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170(1 / 2)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重回七零当厂长》 160-170(第1/26页)
? 161 毕业后的打算
南雁瞧着那巧克力, “您该不会是把哄孩子的零食都拿来了吧?”
罗部长笑了笑,“不吃那我就拿走了。”
哪能不吃啊。
说了半天,就需要吃点这甜滋滋的, 齁甜齁甜的也不要紧。
她生气但也就那回事。
即便不被他们利用,自己该做的事情也不会落下。
况且这事做成了, 让领导们欠自己一个人情也不错。
干嘛非要再黑着脸呢。
南雁从罗部长手里把那些巧克力抓过来, 全都放到了自己口袋里, 一颗不剩!
“您不打算请我们吃个饭?”
她招呼贺铮和四机部的其他几个同志, 不生气归不生气,该宰一顿也不能客气。
“成,请你们。”
引进晶圆生产线看似是对国内半导体产业的支持, 实际上却会毁了他们辛苦规划着的半导体产业发展。
都想着去搞晶圆生产厂了, 谁还会认真搞其他项目生产?
顾此失彼的事情不是没有过。
上面想引进这些,但也得结合实际情况吧?
芜湖那边不是在做晶圆生产线的研发吗?
给国产的半导体产业一点时间不成吗?
可有些话, 他们说了不管用。
好在有说话管用的人。
如果说副总他们是阴沉着脸离开的,那么四机部这边则恨不得敲锣打鼓。
瞧到南雁要罗部请客, 大家哄笑着离开。
“高副部稍等下。”
说说笑笑的人被这话给喊停了,南雁回头看着过来的人,有点眼熟,好像是于主任的秘书。
“刚才芜湖那边打电话过来, 让您方便的时候回个电话。”
“怎么这时候打电话过来了,难不成出事了?”
贺铮看了眼比自己还心直口快的同事, 目光落在南雁脸上也有些不安, 出了什么事?
南雁倒是相当平静,“行, 那我先去打个电话, 等下去找你们。”
罗部长点头, “去晚了连剩饭都没有。”
“真狠心,要饿死我哟。”
秘书听着南雁嘟囔着跟自己离开,心中诧然。
虽然前两天听到这位高副部跟主任吵架,今天也听说了她问的那位成秘书哑口无言的壮举,但……
亲眼所见还是不一样。
就一点不像是个干部该有的模样。
把人带到于主任的办公室,秘书还有些没回过神来。
会议结束后,领导把高副部特意喊过来,即便是用了芜湖那边的理由,但传出去也不太好吧?
事情已经到这地步,他一个小小的秘书能怎么办呢?
南雁进去的时候于主任正在讲电话,办公桌后的人指了指,这让南雁笑了起来。
虽然打一巴掌但好歹给了袋面包。
可以垫垫肚子。
揪下来一丢丢面包团,南雁小口小口的吃着。
等她把这一包面包干掉大半,于主任总算挂断电话。
“你这是饿死鬼投胎?”
“不知道,真要是能头胎,下辈子投胎到您家里去。”
于主任瞪了一眼,“我可养不起你这祖宗。”
能要人命哟。
“您不能过河拆桥啊,用完就丢打击小同志的积极性,往后还怎么工作?”
于主任才不信这张嘴呢,能把活人气死,死人气活。
“滚滚滚,别在这碍我眼。”
面对领导要会顺毛,前世南雁怎么觉得别扭。
她后来想了想,觉得原因不在自己这里。
领导不同。
这年头的领导多数都是经历过战争,甚至都是上过战场的。
与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不同。
大部分还没有修习什么“厚黑学”,心思没那么难以揣测。
有时候不过是彼此之间举起大旗相互斗法,就看谁能把这大道理说的更有道理一些。
比起南雁曾经伺候的小领导,这些部长、一把手级别的领导,那可真是应验了那句“阎王好见,小鬼难缠”的至理名言。
所以于主任这发脾气,她一点都不慌,还笑嘻嘻的给人倒了杯水,“我们厂到底发生了啥事您还没给我做指示呢,我哪能滚啊。”
这就是个二皮脸。
真不知道谁能够治住这没脸没皮的。
“我哪敢指示高副部呀。”于主任阴阳怪气了两句,“会议好好主持,别回头传出去一个母夜叉的名声。”
南雁听到这话不乐意了,谁在乱造谣啊。
“我怎么就成了母夜叉?我也不丑啊。”
晒黑了点,脸上不够圆润,但也跟夜叉沾不上边呀。
“不能看我年轻正青春就乱说,这些人啊说不过我就造谣我,真是太过分了。于主任,您可得给我做主!”
