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55(1 / 2)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重回七零当厂长》 50-55(第1/13页)
? 051 麻鸭、蚕丝被、培根
依照行程, 南雁这边先到高邮。
当初孙副部一句话让陵县和高邮这边有了牵扯,去年张桂花就来过高邮一趟,带回去了很多麻鸭蛋和养殖技术。
这次再过来, 又有钟厂长陪着,高邮这边的同志十分热情。
南雁吃着散文大师笔下的咸鸭蛋, 觉得的确好吃。
参观了这边的饲养基地后, 南雁觉得陵县那边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挺多。
比方说养殖周期。
其实肉鸭出栏还挺快, 但因为下蛋需要红武养鸭基地的鸭子基本上被当作种鸭来饲养。
高邮麻鸭大概在二百日左右产蛋, 年产蛋量差不多有一百六十个左右,可蛋肉兼用。
早春鸭饲养可以提前产蛋时间,但相对来说养殖成本高了点, 饲养周期也稍微长。而秋鸭饲养则是相对简单, 尤其是青绿饲料更充分,节省了加工成本。
“不过我听小张同志说你们那里主要是肉鸭, 倒是可以不用那么麻烦。”
普通肉鸭两三个月就可以出栏,要是喂养的好甚至不需要两个月。
“你们那边要是条件允许, 也可以养鸭养鱼一起进行嘛。”
传统的放牧式养鸭已经不符合现在生产需求,高邮这边还是以圈养为主,结合池塘和稻田。
陵县是北方县城不种植水稻,那就弄池塘嘛。
水上养鸭, 水下养鱼,鸭粪喂鱼, 鱼肉喂鸭, 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饲养模式。
南雁深以为然,离开高邮的路上还在跟钟厂长商量, “如果用鱼虾喂养的话, 咱们可以做宣传, 说不定还可以搞出口卖个高价呢,有人就好这一口。”
就像是打上“特供”这个词,粮食水果副食品都能价钱翻上十几二十倍那种。
外国人也吃这套啊。
只要宣传做得好,小钱钱少不了的。
钟厂长有些狐疑的看着南雁,“你怎么知道这些乱七八糟的?”
南雁说谎话都不带眨眼的,“在马德里的时候没事就看那些小报,有很多报道西班牙那个领导人穷奢极欲的奢侈生活,我就刚巧想到嘛。”
“你出去这一趟倒是学了不少东西。”
“那是。”南雁振振有词,“不长见识那不是白出门了吗?”
从高邮南下到苏州,二百多公里的路程公共汽车走了将近五个小时,起初还好,后来的一段路途之颠簸,南雁觉得自己胃里头的酸水都要吐出来了。
果然还是坐火车更好一些,起码没这么难受。
倒是钟厂长见状吐槽了南雁一句,“你这身体还是太弱了点,回去后也跟工人们一起打打篮球什么的,锻炼锻炼身体。”
南雁笑呵呵,“我怕篮球把我砸晕了,吓着其他同志。”
某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南雁一贯歪理多,颇是有些油盐不进的样子。
钟厂长拿她没法子,这要是自家孩子说不定就打了。
也不是,真要是他跟小艾同志的孩子,哪舍得打呀。
他是个没子女缘的人,又比南雁大了两轮,直接把南雁当作自家孩子,这下子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倒是让自己作难。
困扰是钟厂长的,南雁倒是没想那么多。
从客运站出来后,她打听了下路,直接往苏州国营丝绸厂那边去。
等着住到丝绸厂的招待所,南雁觉得人家这可真是大厂子。
好几千人!
完全符合马政经老师说的“企业办社会”一说,几乎可以承包一个孩子从出生到死亡。
南雁觉得陵县这个小县城可以学习学习,“等回头机会合适,咱们把厂子扩建再合并。不过这样一来,厂领导的管理权限就大了,还要做好监督工作。”
钟厂长正喝着茶,听到这话愣了下,“怎么好端端的说起了这个?”
