德君子。
“知道那边具体情况吗?”
“听说是林厂长嫌工人家属们闹事烦,就要把那些工人给开除了,这惹恼了工人家属们, 他们把林厂长打了一通,气得林厂长非要把这些人全都抓起来,这不公安局那边接到报警,刘局长就过去了, 又怕闹出大事来原本是想要请您过去的,您出去考察, 钱副主任就跟着过去主持大局,倒是稳住了局面。”
钱副主任倒是和早前长缨共事的那几位同事有点像, 懒人。
必须得压着才会干事。
如果上面懒有作为,他能比上面更懒。
能做事就行,长缨倒也不会再多做其他无理要求。
问了下那边的情况, 确定钱有财能稳住局面, 长缨也就没再多问。
主任办公室的电话打到了晒盐场那边。
李秘书客气的寒暄过后这才声明来意,“傅主任想要来晒盐场这边看看, 不知道现在合适吗?”
这么客气,倒是让晒盐场的司厂长有点懵, “当然, 当然欢迎傅主任来指导工作。”
过去领导视察也就是提前通知一声,哪会这么好声好气的跟你商量?
今天这是怎么了?
市领导的事情司厂长倒是有听说过一些, 不过这跟他没什么关系,这个晒盐场向军区负责,和市里头关系不大。
等到长缨过来,司厂长也没想明白今天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这位新领导来到平川没多久,好像来到后也就去了市里的第二机械厂和造船厂,其他厂子都没去。
晒盐场这边更是捞不着。
司厂长第一次见到人,觉得这位领导有些过于年轻。
只不过年轻也挺好的,有朝气有锐气,比起绝大部分上了年纪的人更有想法。
而且年轻人需要建功立业,和那些躺在功劳簿上坐吃山空的又不一样。
长缨觉得司厂长眼神锐利,让她想起了傅爷爷。
神色有那么瞬间的恍惚,她自从知青下乡后就再也没见过傅爷爷。
哪怕是回了两次上海,也因为种种缘由没能见到。
不过这恍惚也只是那么一瞬间,很快长缨便回过神来,伸出手去,“打扰了司厂长。”
还真是个当兵的,手上的茧子十分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