于主任就没见过这么厚脸皮的。
就算自家孩子,看到他虎着脸也吓得跟鹌鹑似的。
她怎么就一点都不怕呢。
“行了行了,忙你的去,别在这里给我捣乱。”指了指桌上那小半袋面包,“拿走拿走,别吃个半落丢给我。”
没什么事,就是喊自己来吃点东西垫肚子。
南雁觉得老同志还挺可爱,“那成,我去吃庆功宴咯,对了于主任回头我们四机部的半导体产业未来怎么发展这个会您可得来参加,我们需要您老提意见呢。”
回答南雁的是一声中气十足的“滚”。
办公室外的秘书听得浑身一颤。
伴君如伴虎这话可真是不骗人。
你看高南雁之前大出风头,可现在不也是被骂成了孙子?
只是在看到这孙子拿着半袋面包出来,秘书觉得好像有点不太对。
“哪里买的面包,还挺好吃,我回头也去买点。”
“哦,是王府井那边……”
“谢啦。”
秘书挥手,看着背影消失了的人这才反应过来,自己莫不是疯了?
刚才跟高南雁在说什么胡话。
竟然讨论起了哪款面包好吃。
天呢,他的脑子肯定是离家出走了。
……
南雁主持的会议顺利召开。
对于国内半导体产业该如何发展,行业内的也并不是那么一清二楚,然而会议的主旨就是帮助业内人士厘清思路。
来自全国各地的研究员、工厂骨干以及校园代表,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重回七零当厂长》 160-170(第2/26页)
对自己的定位总算有了比较清晰的认知。
会议上没说清楚也不要紧。
南雁开通了专线,也可以通过写信的方式联系她,答疑解惑又或者学习交流。
“我觉得,不止是小高你弄这条专线,是不是还可以增加行业内的沟通?”
大家相互写信、电话联络嘛。
南雁笑了起来,“豫南同志说的有道理,但是目前来说还是先小范围的沟通比较好,一方面咱们在大点的城市设立半导体协会,以市为基本单位,协会内进行沟通,每个季度呢再以协会为基本单位进行沟通联络,当然也不见得是季度,可以每个月或者每两个月,具体的可以再讨论一下。协会的骨干服务人员,必须经得起考验。”
南雁着重强调的是后面这句。
这让张豫南反应过来,早前芜湖无线电厂可是出现过间谍案的。
“也对,先小范围内的沟通,能把地区的产学研做好已经相当不错,至于全国范围内的沟通,那就以协会为基本单位嘛,部里头可以再安排一下巡查组,不定期抽查。”
有点像是老师抽查学生作业。
这样让各地也能保持精力来做这些工作,不会出现懈怠。
“豫南同志考虑周全。”
张豫南听到这话笑了笑,这小同志不也挺会说话的?那天倒是把人成秘书怼的说不出话来,得罪死了人。
不过他也没旧事重提,跟南雁他们细细讨论一些章程,大体上把区域划分好。
市里成立市级协会,然后是区域协会,再就是四机部统筹的全国半导体协会。
市级协会每月一次固定会议,区域和半导体协会则是每季度至少一次会议。
会议主旨包括且不限于国内外半导体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关于半导体产业发展的畅想等等。
“我跟美国那边有协议,那边会定期给我送来一些相关的报纸杂志。”
“原来那些杂志是你的呀。”张豫南这才意识到,这两个月收到的海外包裹是怎么回事。
南雁没想到特曼教授速度还挺快,等着四机部的同志把那包裹拿过来拆开,她看到那堆满了桌子的杂志报纸,“得先找几个同志把这些翻译过来,再把中英文的都印刷分发下去。”
她粗略的翻了下,有些杂志国内能弄到,但有一些压根就弄不到。
类似于硅谷那边的内参小报。
虽说这些已经是几个月前的杂志期刊,但依旧有着很重要的参考意义。
张豫南没想到这竟然是南雁的手笔,但翻译的话……
“咱们没这方面的人才呀。”
罗部长笑了起来,“部里头的人不够用,但去大学和研究所,能找到你需要的人才。”
张豫南拍了下脑瓜,那声音还挺响。
“我怎么忘了这事,对了我记得首都好像还有个专门从事翻译的公司,是几个大学生合伙搞的。”
南雁听到这话稍稍诧异,“公司?”
