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270(2 / 2)
不过一想到前任领导在任时,不止一次的去平川学院,李秘书又觉得这一切是理所当然的。
所谓近朱者赤,跟傅长缨接触过几次,可不也是染了她那无所畏惧的性情?
高建设听到这话气得直拍桌子,“他们是想抗议我是吧?把他们给赶走!”
赶走?
怎么赶人。
曹盼军亲自坐镇,却也是拿这些头铁的学生没办法。
“老高,你需要跟他们做出交代。”
高建设没想到,就连曹盼军都这么说,“我交代什么?我还能被他们的意见裹挟?今天我屈服了,明天工厂闹罢工我是不是也要屈服?我这个一把手就是来屈服的是吧?省里不同意,学生不同意,下一步是不是工人不同意,群众不同意,我还要引咎辞职?”
拿笔杆子的人从来都是嘴皮子麻利的。
曹盼军说不过他,“但这样僵持下去对你没什么好处。”
“这是谁搞的事一清二楚,行啊,她傅长缨不仁可别怪我不义。”高建设不想说曹盼军什么,但他不欠傅长缨任何东西。
想要利用学生来摆自己一道。
他可不怕!
市委大院。
钱有财正在跟周慧芳说这事,“你说这可如何是好?真要是闹腾起来,回头咱们市里肯定挨批。”
“天塌下来有个高的顶着,你怕什么?”周慧芳是无所谓的,前任领导要挖人这事她是知道的,她没什么立场反对,也没资格反对。
人本来就是人家带来的,现在受了委屈,人再带走没毛病。
这又不是签了卖身契给平川市,腿脚长在人自己身上,邱教授苏乔他们不想待了那就不待了嘛。
何况在这边也是受委屈,还不如去支援西北建设呢,起码长缨这个领导最护犊子,从来不会让自己人吃亏。
要不是自己工作家庭都在这边,周慧芳都想一走了之。
现在的平川,算什么回事?
钱有财叹了口气,“我不怕,只是当初咱们辛辛苦苦跑出来的平川,总不能就这么被毁了吧?”
这偌大个城市,一百多万人口的苏区根据地,不能被这么糟蹋啊。
“放心吧,省里头不会坐视不管的。”闹大了省里头会出面,她倒是不介意闹大,在闹闹嘛,最好闹到中央区,让那位位高权重的老丈人丢了脸才好。
省得回头再把他这个不争气的女婿给弄到省里去祸害更多人。
“话是这么说,不过咱们也得去劝劝学生们才是,现在这天气,万一中暑了怎么办?”
周慧芳点头,“说得对,我去让食堂给学生们准备绿豆汤。”
很好,想的很周全。
钱有财看着风风火火出去了的人,觉得这傅长缨虽然走了,可周慧芳何尝不是成了另一个傅长缨?
可真损。
表面上是担心学生中暑出事,实际上呢,还不是在无声的支持学生们抗议?
可真是得了傅长缨的真传。
……
长缨很快就被代书记喊去问话。
“上次老张说你做事不周全你还不乐意,你看看现在闹的。平川市的电话都打到我这里来了!”
长缨看着指节叩桌的人,“我去接人之前说了的呀,那边高主任是同意的,他不会反悔了吧?”
她一脸震惊,让代建平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
“那边学生在抗议市里无作为,放走了他们的老师。”
长缨听到这话松了口气,“我还以为什么事呢,这点事高主任难道还处理不好?他好歹是地方的一把手,不至于连这点本事都没有吧?”
至于,至于得很。
代建平当初可是和高建设的老丈人住一个大院,高建设几斤几两他还不清楚?
知道长缨是在嘲讽,他刚想要说话,电话又响了起来。
说话的是个哭啼的女人,“代叔叔,您不能见死不救呀。”
第264章 立川
长缨没见过高建设的爱人范英, 不过这节骨眼上能打电话过来的,除了她又能是谁呢?
代书记把电话放在桌上,“小高欺负你了?你跟我说我给你做主。”
长缨闻言抿嘴笑, 其实代书记也挺护短的。
怎么也比之前的梁主任好。
那边范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在年代文里搞扶贫》 260-270(第6/18页)
英连忙解释,“不是, 他不敢欺负我,可是他被人欺负了。”
代建平听到这话皱着眉头,“他好歹是地级市的一把手, 只有他欺负人的份儿,谁还能欺负他?英子,这话可别乱说,不然回头让人听到了笑话。”
“我没有乱说, 现在这边乱糟糟的一团,那些学生们就围在大院外面抗议, 老高一点办法都没有。”
代建平假装什么都不知道,“他怎么还跟学生杠上了, 小高这是做了什么?”