因为一旦经济体制发生变化,人的贪心也会放大,国企很容易就会被有心人捯饬成自家的一亩三分地。
这个阶段,有人把蛋糕做大了,有人则是把蛋糕弄成了个人所有,他人勿动。
到那时候就得看当权者的心思。
南雁又觉得把厂子合并了不是特别好,到那时候再说吧。
招待所的床头有苏州国营丝绸厂的介绍,南雁顺手拿起小册子研究着,除了丝巾外,还出口大量的丝绸到国外做服装。
成衣相对较少,这会儿国内的成衣几乎没什么市场,审美方面也的确跟不上。
南雁越发觉得丝绸被面的鸭绒被十分可行。
晚上丝绸厂这边请吃饭时,她就开门见山说起了这事。
丝绸厂这边倒是答应的爽快,“没问题嘛,回头我派几个师傅到你们那边,咱们商量着一起来,可以一起搞搞研发。”
对方太过于配合以至南雁觉得有点点不对劲,回到招待所有点睡不着,想了又想还是去找钟厂长说这事。
“傻了是吧?国内用得起丝绸的有几个?”
这厂子就是出口创汇,自然会对外贸的事情格外关注。
何况又是大城市,消息也算灵通。
虽然距离首都远了点,但该知道的消息绝对不会少。
南雁自己可能还没觉得,但对大部分工厂而言,能够跟外贸部、工业部甚至外交部有联系,这属于手眼通天的人物。
估摸着也就是除了首都,到其他地方哪边不都给最好的待遇好好招待?
被钟厂长这么一说,南雁恍惚了下,“那我现在岂不是可以狐假虎威?”
她的确没往这方面想,就单纯的觉得现在消息不灵通,首都那边也相对低调处理,大家不见得会知道这些。
实际上有心人想要知道多的是法子。
不过人家既然肯合作,那这事做起来就方便多了。
第二天南雁跟着去进行参观时,还顺口说起了蚕丝被。
反正是做出口生意嘛,多个出口产品总是好的。
当然她也没直接说,就是笑了提了句,“我现在真是想搞鸭绒被都疯魔了,看到这蚕丝就想着能不能用蚕丝代替棉絮做被子。”
丝绸厂的郭厂长听到这话愣了下,“用蚕丝做被子倒是在书里面看到过,明清时候那些王公贵族会享受的,就让绣娘把这蚕丝处理后,做被芯。”
南雁一脸诧异,“还真有呀?他们可真会享受。”
“可不是嘛,会享受的很。不过这也依赖于咱们的养蚕技术高明,绣娘们有本事。南雁同志你这想法很好啊,等回头我问问厂里的老工人,看他们有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如果能做蚕丝被,说不定就能让咱们丝绸厂多出一个畅销产品呢。”
南雁笑了笑,“那么大的厂子,肯定有解决的办法,我等郭厂长您的好消息。”
离开苏州时,丝绸厂的郭厂长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重回七零当厂长》 50-55(第2/13页)
送人到火车站,赠送了出口的丝巾给南雁和钟厂长。
那丝巾上面的图案十分漂亮,还有精致的刺绣。
古老技艺的传承,如今却也只有一个用途,出口创汇。
钱钱钱,哪哪都需要钱。
钟厂长是山猪吃不了细糠,这丝巾对他没什么用,他爱人去世多年,也不可能送给死去的人。
“回头换着戴。”
南雁看着被塞到手中的丝巾,哭笑不得,“其实我也戴不上。”
基本上没这个机会。
“谁说的,回头出国的时候戴着这个,好看。”
下次出国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呢。
南雁没想到钟厂长比她还敢想。
不过也不怕用不上,实在不行可以给黄援朝和段莹莹两个小徒弟嘛。
小女孩子戴这个会很好看。
收好丝巾,南雁说起了下一站目的地,金华。
金华火腿很有名,这次前往金华主要是取经,瞧瞧人家这边火腿的制作工艺。
南雁想着做猪肉罐头,也可以做一些火腿肠之类的副食品。
但加工工艺什么的得有个章程。
显然金华火腿和南雁设想的火腿肠还有不小的区别,不过从火腿厂这边倒也得到了一些有用的消息。
金华这边也有做火腿肠,只不过相较于火腿而言,火腿肠在国外就没那么受欢迎。
“他们似乎更喜欢熏制、风干口味,你要是想要做猪肉副食品,可以往这个方向试试看。”
南雁回去的路上在想这事。
因为陵县本地没有矿山的缘故,实际上连个高点的小山头都没有,包装用的罐头都是从别的地方调过来的。
如果再做猪肉副食品,还要考虑产品包装。
做熏肉火腿的话有点麻烦,倒不如直接做点培……
做培根多简单呀。
过去肉联厂基本上都是把猪肉按照部位切割好,出口出去再不管其他。
根本谈不上搞什么加工。
实际上进行猪肉加工并不复杂,而多了这么一点点工序,价钱就不一样了。
她果然是坐拥金山而不自知!