“对,好像是外国语学院的学生,哦,还有清华计算机系的学生,好几个高校的学生呢,现在这些学生,倒是会折腾。”
听到这话,南雁觉得自己声音都绷了起来,“知道那学生叫什么名字吗?”
“姓焦?不对,是姓乔,那学生长得白白净净的,同学还调侃他叫他大乔。”
南雁:“……”是吗?她的二徒弟现在都那么出息了,都成了远近闻名的美人啊。
乔常水一直都喜欢外语,后来高考志愿也是选的外国语大学。
外国语大学那可是外交官的摇篮。
怎么这位准外交官,倒是往企业家的路子上走了?
张豫南提出让这个大学生们搞的公司来翻译这些杂志是一个途径,不过罗部长觉得有些胡闹。
让人翻译不得花钱吗?
倒不如放到高校和研究所里,免费还能锻炼大家的外语水准。
张豫南:“……”我看你就是抠。
不过这也是事实,那几个大学生搞的公司,是给一些做外贸的企业做翻译,收费还挺高。
就算部委过去,面子也不见得好使呀,总不能仗着是部委单位就压人吧。
他也觉得这个路子不合适,正想说算了,忽然间听到南雁开口,“那公司在哪里,我去瞧瞧热闹。”
南雁也不着急离开首都这边,打算去看看那家外语服务公司。
张豫南知道地方,专门带人过去。
“我得去给我老泰山拿药,小高你一个人能应付的过来?”
“没事,你去忙吧。”南雁对自行车上的人挥了挥手,“骑车注意安全。”
这家小公司坐落在王府井这边,租用的是这边供销社的一个小仓库,门口挂着的招牌十分惹眼——
诚实外语服务。
不算多大的铺面收拾的很干净,南雁刚进去就有人迎了上来,“同志,您有什么需要?”
“想要找人翻译资料,这活你们接吗?”
“接,您这是什么资料,得视难度而定,不同难度等级的资料,服务费用也不一样。”
南雁看到了价目表。
不得不说,还挺贵。
最高难度的翻译要价高达三百元。
要知道,即便今年上半年国家调整工资,但新入职的普通工人工资依旧是三十来块。
三百元,那几乎是一个工人不吃不喝一年的收入。
即便是最便宜的,那也是以一元为计数单位。
南雁把杂志拿了出来,“这本杂志翻译下来,得多少钱。”
负责招待的年轻人高高瘦瘦,看到南雁递来的杂志,仔细瞧了眼,再看南雁的眼神都有些不太一样,“同志您是……”
“来找人翻译资料。”
南雁没有亮身份的意思。
“您稍等。”
年轻人背过身去,翻看书看了几眼,忽然间想起来什么似的,“同志您贵姓。”
“高。”
那年轻人忽的挺直腰背,“您稍等,我喊我们经理来。”
这不是他能应付的事情,必须把当家的喊来才行。
乔常水蹬着自行车匆忙赶来时,一身臭汗,“老五你最好别蒙我,不然我让你知道花儿为什么这……师傅,真的是你呀,哎呀你怎么来了,快坐快坐,老五还不赶紧倒杯茶?”
南雁指了指茶杯,“喝了半壶了。”
乔常水不好意思地挠头,“我这不是在学校忙嘛,早知道师傅您过来,说什么今天得在这等着。”
南雁觉得这个徒弟跟之前很不一样。
过去的乔常水一肚子的心事都说给书听,现在倒是能言善辩的巧嘴。
“怎么想起弄这个了?”
南雁记得自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重回七零当厂长》 160-170(第3/26页)
己去芜湖工作前,还特意请在首都的两个徒弟还有林蓉吃饭。
当时没听说他们折腾这个。
“就你出国那会儿折腾起来的,这不是最近首都开了些外贸公司嘛,之前找到我们学校,想找我们老师帮忙做翻译。”
学校老师答应了下来,然而真正做翻译的人却是他们这些学生。
辛辛苦苦忙活一番,最后得了三十块钱的劳务费。
不足老师的零头。
几个同学合计了下,觉得干嘛非要老师赚差价?
他们凑了凑钱,就在这边搞了个外语服务公司。
“不怕老师找你们算账?”
乔常水轻咳了一声,“那倒也不用太担心,我有个同学是大院里长大的。”
家庭背景深厚着呢,压根不怕老师找麻烦。
“你们倒是有恃无恐。莹莹是不是也入了股?”