“关我家老高什么事,还不是您的好下属做的好事?她把平川学院的几个老师挖走了,学生们不乐意就去找老高理论, 他纯粹是无妄之灾呀。”
长缨都懒得听了, 接下来无非是控诉她嘛。
这一套流程懂得都懂。
代建平也不太想听,敷衍了两句之后说道:“你也别总觉得小傅针对小高, 她没必要。这事之前小傅跟我说过的,说是邱教授他们感念她当年的帮扶, 想着来我们这边给她帮帮忙。她也打听了知道平川那边人才辈出, 倒也不缺这么几个人,这才专门请人过来。我们这西北地区跟东部沿海城市没法比, 专家少,有那么个人肯来要不是我工作忙肯定亲自去接啊。再说了都是建设国家,在哪里建设不是建设呢?”
“代叔叔您怎么能这么说呢,老高他真的礼贤下士对他们特别好,他们现在这么一走不是打他的脸吗?”
礼贤下士,这话都说出来了。
长缨觉得这要是在自己面前,她肯定一巴掌扇过去。
“小范你这叫什么话,什么叫礼贤下士?”代建平也不乐意,“人家是专家教授,一把年纪大老远的奔波为祖国建设出人出力,怎么就成了下士?你们家小高还成了上等人不成?你爸妈平日里是怎么教育你的,我看你也该好好学习学习了,现在都在说什么胡话。”
电话挂断。
代建平还有些生气,“都什么玩意儿。”
看到长缨就在办公桌前站着,他清了清嗓子,“行了你把人好好安置下来,对了你打算把他们安排到学校里教书?”
“嗯,今年想要再让学校开设机械化工方面的课程,他们都是这方面的专家不止有教学经验,动手能力也不错,另外的话,我还想再建个机械厂。”
不管什么时候,工业都是基石。
西北地区搞工业建设其实挺麻烦的,交通不便运输不畅。
但想要发展还就得搞工业,如果能做出点人无我有的东西,就算交通不便也无所谓。
长缨暂时还没想好具体的往哪个方向发展,不过现在来说,建几个基础的车间还是要的。
“那行,不过稳着来。”
长缨笑着应下,“我知道。”
她觉得还真得跟梁明光打电话聊聊,看现在欧洲那边的商场货架上都有什么,又缺什么。
……
平川市的学生抗议还挺严重的,六月初的时候,徐立川带来了最新消息。
“听说省里头已经在着手调查处理,要把校长给换了。”
无能之辈居高位,省里头都看不下去了。
直接换人无异于打脸高建设——
那可是他提拔上去的人。
“那你毕业证书上谁的名字?”
“不知道,或许是新校长?”徐立川没管那么多,他提前完成课程毕业了。
这件事学校不算多提倡但也没拒绝,毕竟徐立川身份还挺特殊的。
反正课程修够了,考试分数优异,学校没有卡他的必要。
只不过毕业证书什么的还得过段时间才能拿到。
他先一步来了这边,决定提前适应环境。
“你是想要在办公室工作,还是去工厂?”
徐立川思考了下,“你觉得把我安排到哪里合适就安排去哪里,我都行。”
这话有点类似于“吃什么?随便”,但又不一样。
“立川,你不能总听我的安排,问问自己的内心,你想要做什么。”
他的好脾气让长缨觉得自己有时候是在欺负人。
徐立川摸了摸胸口,那里在沉稳的跳跃着,一如往常,“我啥都行。”
等了个寂寞。
长缨无奈摇头,“那好吧,你在学校学的是机械相关,要不先去机械厂?”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新机械厂还没开始建设,但厂长的任命已经出来了。
徐立川倒是没觉得什么,反正长缨交给他那就是信任他,他把这事做好就成。
至于外人怎么说,他是无所谓的。
倒是娄越有些奇怪,“不是想要让他做你的秘书吗?”