钟厂长看着南雁神色从紧绷到放松脸上挂笑,忍不住问了句,“想到了什么好事?”
“我想起了我在国外吃的猪排和烤肉,等回去后我给您做一堆外国人吃的饭,厂长你来点评点评怎么样?”
“你确定?”
这有啥好不确定的?
不就是做个饭嘛。
钟厂长思索了下,“老骆跟我说姚知雪跟他说,你上次做什么酱油米饭,结果米饭比锅底还黑。没冤枉你吧?”
南雁:“我说是手滑,您相信吗?”
作者有话说:
南雁:酱油米饭不就是酱油少了再加点再加点,再加亿点点……
姚知雪:别加了,真的吃不下去了
? 052 广交会
她绝对不是炸厨房小组的种子选手!
虽然跟下厨房也没什么关系就是了。
南雁到底没有去亲自动手, 不过可以指点人来嘛。
比如说姚知雪就挺会做饭的,食堂的刘师傅做饭也不错。
看着刘师傅按照南雁的指示把肉腌好,姚知雪多少有些诧异, “这样能熟吗?”
她总觉得南雁这个法子不太对,回头可别吃坏肚子。
“当然可以, 好吃着呢。”
想要找到调料并不容易, 好在只要费一些心思倒也能在粮油副食品店里找到。
实在找不到的, 食堂刘师傅这里倒也有。
“这是什么吃法?”
刘师傅有些好奇, 肉切得很单薄,感觉稍微在热锅里贴一下就熟透了。
很容易就会焦糊一片啊,这样还能吃吗?
“能吃呢, 特别好吃。我这么做的太简单了点, 其实这涉及到一个腌制、上色、风干的过程。”
不算特别复杂,周期大概就是半个月。
刘师傅听得云里雾里, “这么长时间吗?”
“要入味嘛,不过这样的肉在国外很受欢迎。”培根啊, 南雁也挺喜欢吃的,不管是煎着吃,还是和蔬菜一样煮着吃,都很方便。
刘师傅不太懂, “那这个呢?”
这个有点厚,是要煎着吃?
“猪排, 和牛排羊排差不多, 在欧洲那边也挺受欢迎的。”
钟厂长替南雁解释起来。
他这么一说倒是让南雁想起来,钟厂长曾经去苏联留过学, 怎么可能没吃过西餐呢?
或许还吃过很多土豆饼呢。
怎么把这事给忘了?
关键是当时她说这事时, 钟厂长还一点没表现出来!
厂长您一把年纪了还逗我这个年轻人玩, 是不是有点过分?
南雁其实有点误会,苏联那会儿的物资也没那么丰盛,土豆泥饼没少吃,猪排也是大餐。
国内紧着苏联专家来,给的待遇十分之高。
但苏联那边对待中国留学生也就那样,又不会拿你当特殊人物看待,吃的喝的就那样。
西餐于钟厂长而言也是久远的回忆。
要不是南雁提及,他都把这十多年前的事忘得差不多了。
再度吃到不怎么地道的猪排,他觉得似乎比自己当初在苏联留学时吃到的还要美味几分。
“老刘厨艺不错。”
刘师傅用刀切下一小块尝了尝,迎上南雁那期盼的眼神,嘀咕了句,“肯放油,怎么都是好吃的。”
他还是觉得红烧肉更好吃。
南雁哈哈的笑,也没想着要跟刘师傅争出一个高低来。
眼下的她一脑门生意经,说彻底钻到钱眼里去了那多少有些夸大其词。
但心心念念都是创收创汇倒也没错。
品尝过刘师傅代工的厨艺后,南雁跟钟厂长商量起来,“反正都是出口,咱们倒不如稍稍辛苦一下,试出口一些培根和猪排,说不定效益能更好呢。”
反正再糟糕也不会比现在难,为什么不做点尝试呢?