“她计算机专业的嘛,有些专业内容可以帮我们处理下。”乔常水轻咳了一声,“师傅你放心,我们绝对不会打着您的旗号招摇撞骗。”
他不敢,也没这个胆子。
钱可以挣,但不用利用师傅来挣这个钱,乔常水当然明白这个道理。
“知道就行。”南雁倒是不担心人骗自己,真要是打着她的旗号招摇撞骗,老张同志压根瞒不住。
只不过曾经单纯的将心事付诸于文字的人,如今倒是有了别样的谋划,南雁不免有些感慨。
“毕业了打算做什么?”
外国语大学的高材生,听从国家安排去工作,固然是铁饭碗,但一年到头挣来的钱只怕还不如这一个月的分成多。
落差能接受?
乔常水他们出生的年代物资相对短缺,虽说是工人家庭的孩子,但在小县城里也就那样。
眼下的首都虽然还很穷,但相对而言也足够让这些穷地方来的孩子开拓视野。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这是考验乔常水的又一关。
几个徒弟年龄不太一样,除了段莹莹她带过几年,其他几个徒弟有父母亲人又稍大一些,和南雁的关系并没有那么亲密。
虽然在一些大事选择上,会找南雁述说心事,但也就那回事。
这个问题,不是以师傅的口吻来问,而是以长辈的身份,对中国青年的一次询问。
“看学校安排,我都可以。”
南雁松了口气,她的徒弟是个好孩子,并没有一门心思的掉进钱眼里。
“要安排你去当个英语老师呢?”
乔常水笑了起来,“那我就能为国家培养更多的翻译口的人才。”
“大言不惭。”南雁戳了下青年的脑门,“行了,正好我有空,请你吃个饭,赏脸吗乔常水同学?”
青年哪能不答应啊,“只请我自己好不好,回头气死莹莹那臭丫头。”
作者有话说:
南雁:你俩咋了?(体验到季长青的快乐)
? 162 腰折价
乔常水并没有打算在这个翻译公司投入太多的精力。
搞这么个公司一来是多接触外面的人, 二则能挣点钱周济同学。
“有些同学家庭条件不是很好,学校的补贴恨不得全都寄给家里。”乔常水是工人家庭出身,比不上大院里的同学家境好, 但来念书前厂里、家里都给塞满了生活费。
再加上学校有补贴,日子过得相当滋润。
典型的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
但这种幸运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的。
“他们太难了。”
青年提到经济困难的同学时, 觉得自己在外面下馆子都是一种罪过。
美味佳肴都变得难以下咽。
南雁轻叩桌面, “这个世界上有人海参鲍鱼吃着, 有人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我很欣慰, 你能看到别人的难处,这是一种很可贵的品质,常水, 我希望你能保持下去。”
尽管后来善良这个词被不断的扭曲, 甚至有了别的含义。
但善良终究是善良,是极为美好可贵的品质。
给徒弟夹了一块鱼肉, 南雁冲人笑了笑,“你做的已经很好了, 当然还可以更好些。”
这话让青年眼睛亮晶晶的。
“谢谢师傅,我继续努力!”多吃点,吃饱了才有力气做好翻译工作,能挣更多的钱, 帮到更多的同学。
乔常水是有些江湖气在身上的。
公司原本打算取名为水浒,有劫富济贫的意思。
不过这个名字遭到其他人强烈反对, 青年寡不敌众最后取名为诚实。
倒也是收获了不少的订单。
高昂的翻译费用对比那些外贸公司赚到的钱而言, 九牛一毛。
“我还去给人当了几次翻译,师傅你真厉害, 你当初给那位夫人当翻译的时候不紧张吗?”
给人做翻译和看着文字进行翻译完全不是一回事。
乔常水记得那会儿自己手心都是汗, 说话磕磕巴巴的, 好在那个外国客人很耐心,还鼓励他。
后面再翻译时就顺利多了。
经历了这么几次,乔常水现在再跟外国人打交道,那简直是游刃有余。
因为这更加佩服师傅,她当初跟那些外国政要打交道,怎么做到的?
南雁笑了笑,“我也是人。”
紧张是不可避免的,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当你有更大的诉求时,眼前的这点事其实都称不上什么大事。
乔常水不甘心,“师傅你教教我。”
他未来的工作安排,要么去外交部要么去翻译局工作,真要是前者,那可得跟师傅好好取取经。
“给自己设立一个更大的目标。”南雁吃得差不多,把玩着手上的筷子,“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这个大目标,在抵达终点前,你会遇到各种小麻烦,但和最终的大麻烦相比,这又算得了什么呢?”
乔常水反应过来,“转移注意力?”