秘书,等两年提拔为秘书长也能入市常委班子。
这是长缨曾经给徐立川规划的人生道路。
“我看到他后改变了主意。”
徐立川没多问,长缨也没解释。
其他人倒是有些诧异,不过知道这位虽然是新鲜的大学生却又给长缨做过好几年的办公室主任,原本的疑问也就都烟消云散了。
“刚把他拉到我身边给我做秘书的时候,他还挺不适应的,就我在沂县那会儿,他跟着陈秘书学了很久,连说话语气都像,就有点邯郸学步。”
陈秘书那是人精呀,当初在乔军辉身边那么多年历练出来的本事。
人还是高中毕业生。
徐立川有什么?从小挨他爹的打,被人骂地主家的兔崽子,像是一个在苦水坛子里长大的傻孩子。
他没学历没文化有的是对她的感恩,所以笨拙的学着一切。
“就一点点的学怎么接人待物,学怎么回电话怎么处理文件,甚至还学怎么做饭好吃点。他是个很懂得感恩的人,总觉得是我把他拉出泥潭,所以哪怕我要他去死,他都不会眨眼。”
长缨笑了下,“所以娄师长你别吃醋,我和立川虽然没有血缘关系,可他真的和我的家人没什么区别。”
“我知道。”娄越之前的确冒过一点点小气泡,只是后来他更多的是感激,“等回头周末的时候喊他来家里吃饭。大舅哥不在面前,那就让小舅子来行使监督权。”
长缨被他逗乐了,“你这个小舅子呀,他就总觉得像是欠了我什么,所以总是以我的意见为第一位,自己的喜好倒是放在后面了。”
这样的徐立川,长缨是心疼的。
“他当我的秘书当然好,只是这么多年了,我也总得为他考虑考虑才是。立川挺喜欢机械的,读大学的时候又是学的这个,所以我想着让他去机械厂。”
“不怕他喜欢却管不好?”
长缨觑了他一眼,“有我在呢,怎么可能管不好。”
徐立川照顾了她那么多年,她肯定也会留意照拂他呀。
这是投桃报李嘛。
“你倒是不怕累。”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在年代文里搞扶贫》 260-270(第7/18页)
“习惯了。”长缨习惯了操心,一切尽在掌握中不止是控制欲,很多的时候还是不放心。
她的确是不放心。
徐立川这两年多虽然也跟那边市里有联系,但到底距离权力中心远了,有些事情还得从头捡起。
谁知道会遇到什么样的麻烦呢。
长缨不放心,非得亲自盯着才安心些。
这么一句让娄越心疼却也没什么好办法,唯独安慰她一句,“等步入正轨就好了。”
好在现在的两办班子都还算省事,上面省里也护犊子不会找她麻烦。
再给她一两年时间,这边的工作步入正轨,所有的问题将不再是问题,到时候就好了。
长缨笑了起来,“不着急慢慢来,我有耐心。”
……
六月迎来农忙,长缨这几天也挺忙的,倒没再折腾这些干部让他们下乡帮着收庄稼,只是她免不了去下面公社生产队看情况。
还专门去了趟红旗公社。
梁主任如今去政协养老,他们之间的赌约理论上不作数却还在维系着。
红旗公社今年从农信社这边贷款买了两台拖拉机,这拖拉机不是新的,是从三湾公社那边买来的。
三湾公社是全省第一个包产到户的公社,正是当初梁主任选的那个公社。
包产到户了,家家户户有了田地,公社的几台拖拉机没法处置了。
村民这个惦记那个惦记的,末了索性就卖掉。
价钱不贵,红旗公社想着也花不了多少钱,索性贷款买了来。
有了拖拉机,夏收后翻地就轻松了许多。
公社这边没有把甘蔗田分到各个生产队,而是直接选了一块最适合种甘蔗的地,几台拖拉机没日没夜的翻地,社员们分工施基肥,等其他公社那边刚结束夏收,他们已经把这边甘蔗苗给移植过来种上了。
长缨看着还覆盖了地膜的甘蔗苗忍不住笑道:“你们倒是舍得下本钱。”
“魏同志说了,咱们这甘蔗种的晚,所以覆盖上地膜长得快。”
有助于甘蔗苗前期成活。
地膜是从市里的塑料厂进的货,并不便宜。
但公社这边算了账,觉得合算还是从农信社这边贷款买了。
“那就好好照看,等忙活完这些,休息几天再干。”
红旗公社这边弄了几个窑厂,不止烧砖还烧瓦,制式好看卖得也挺好。
公社里的几个年轻干部为了这事没少动心思,不枉费长缨不间断的搞学习班。
开动脑筋想法子赚钱,这很重要。