培根制作稍微麻烦点,那就可以先做猪排。
就是调拨一部分工人进行粗加工而已。
顶多就是多添加两台机器,增加几道处理工序,相对于培根制作来说可谓省时省力。
钟厂长也在犹豫,“就算不跟省里汇报,涉及到出口哪能一声不吭?”
还是得说。
“那就打个申请嘛,说不定省里觉得这个模式好,还打算上报中央推广全国呢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重回七零当厂长》 50-55(第3/13页)
。”
南雁的乐观让钟厂长哭笑不得。
他可没这么乐观。
“报告我来写,您递过去就行。”
南雁当初挺讨厌写报告的。
层层审批的报告当真需要走那么多环节吗?
要真是用来明确职责也就罢了,关键是很多时候就成了领导推脱责任的不二法宝——
他们总是能够找到理由下面在哪个环节出了错。
也可能是她当初事业命途不好,总遇到这么一些不靠谱的领导。
现在的领导南雁十分满意——
有担当有胆色,更重要的是有干劲不会跟你打太极。
甚至南雁觉得领导动作稍稍有点慢,她乐意效劳来写这个报告申请书。
得好好想想,怎么才能让省里飞速同意她的申请书。
其实省里头也不是那么难讲话。
高邮和苏州的工厂都乐意跟他们合作,何况消息更为灵通的省里呢?
不管怎么说,朝廷有人好做事,南雁大可以借这个势来行事。
谁让她现在就是个小兵,只能用这种办法呢?
折腾了一圈,最后又绕回到肉联厂的生产经营上,钟厂长有意见吗?
换作其他人,大概是有的——
我不就是生了个病,怎么回到厂里家都被人给偷了?
但他一点不这么觉得,只要对厂里对国家有好处,有些事情该做的做,不怕承担责任。
他一贯不怕这些。
“你先写,回头我递上去。”
南雁乐意折腾,那就让她折腾去。
天塌下来有他这个当厂长的在呢,没什么好怕的。
南雁得了指示,麻溜的去折腾这个报告申请书。
第二天就交给了骆主任,钟厂长去医院做定期检查,人不在厂里。
骆主任听说这事有些傻眼,“这么快?”
“兵贵神速,而且咱们真要做猪排的话还得弄两台设备。”
现切的猪肉还得稍稍处理一下,除了工厂这边忙活,还得找包装厂,让那边给弄包装袋。
猪排要独立包装,不能像过去的大块肉那样。
“事情多着呢,哪是加个工艺增加条加工线这么简单的事?”
骆主任没出过国,不知道外国人吃饭还这么麻烦。
不过他知道事情轻重,迅速的将这报告申请书看了一遍,这位做事一贯老道的办公室主任笑了起来,“你这报告写的真漂亮,我要是领导肯定也批。”
就拿捏住了。
别说国家整天搞斗争不搞经济,是国家不想搞吗?欧美齐齐封锁你有什么办法?
当初跟苏联亲哥俩似的好,后来撕破脸北边要求还账,一般老百姓可能不清楚,骆主任还不知道那咄咄逼人的气势?
要不是因为卧榻之侧有这么一个威胁,国家用得着花那么大的力气搞三线建设?
钱多了烧得慌吗?
本来经济已经稳定发展,甚至可以再往好处去的。
人家不想要你好过你能怎么办?
