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回应吗(1 / 1)
要回应吗
纷乱的思绪像一团纠缠的毛线,苏念辰试图去理,却发现越理越乱。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从一个更现实、甚至更功利的角度去思考这个“如果”。
她发现,自己最大的恐惧,并非来自社会眼光或自我认同的挣扎,而是一个更朴素的担忧:如果真的答应了,这段感情,很可能就走不下去了。
这个认知让她自己都感到心惊。她太清楚自己,也太清楚亲密关系的脆弱。她渴望的,是一种极其稳定、近乎固化的陪伴。她渴望的是就算工作之后,也要和林晚星一直同居的状态。她无法否认,自己非常、非常喜欢这个小小的同居人。林晚星的存在,她的安静,她的体贴,甚至她偶尔的“放飞自我”,都让苏念辰感到一种灵魂层面的舒适和放松。这个出租屋,因为有了林晚星,才真正成为了她的“家”。
但她也清醒地意识到,这种“在家与在外全然不同”的两面性,是极其私密的。她从未想过,也绝不会邀请除了最初陈静之外的第四个人踏入这个空间。她害怕真实的、卸下所有社会面具的自己,会让任何带着“恋人”期待的人幻灭。爱情需要经营,需要维持形象,而她与林晚星目前的状态,恰恰是跳过了这一切,直接抵达了“亲人”般的松弛区。打破这种松弛,去构建一种需要“表演”和“维系”的恋爱关系,她本能地感到抗拒和疲惫。
想着想着,苏念辰最终还是得出了一个不算结论的结论:
如果林晚星一直不说,那麽就这麽一直下去。
维持现状,享受这份独一无二的亲密与舒适,做彼此生命裏最特殊的“家人”。这是最安全,也最让她感到安心的路径。
如果她说了……那就再另作打算吧。
她把这个问题,像鸵鸟一样,暂时埋了起来。并且,她在心裏近乎侥幸地揣测:依林晚星那般害羞又能隐忍的性子,真要表白,可能还得有个三四年之久吧?等到那时,时过境迁,说不定她早就移情別恋了。毕竟,年轻的心,谁能说得准呢?
无论未来情感如何变化,苏念辰篤定一点:她们“姐姐妹妹”的关系,是会一直存在下去的。这份羁绊,早已超越了寻常友谊,根植于共同经歷的泥土,不会因为任何一方的恋情而轻易瓦解。
而且,她心裏还埋着一个更深的念头,一个想要弥补过去、也证明什麽的念头:
等林晚星成功硕士毕业之后,她一定要把这个凭借自身努力、一步步考上来的、优秀的林晚星,正式地、郑重地介绍给曾经用冰冷目光侧视过她的妈妈。
她要亲手拔掉那根扎在彼此心底、因那个天台夜晚而埋下的怀疑与屈辱的刺。她要向母亲,也向过去的自己证明,林晚星从来都不是什麽“不良影响”,她是光芒,是值得骄傲的存在。
这个念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补偿心理和强烈的保护欲,让她暂时从情感的迷惘中找到了一个清晰、且充满动力的短期目标。至于那未曾言明的爱恋,就让它继续沉睡在时光裏吧,至少现在,她还没有准备好去唤醒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