从红旗公社离开时,长缨吩咐司机,“去三湾公社一趟。”
公社书记瞧到长缨过来很是热烈的汇报情况,“咱们今年的粮食产量比去年得高三成。”
长缨点头,“那是挺好的。”
劳动积极性提高了,也说明了一些问题。
长缨过去一直想怎么提高积极性,实际上就得让大家看到奔头。
包产到户也好集体生产经营也好,哪个能带来更多的实惠,农民更喜欢哪个。
谁会嫌钱多呢。
集体生产经营有很多问题,但纠错后却也是有诸多好处。
包产到户能激发积极性却又将所有人都困在那一亩三分地上。
长缨倒不担心什么,三湾公社夏收粮食产量提高三成,殊不知红旗公社那边产量增加更多。
她正想着,车子猛地停了下来。
司机连忙解释,“刚才有头羊蹿了过来。”
长缨示意没关系,她从车上下来,看着她今天行程的第三站——
知青二号农场。
作者有话要说:
三更啦
来挖宝了,嘿嘿
第265章 农场
安置在农牧场的回城知青有将近三千人, 大大小小的农场牧场二十多个,也亏得西北地区幅员辽阔,金城又是省会城市面积大, 这才将这些人安置下来。
其中大部分都是从头开始开垦,让这些回城知青们自己忙活来打造他们的新家园。
长缨还是第一次来这边的知青农场。
她看到匆忙过来赶羊的知青, 笑着问了句,“这里怎么还养了羊?”
女知青没见过长缨有些不太清楚这位从车上下来的女同志到底是谁,不过瞧着对方态度十分可亲, 她回答的时候脸上不自觉挂了三分笑,“是那边老乡家的羊在外面生了,我们帮忙给小羊羔烤火,老乡就送了我们一只。”
那小羊并不大, 被女知青抱在怀里让长缨想起了家里头的大黄。
眼睛都湿漉漉的,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与友善。
长缨笑着摸了下, “你们在这边住的还习惯吗?”
“还行吧,总比在外面流浪好。”女知青拘谨起来, “请问您是……”
“我早年也下乡当知青,就想着十多年过去了,不知道现在知青住的地方跟那会儿比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女知青松了口气, “老知青啊, 不过看不出来。”
“下乡的时候小,不到十七岁。”
“那咱俩差不多, 不过我是75年才下乡的。”
长缨跟着人往农场宿舍那边去,“你没准备高考?我记得市里头特意让建了图书馆, 里面放了些你们用得着的书。没有这图书馆吗?”
高考在七月份, 农场这边是刚开垦出来的农田,倒是比其他公社夏种要早上一段时间。
别处正双抢忙碌着, 他们这边相对轻松。
女知青笑着摇头,“有图书馆的,只是我没考试运,不想考了。”
长缨皱起眉头,“怎么这么说?《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时都五十岁了,他要是前面放弃了,后面怎么可能进士及第呢。”
“范进啊。”女知青低声叹了口气,“我只是觉得自己忙不过来,我没刘峰那么好的毅力,就想着能攒攒工分,回头市里头给我安排个正儿八经的工作就行。”
其实安置这些回城知青时,高考报名时间已经过了。
后来还是省里头又给他们开通特别通道,让有意高考的回城知青能够正常参加高考。
想要参加高考那就意味着他们要付出的更多,就算不奋勇争先多积攒工分换一个好岗位,但也不能太过于划水。
当初选择来的突然,一开始大部分回城知青都没想着参加高考,毕竟时间太紧了,而且他们也没有那么多书能看。
来到农场牧场驻地后,知青们发现市里头给送来了书。
又问他们要不要报名,这让知青们心思活络起来。
三千多知青有半数以上都报名高考。
但能做到两不误的,知青二号农场的一百三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在年代文里搞扶贫》 260-270(第8/18页)
十人中,寥寥无几。
“其实刘峰好像也没打算再考,就是被他那个老乡给撺掇的。”
长缨听到女知青嘟嘟囔囔的,她忍不住笑了起来,“这种人生大事还能被人撺掇?”