他总结的不算多精准,但还是得到了南雁的肯定。
“对,控制情绪,学会自我管理。”这句话并不难理解,但真的践行起来,那真是麻烦的很。
乔常水想了又想,好一会儿这才说道:“我要学的真的很多。”
“学无止境,要活到老学到老,能认识到这一点你已经很不错了。”
青年看着比自己大了没多少的师傅,很想要问一句您是自学成才吗?
可想想看他认识师傅这么多年,好像还真是这样。
不然,谁教她呢?
或许这人世间不止一个天才,只不过有些天才还没一展所长便淹没于众人之中。
而他们的师傅则不一样,她是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重回七零当厂长》 160-170(第4/26页)
天才,天才般的展现自己的所长。
真的是师傅呀。
师傅交代了点活,让乔常水帮忙翻译一些杂志期刊。
因为涉及到计算机的一些内容,等乔常水找到段莹莹时,年轻的姑娘有些郁闷,“你吃独食。”
二师兄欺负人,不要脸!
乔常水轻咳一声,“那不是时间紧急嘛,要不我请你吃饭好不好?你不是很想吃蛋糕嘛,我等下去蛋糕店给你买个大蛋糕怎么样?”
“这还差不多。”段莹莹勉强满意,“下次不准这样。”
乔常水不跟小师妹计较,“都这么大的人了,怎么还这么孩子气。”
孩子气怎么了?
师傅都没说过她。
想到南雁,段莹莹不免有些想念,“前些天开会,我本来想去的。”
但是老师交代自己了一些工作,年轻的姑娘到底没能跟着一块去开会。
多好的机会呀。
乔常水摸了摸小师妹的脑袋,“好啦好啦不难过,师傅知道她的小徒弟现在很厉害,等回头毕业了,还有的是机会。”
段莹莹的专业选的好,计算机。
怎么可能跟在四机部工作的南雁没交集呢?
交集不要太大哟。
年轻姑娘的沮丧也没持续太久,她想着尽快把这些杂志翻译出来,说不定还能趁着送杂志的机会,在四机部那边见到师傅。
然而等段莹莹过去时,南雁已经离开首都有些日子——
她这次出来的太久了,再不回芜湖那边不合适。
而且无线电厂那边还真有点事情,需要南雁回去解决。
事情不算特别麻烦,但关系到其他兄弟单位。
南雁出国那段时间,徐兴华在天津那边谈判,磨破了嘴皮子后总算把这条彩电生产线给带了回来。
代价是数控机床和部分利润让渡。
其实这也不算什么大事,毕竟只要彩电生产线能投入生产,早晚就能把这些投入给赚回来。
只是徐兴华没想到,南雁这么一走就是好几个月。
等着他们一群人把这生产线都给重新修好了,人还没回来。
人没回来不要紧,这条生产线倒是被其他人给盯上了。
“想要入股。”
对比从国外引进生产线的高成本投入,入股自然是最佳选择,技术入股投入少,投资回报率又相当不错,可以说相当可观。
“要多少股份?”
徐兴华轻咳了一声,“百分之五。”
也不知道是谁把消息透露了,知道天津那边占比5%后,其他几个配件厂也都十分识趣,没狮子大开口,只要5%。
南雁笑了起来,“太高了徐主任,你得再去跟他们谈谈。”
徐兴华就知道会是这么个回答,再去谈判没问题,但他还有别的担心,“咱们厂不生产那些零部件,跟这些厂子关系闹僵了是不是也不太好?”
他担心的是这个问题。
虽说对方没傻到用这来要挟,但人家的确有恃无恐啊。
谁让一些零配件,还真就依仗这些工厂呢。
“是不太好,所以你也得提要求,别让他们总是窝里横,有本事去抢国外的市场。”
这话徐兴华想说,但这么直白的说了,只怕会引起众怒。
老同志是经历过风雨的,对于自己拿捏不准的问题,态度很是端正,“南雁同志你能不能指点迷津,我该怎么说?”
该怎么说呢?
并不难。
二十世纪六七八十年代,半导体产业发展最成功的模式有两个。
一个是美国的硅谷,另一个则是日本半导体。
而日本半导体的崛起离不开四个字——
举国体制。
前两年日本成立了超大规模集成联合研发体,也就是VLSI联合研发体,倾尽全国之力进行半导体的研究发展。
迅速攻克了光刻机等设备技术难题,又成功研制出64kb的DRAM,在研发进度上追平美国,这为后来日本八十年代的辉煌奠定了基础。
尽管后来这光辉岁月被美利坚活活折断,但你不能否认,日本举国体制的成功。
毕竟到了二十一世纪,一些日本公司还躺在过去的专利本上赚钱呢。
国内半导体进行举国体制的发展有些不合适,摊子大了不免照顾不周。
二来与现行的各项政策又有些相悖。
不过即便不能举国体制,也不能各自为营。
把相关企业联系起来很重要。
要不为啥要以市为单位,成立相关的半导体协会呢?