想起这些年来发生的事情,骆主任就难过。
他没什么政治眼光,看不到未来会什么样。
但美苏的威胁从未间断,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摆脱这阴影。
也许把希望寄托在南雁这个年轻的小同志身上并不对,但他像是溺水者,总是迫不及待的想要抓住一点希望。
近在咫尺的希望。
这是光这是热,是他支撑自己走下去的动力之一。
“等厂长回来我就把这申请书给他看,应该没问题。”
骆主任稍稍修改了几句措辞,这申请书还得再重新誊抄一遍,上面稍作修改也不要紧。
“谢谢骆主任,那您忙,我先回去了。”
南雁从办公室离开,脚步轻快的往左拐,一扭头就看到了孙秀梅和汪解放过来。
冲着两人打了个招呼,南雁正要走,听孙秀梅说道:“行了先这样,你先去忙,回头我再做安排。”
说罢,看向南雁,“小高同志有时间吗?跟你说两句话。”
竞选工会主席过去许久,但隔阂已然形成,又哪会轻易消失?
南雁这阵子忙,连周末回家都是奢望,就更别提和孙秀梅和解之事。
原本想着陈部长快要调走了,人走了之后矛盾自然消失,也不存在需要和解之类的事情。
以至于当对方先表示友好时,她也没拒绝就是。
会议室里没人,孙秀梅落座后随口说道:“看你前阵子出差半个多月,倒是挺辛苦的,有什么事情的话也别一个人扛着,该找人的找人。”
南雁笑着应下,“谢谢孙主任关心,我挺好。”
孙秀梅不是特别喜欢南雁,可能是因为跟她家老陈对着干的缘故,又或者是因为这个小同志刚来到肉联厂就治了汪解放一个没脸。
谁都知道,汪解放是她孙秀梅罩着的人。
权威被挑衅,怎么可能有好感?
这无关性别对错,只讲立场罢了。
然而这个并不为自己看好的人,也不需要她的看好。
她做的十分出色,当真是长江后浪,把所有人齐刷刷的打在了沙滩上。
孙秀梅是不愿承认自己老了的,但又被南雁逼着不得不承认——
就算她年轻那会儿,也做不到如此。
找南雁谈话倒也不是单纯的想要和解,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自己马上要跟老陈离开。
即便为了前程,她也不会再跟南雁过不去。
“之前都说今年要评选三八红旗手,没想到还是没能重启,不过马上就劳动节了,省里的劳动模范你肯定能拿到。”
这年头提倡的劳动劳动再劳动。
五一是劳动人民的节日,表彰的也以劳动者为主。
南雁固然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但和生产一线的牵扯没那么大,全国劳动模范有点困难。
但省里头肯定会给一个奖励。
大大小小也是个荣誉,这种荣誉多了,回头年龄再大点,全国劳动模范也就是囊中之物。
孙秀梅的小道消息应该保真,不然那也太过丢人了些。
跟自己说这个是卖好,毕竟大大小小是个荣誉嘛。
虽然南雁对于这种荣誉没啥追求——
当然如果成为全国劳模能够去首都,跟总理又或者主席见面的话她还挺乐意。
“谢谢孙主任,当不当劳模其实也没什么要紧的,能够给厂里给国家做点事,是对我最好的肯定。”
这种话孙秀梅听得多了,有时候都分不清真假。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重回七零当厂长》 50-55(第4/13页)
可年轻的面孔干净,一双眼睛如此澄澈,写满了赤诚一词。
多一分怀疑都是不对的。
孙秀梅讨了个没趣,末了也只是敷衍的夸赞了几句,“好好干,厂里不会亏待你。”
目的没达到,她有些郁闷。
依照老陈的说法,高南雁是个擅长审时度势的年轻同志,可面对她时这人就变得极为“糊涂”,自己这示好该不会被她私底下嘲笑吧?