“是啊,感觉他更像是陪考的。”女知青小声说道:“他来这边这边把书都送人了,你说他不是陪考的是什么?”
说着又摸了摸怀里小山羊的脑袋,“咩咩就是他接生的,李锐说长大后烤全羊吃,还把刘峰给气得要死,好几天没搭理他。”
吃了很多烤全羊的长缨轻咳了声,“自己亲自养的,感情不一样。”
“是啊,我们宿舍里的都说,我们几个人住一起,人家咩咩有单独的羊圈,羊圈每天收拾的干干净净,我们一群人还不如一头羊呢。”
她说着小山羊忽的跳了下去,撒开蹄子往前跑。
长缨看到蹲下身子喂羊吃草的人,她想了想似乎没在第一批的名单中看到刘峰的名字。
“刘峰你信写完了吗?”
青年起身回答同伴的话,“刚写好,打算明天交给孟辉同志让他帮我带到市里。”
看到同伴身旁的人,刘峰善意的笑了下。
长缨好奇,“什么信?”
还没等当事人说,自觉和长缨混熟了的女知青已经开口,“他之前在广西插队,说是跟着那边的老乡学了什么嫁接的法子,想着试试能不能在咱这边也做嫁接种什么苹果梨,我没记错吧?”
长缨眼皮一跳,“这是什么?”
“是这样的,梨更耐旱,所以我想着看能不能把它这个优点嫁接到苹果树上去。”
长缨没少折腾果园,南方北方都待过,在这方面还算有经验,“那为什么不直接种梨树?何必这么麻烦?”
她语气略有些严肃,让一旁女知青脸上笑容都有些挂不住,她就知道这是个老知青,但其他的真不知道。
她怎么这么严肃啊。
刘峰倒没心慌,耐心的解释,“相对来说苹果更耐运输和存放,梨的话运输上不如苹果方便。”
“广西那边也有苹果?”
“没有,只是我老家的亲戚有在乡下的,家里头有一颗苹果树,苹果熟了的时候总会给我们送几个过去。那个苹果个头小,吃起来有点酸。”
女知青听到这话震惊了,“你明明跟我们说,苹果砸在牛顿头上所以才有了万有引力现代物理学,苹果是有科学寓意的……难道是骗我们的?”
长缨看着有些不知道该怎么解释的青年,“这话倒也没错,西方的《圣经》中苹果也有别样含义。”
据说亚当夏娃吃的禁果就是苹果,不过西方宗教和他们关系不大,长缨也没仔细说,“科学也好宗教也罢,最终都是服务于人类服务于社会,能有这个心很好。我跟市里那边挺熟的,要不这封信我给你带过去?”
女知青连忙过去跟同伴解释长缨的身份,“老知青,坐车过来的,估计在市里上班。”
刘峰看着正四下打量周围环境的人,上前两步把信递给长缨,“那就麻烦您了。”
“没什么。”长缨捏住信,“在这里还能适应?生活学习上有什么别的需要吗?”
“挺好的,有电有书看,比我想象中要好。”
几个沼气池发电供应整个农场的用电,让他们告别了煤油灯。
图书馆虽然很小很简陋,但学习教材还有一些名著报纸让他们能够开阔视野了解当前社会要闻。
如果非要挑毛病大概就是吃饭吧。
他们现在还没什么劳动产出,三千多人吃饭全靠市里头养活,每天就是地瓜、胡萝卜轮流当主食。
想要吃口白面馒头都没有。
不免惹得一些怨言。
不过刘峰觉得还好,毕竟下乡那会儿不也一样吗?
现在穷讲究什么。
他刚说完农场这边就有广播声响起。
“我们要吃晚饭了,同志你要不要一起?”
长缨摇了摇手里的信,“我得回家了,你们快去吧。”
女知青挥了下手就百米冲刺往食堂那边去,刘峰倒是不紧不慢地走着,看到正在那边啃路边草的小山羊,还弯腰把小家伙抱起来,“吃饭咯,你也该回家了知不知道?乱跑会被人抓去烤了吃的。”
他把咩咩关到羊圈里,往农场外面看去,落日余晖中只看到汽车离开时卷起的滚滚尘土。
司机没想到领导这次视察回来的这么快。
“瞧着那俩知青倒是都挺礼貌的。”
“也有过锐气,在乡下待了那么些年都被磨平了棱角。”
她拿捏着手里的信,“先回去,正好明天开会,问问大家最近都在忙些什么。”
拆开手里的信,长缨看着那工整的字迹,一句句的往下看。
……
常委会变成了扩大会议,几个局的局长都被叫了过来。
他们一开始还挺抵触这种会议的,总被批评谁受得了?