当然,南雁不介意把这个范围再扩大,不止是直接相关的半导体工厂、研究所,一些间接相连的工厂企业也要进入这个范畴内。
成为命运共同体。
这条彩电生产线无疑是最好的机会。
“3%,另外需要配合我们这边做一些产品的研发。”
产品研发?
这条彩电生产线还不够,还要再升级吗?
徐兴华把困惑直接问出口。
“当然,老徐你想想,过去那么多年咱们都是黑白电视,现在有了彩色电视机,那菜色电视机就不能再变化吗?”
“尺寸上?”
“不止。”南雁笑了笑,屏幕尺寸会越来越大,清晰度会越来越高,块头会越来越小,“你想想计算机就够了。”
这让徐兴华恍然,是啊,从占据一整间房间的大块头,到现在的微型计算机。
听说现在老黄那边还在搞新型计算机,想要把这微型计算机弄成什么便携的计算机。
计算机都可以,彩色电视机为什么不行?
而这种发展,当然需要零配件的升级进步。
如果他们把产线升级了,零配件却做不到,那所造成的时间差,势必会影响到国内彩电的发展。
你不抢占市场,市场很可能就会被那些外国商品抢占。
想到这徐兴华彻底明白了南雁的用意,“成,我这就去商量,不过3%是不是有点多?”
他觉得或许可以再谈谈。
本来跟你们厂签订采购协议你们就能赚钱,怎么还好意思要这么多利润呢。
南雁笑了笑,“那你再去谈,能谈多少是多少,但技术方面必须是以我们为主。”
其他工厂想着进行技术配合,是以工厂那边为主。
南雁可不答应,你们的技术说不定我还相不中呢,必须得听我的。
这个条件略显得一些严苛,其他几个厂多少有点举棋不定。
这要是提出一些无理的要求怎么办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重回七零当厂长》 160-170(第5/26页)
?
谁都不知道这位高厂长会搞出点什么花招,但大家消息都还算灵通,听说了她前些天的壮举。
显然这是一个极为强势的人。
如今这种“以我为中心”的要求,更将她的强势展现的淋漓尽致。
不太敢直接应下。
徐兴华瞧着面色迟疑的众人,“怎么,还怕我们无线电厂把你们这些厂子给合并了不成?”
这是句玩笑话,但其他厂长真没觉得太好笑。
不是没这种可能啊。
万一真合并的话……
咿,那不就成了部委直属的工厂,这么一来他们的职务是不是也水涨船高了?
地属、省属工厂企业,自然比不上直属部委呀。
“高副部真有合并我们的意思?”
徐兴华忽然间觉得不太对劲,你们一个个的怎么还都眼神热烈起来,这不对啊!
“没,哪能啊别胡思乱想,南雁同志不是这种人,只不过她想法多,对国外发展把握的准,目光比咱们更超前一些,技术要求上也高。”
这话说的相当清楚了。
是觉得以你们为中心的技术达不到她的要求。
“再说了,提高厂里的技术水准,尽快接轨超过国际水平,将来也能开展国际贸易业务,何乐而不为呢?”
国际贸易业务。
那不就是出口赚外汇吗?
在这个年代,出口赚外汇是工厂的追求,可不是什么厂子都能出口赚外汇!
真要是这样的话,那也不是不行。
徐兴华体会到跟人谈判的快乐,尤其是这种一对多的局面,有种诸葛孔明舌战群儒的既视感,让他十分骄傲。
“我们这边也得搞研发做投入,所以你们那个百分之五实在是太高了,咱们再商量商量,百分之二好了。”
正高兴的几个厂长这下不高兴了。
5%一下子变成2%,你这是腰折价啊。
“百分之二也太少了点,三点五个点,不能再少了。”
“是啊老徐你也得考虑我们做研究的投入,咱们都各退一步。”
徐兴华哪能答应啊,3%是南雁的底线,怎么也不可能超过3%。
“那就打对折好了,百分之二点五,咱们都得拿出诚意来。”
诚意是什么?
真金白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