算了,过几天就走,管她呢。
南雁也很快得到小道消息——
武装部陈胜秋五月份要到闽省那边任职。
这几天就要走。
这份工作还是陈部长给安排的,南雁觉得自己怎么也要过去一趟才是。
马上就要广交会,她到时候得去一趟广州那边。
这几天指不定就有什么事情,万一再抽不开身……
趁着现在有时间,南雁打算现在就过去。
还没出门,就看到褚怀良风风火火的抱着东西进了来,“成了,这次总算没问题了。”
从刘焕金那里得到第一床鸭绒被,这段时间一来褚怀良就被这鸭绒被折腾的睡不好。
不把这东西弄好他有什么脸面对父老乡亲?
然而这又不是简单的做个高分子树脂涂层的事。
几次三番的实验结果告诉褚怀良,这事还挺麻烦。
他最近除了抓生产就是搞实验。
这次总算没问题了,火急火燎的抱着那处理好的布料来找南雁,“我是从传统的印染纺织中得到的灵感,小作坊的布匹都是面向周边的乡下百姓,他们对布料的第一要求是结实耐穿,所以小作坊会在挂浆这件事上做足文章。”
但有时候挂的不对,衣服一洗净是浆。
如何挂浆挂牢靠让布匹结实之余又不会洗掉浆,这里面大有玄机。
“我跟一个当初染布坊的老师傅仔细打听了一番,改进了一下工艺,依照他跟我说的法子进行涂层,你看怎么样?”
树脂涂层的本质目的是要阻挡往外钻的鸭绒鸭毛。
南雁和褚怀良都是贪心的人,他们就是既要又要。
既要保证被面的整洁不影响洗涤,又要拦住这些时刻想要逃逸的鸭绒鸭毛。
这可不跟熬米饭时搅一点面水进去,让米饭更粘稠似的那么简单。
涉及到一些化学反应,稍有不慎就会把棉布给毁了。
“可以啊。”南雁竖起大拇指,比起苏州国营丝绸厂,褚怀良这边进度跟乌龟爬似的——
人家苏州那边已经开始做丝绸面鸭绒被了。
至于鸭绒鸭毛逃逸之事,不要紧,丝绸厂财大气粗直接跟首都那边打报告,要了一些聚酯纤维做里芯,如果在广交会上能搞到大订单,那一切都好说。
正如同国人后来吃饱穿暖之后开始讲究生活品质,棉布、棉麻这类透气性好的布料反倒是成了畅销面料一般,布料也有好坏之分。
而自古以来丝绸就始终占据着布料食物链的顶层,是高端货。
相对于丝绸面的高端定位,褚怀良搞的棉布就属于中端线产品。
用不起进口的聚酯纤维,只能自己想法子。
好在这法子并没有那么麻烦,如果广交会上能卖出去订单,就可以认真搞一搞了。
“我去公社一趟,你要不要跟我一块去?刚才首都打电话过来让我们提前过去两天,厂里头让老钟老华他们看着就行。”
年纪大了四处跑怪辛苦,年轻人多往外走走。
南雁没想到去的那么急,一时间还真没空去找陈部长告别。
明天就得南下去广州,这意味着留给刘焕金的时间都没多少——
她必须在今天晚上做出几床鸭绒被来,南雁他们要把东西带到广州去。
“我还以为什么事呢,你等着就行。”
乡下女人的针线活都很不错,有了之前缝制鸭绒服的经验,纳被子更不是什么麻烦事。
四月的夜间还有些凉意,南雁陪着刘焕金、张桂花她们纳被子。
起初看她们飞针走线还觉得神奇,后来眼皮有点撑不住。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睡了去,醒来时就闻到了一阵香味。
是林广田在做早饭,特意给南雁褚怀良他们炒了一盘鸡蛋,加了点嫩韭菜,半荤的菜颜色搭配的十分好看,瞧得褚怀良都食指大动。
他一向都会说话,三两句倒是把刘焕金哄得笑了起来。
瞧着埋头吃饭的南雁,再看看妙语连珠的褚怀良,刘焕金心生感慨:林业随他爹,话不是特别多。
写给南雁的信也干巴巴的多是学习,唯独在提及退伍后的事情时多了几分神采飞扬。
也难为南雁为他守了这些年。
她又看向褚怀良,倒是有些丈母娘看女婿的意思。
看得褚怀良也变成了哑巴。
他又不是瞎子,能感觉得到!