最近工作好歹摸对了路子,倒是又比谁都积极。
谁不想再往上走两步呢?
成为市里的重要领导之一就得先在领导面前多露脸,这样才有机会被提名。
你看长缨书记不就是吗?
被提名后成功入常。
是他们的榜样。
当然,今天榜样要干啥一群人谁都不知道,事先接到电话也没打听出来什么。
不得不说她的篱笆扎的好,不愿意透露风声时,杨秘书和刘扬主任那口风紧实的哦,跟烙铁似的。
今天领导先一步到来,掐着点赶过来的几个局长有点慌了。
迟到可不是什么好事啊,这说明态度不积极。
好在领导正在跟欧阳书记说话,似乎并没有留意到他们。
“行了人到齐了,那就开始说吧,现在是夏收阶段大家都忙得很,耽误大家时间来开会我也不啰嗦。温局长你说说看,那边知青农场和牧场现在什么情况?”
温晗是农林局的一把手,知青农牧场也归他管来着。
“五月份的统计正在汇总,又赶上夏收所以耽误了点时间,十号左右应该能把统计结果算出来。”温晗不敢拖延,“十号,十号一定把结果交上来。”
长缨点头,“那辛苦了,我昨天去乡下转了转,又去了知青农场那边,他们那边倒是不算太忙,遇到了个知青还挺有想法的,特意给我写信想要申请种植一片果园。”
杨秘书把刘峰写的信传递给其他几个局长看。
这信最后落在了温晗手中,看着薄薄的信纸上的内容,温晗有些迟疑,“这倒是个有想法的,我也听局里的同志提起过他,说他组织二号农场那边的知青学习,挺活泼的一个人。”
“活泼好啊,活泼的话可以安排在我们组织部,我们就需要活泼点的同志。”欧阳兰抢人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在年代文里搞扶贫》 260-270(第9/18页)
的时候丝毫不手软。
顾耀明笑了起来,“活泼点的该去宣传部才是,而且这小同志还挺有想法,去宣传部做宣传应该是一把好手。”
宣传部的程部长笑了笑,“谢谢耀明同志主持公道,不然这人就要被他们组织部给抢了。”
瞧着农场的知青被这些领导抢,温晗十分高兴,但高兴之余再去看信上的内容,他还有点想法。
“长缨书记我觉得,能不能先别动这个小知青?”
这么一句话,惹得其他人都看了过去。
长缨示意他继续说。
“他是个有想法的,可行动力有多少咱也不知道,万一就是个投机取巧分子呢?看他说什么不如看他做什么,我想要不回头就给他个苹果园,看他能折腾出来什么花样?”
这是欲扬先抑啊!
作者有话要说:
好啦,最后一点油也没了。
你们是不是都喜欢小女孩封面?那个好像是活泼点
第266章 美苏
冷处理, 看他到底是纸上谈兵还是真有这个能耐。
如果真有本领的话,那他们也不会屈才,到时候该安排的安排。
可如果没啥本事就是嘴上说说, 他们现在的争抢就成了笑话。
温局长的话让会议室里安静了些许。
欧阳兰瞧了眼在那里把玩手里钢笔的长缨,开口说道:“说的也是, 真要是个有能耐的,将来也能委以重任,倒是需要考察考察再说。不过你们倒也得留意着, 别考察着考察着,把这小同志就给弄没影了。长缨同志你说呢?”
长缨收起手里的笔,“你说得对,考察是很有必要的, 咱们的干部要经得起磨练,我看他的履历, 下乡的时候经历还挺曲折,不过那是他的过去与咱们关系不大, 在金城会怎么样,咱们先拭目以待,回头小杨你跟温局商量下, 到时候去那边安排安排。”
她能有今天, 固然有自己的努力,但也少不了上级领导的支持。
所以刘峰想要的舞台她可以给, 只不过这人能发挥出多少,那就得看自己的能耐了。
杨秘书仔细思考领导的意思, 散会后去跟温晗商量, 觉得这事可能要立一个军令状,“得给他点压力, 不然回头其他知青有样学样怎么办?”
温晗觉得这顾虑是对的,“就怕他们认识不清自己,我瞧着这个小刘倒是个清醒的。”
能够做到清醒独立思考,很不容易了。
杨秘书拉着人去了秘书室,跟着仔细商量了一番,确定了军令状的内容,给压力又没那么大的压力,同时也足以劝退一些脑袋不清楚的分子。
“那成,就这么着,要不要我陪杨秘书你一块过去?”
“一起过去显得太隆重,我自己过去就行。”杨秘书笑了笑,“那些农场牧场都归你们农林局管,你好歹也上上心。”
他瞧着领导抬举温晗,也十分好心的提醒了句。
温局长一开始没反应过来,等离开这边大院才明白这话到底什么意思。
这个小同志的信可不是写给自己的。
说的是啊,这农牧场都归自己管,可知青们似乎都不知道他的存在。
也罢,等夏收夏种忙活完这阵子,他也去那些农牧场转转,看能不能再发掘几个可以栽培的。
你看知青下乡其实也不是没好处,这不也给他送来了一块瑰宝嘛。
这么一个有想法的,温局长不打算让给组织部宣传部,留在他们农林局不好吗?
农业那可是国之根本。
何况他年纪大了,总要留意些,看能不能找些年轻人接班。
金城是个古老的城市,曾经在丝绸之路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如今是新时代,在这个时代金城需要更多的有志气有锐气的青年,就比如说市里的那位书记。
知青队伍里能出一个傅长缨,不见得出不了第二个,第三个嘛。
……
李锐怎么都没想到,刘峰那痴人说梦的申请书竟然被通过了!
市委傅书记的秘书亲自过来,还跟刘峰谈了很久。
这,简直不可思议。
看着那位杨秘书离开,李锐连忙冲了过去,“他都跟你说什么了?”
刘峰憨笑了下,“没说什么,就让我收拾下去那边果园,顺带着问我还要不要高考。”
“你真要去果园?”李锐觉得这就是个傻子。
现在都跟市里头搭上关系了,为什么还要去果园搞什么嫁接,在乡下待得时间长了还真把自己当农民啊?
傻不傻!
“你忘了他们之前怎么糊弄你的,你今年二十八了,还有几个十年能耽误?”
天大的好机会掉下来,他不信刘峰看不出来。
那群领导高高在上的久了,又有几个真正的关心他们,知道民生艰苦?”
刘峰倒是神色平和,摇头道:“这次不一样,我下了军令状,搞不好这个……”
李锐心里头咯噔一声,“我就知道,我就知道他们就一丘之貉,什么看我们表现给我们安排工作,他们下一步是不是打算断粮饿死我们一了百了?”
“李锐!”刘峰觉得这莫名的揣测着实让人无语,“我自己要下军令状,不管市里的事情。”
他能明白市里的担心,也表示理解,眼下不就有曲解的吗?
两人显然不在一个频道上,说话都驴唇马嘴的对不上。
李锐看着又在收拾东西的人,迅速地走到门口,没人。
他关上门,“老刘,咱们走吧。”
刘峰有些奇怪,“走?去哪里?”
“去北边。”李锐咬了咬牙,“这个世界大的很,难道还没有我们的容身之地?我们去苏联。”
“你疯……”嘴被捂上,刘峰奋力挣扎开,“你疯了?”
“我没疯!”李锐笑了起来,“我是疯了,在那鬼地方待了十年谁不疯狂?我早就想好了,咱们出国去,你没看新闻吗?咱们都和美帝建交了,哈哈,那你告诉我,当年牺牲在朝鲜的志愿军又算什么?”
刘峰觉得这人真的疯了,“那你就去苏联?你知道苏联也占据了我们的国土吗?”
青年脸上癫狂的笑意有瞬间的破裂,但很快他就稳住了心神,“那不一样,起码我们是一个阵营的。老刘,你跟我是不是一个阵营的?”
国与国之间哪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刘峰说不好这之间的复杂关系,但他知道,自己是不会走的,“你走不了的。”
“谁说的?”李锐早就知道他会这么说,刘峰这是个老好人,可太胆小了,被人欺负了也只能忍气吞声。
他就不一样。
“咱们这不一样的,图书馆里有地图,只要准备点干粮,穿越北边的那片荒漠和草原,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