“你说她是不是有点小误会?”
这话他可不敢当着刘焕金的面说,毕竟说出去有点伤南雁的自尊,好像她没什么魅力似的。
“那你下次见到他们就黑着一张脸。”南雁很是真诚的提议,她也没想到刘焕金还惦记着给自己说媒这事呢。
怕不是都成了她的心病。
褚怀良不行那就下一个,总之什么青年才俊都要过过眼才罢休。
想想就头疼,她真的还年轻没时间考虑这些啊。
褚怀良深有体会,“其实我头些年也是被我姐这么盯着。”
长姐如母。
为了这他没少挨揍。
“那现在褚部长死心了吗?”
“呵呵。”
南雁:“……”明白了。
她挠了挠头,“回头再说吧。”
先不管这些乱七八糟的,把广交会的事情搞好再说。
这次去参加广交会,他们还有重要任务呢。
虽然没有得到可靠消息,但依照首都的安排,把人吸引过来的初始目的想来已经达到。
那么接下来,就是跟这些人推销产品了。
得好好想想该怎么做才是。
从火车上下来,南雁和褚怀良直奔酒店。
孙副部那边已经做好安排,他们要跟外商洽谈,住在招待所不是那回事。
当然是住在酒店里更方便。
这个酒店是专门为广交会而建,三十多层高的酒店这会儿颇是热闹。
办理入住后南雁第一时间去洗澡,顿时舒坦了许多。
她跟褚怀良约好了出去看看。
听到门铃声去开门,看到站在外面的青年时有些诧异。
西装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重回七零当厂长》 50-55(第5/13页)
革履,有点不对。
“高小姐你好,不知道您有时间吗?我想跟您谈谈。”
作者有话说:
晚上二更,周末啦,带我家大肥仔去打疫苗
? 053 挖墙脚的人
这很不对劲!
典型的亚洲面孔, 属于这个年代浓眉大眼的周正。
但国内穿西装的极少。
哪怕是褚怀良这种骨子里带着几分混不吝的,也不敢在这种事情上乱来。
顶多是把中山装改进一下,略有点西装的影子。
除非这人是外国来的。
而高小姐这个称呼, 验证了南雁的猜测。
国内可不会这么称呼人。
同志,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我不认识你。”南雁断然拒绝。
倒不是担心这会是东南某个小岛上过来的间谍。
但一个中国面孔的外国人, 她没必要跟人走这么近。
青年正要解释, 就听到那带着冷淡的声音, “而且我也没时间。”
南雁出去, 带上房门去找褚怀良——
一个男人磨磨唧唧的,在屋里头抱小鸡崽吗?
两人住在同一层,只不过房间号略有些距离。
开门的褚怀良正擦着头发, 看到南雁脸上带着薄怒, 有点心虚。
他不就是洗澡的时候来了兴致,唱了几首歌吗?
应该没有吵到她吧?酒店的隔音效果应该挺不错的。
“快点擦干净。”
南雁抱臂站在门口, 没有进去。
酒店房间的门敞开着,褚怀良迅速的擦干头发, 正要打趣南雁动作快,冷不丁的看到不远处站着的人。
西装革履的青年让褚怀良恍惚了下,似乎一下子回到几十年前,看到了旧日远渡重洋出国留学的师兄们留下的一些痕迹。
他很是友好的冲人笑了笑, 发现那人的目光缠绕在南雁身上时,心里头犯起了嘀咕。
“你怎么招惹了人?”
“管我什么事?我都不知道他是谁。”
只说想要跟自己谈谈, 实际上南雁连他叫什么都不知道。
褚怀良迅速反应过来, 这女同志那点小情绪是这个西装青年带来的。
“要不我去打听下?”
“管他呢。”南雁等待电梯上来,“你要想去的话随你, 我自己出去。”
“那还是算了。”褚怀良好奇, 但好歹知道轻重缓急。
既然对方找上门来, 自然是不达目的不肯罢休,他们其实完全没必要这么着急。
抻抻他就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