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的轨跡:月光下的邀约(1 / 2)
<div style="height: 0px;">
交汇的轨跡:月光下的邀约
收到林夕那封带着月色照片的邮件时,我(苏晴)正对着一片空白的文档发呆。
电脑屏幕的光映着我怔忪的脸。指尖悬在键盘上方,却一个字也敲不出来。脑海裏反复回响着姜医生的话——“人之常情”,以及我自己那无法抑制的、危险的悸动。
邮件的提示音像一道突如其来的光,刺破了我混沌的思绪。
点开。看到她熟悉的措辞,关于表演,关于叶文婧。一切如常。
直到目光滑到邮件末尾。
那张照片。清冷的月光,透过酒店的窗棂,洒落在窗台上,勾勒出安静而温柔的轮廓。
以及那句……“莫名想起了叶文婧,也想起了您。”
心脏,像是被一只温暖而柔软的手,轻轻握了一下。随即,失控地狂跳起来。
不是恐慌。不是恐惧。
是一种……混合着巨大惊喜、难以置信、以及更深层惶恐的剧烈震荡。血液仿佛瞬间涌向头顶,带来一阵轻微的眩晕,脸颊不受控制地开始发烫。
她……想起了我?
在那样美好的月色下,在结束了一天繁忙的工作后,她……想起了我这个躲在阴暗角落裏的人?
这怎麽可能?
理智告诉我,这或许只是一种礼貌的、工作范畴內的分享。就像她之前分享星空照片一样。
可是,“也想起了您”这几个字,像带着魔力,穿透了我层层叠叠的防御,精准地触碰到了那个连我自己都不敢承认的、悄然滋生的渴望。
我盯着那张照片,看了很久很久。仿佛能透过这定格的影像,感受到她按下快门时,那份可能同样不平静的心情。
指尖颤抖着,抚过屏幕上那抹清辉。
暖和。
那种熟悉的、令人心慌的暖和感,再次从心脏的位置弥漫开来,流向四肢百骸。这一次,它如此鲜明,如此强烈,几乎要压过那伴随而来的慌张。
我该怎麽办?
像往常一样,用专业的、克制的语言回复,只讨论角色,忽略这行字和这张照片?
可那样……是不是一种辜负?辜负了她可能(或许只是我自作多情)鼓起勇气传递过来的……一丝不同寻常的信号?
如果我回应了,会不会暴露我那不该有的心思?会不会让她感到困扰,进而毁掉我们之间这来之不易的一切?
激烈的內心挣扎,几乎让我喘不过气。
我猛地站起身,在房间裏焦躁地踱步。月光照片带来的暖意,与害怕失去的冰冷恐惧,在我体內激烈交战。
最终,那抹月光的诱惑,那“人之常情”的微弱鼓励,战胜了退缩的本能。
我坐回电脑前,深吸一口气,仿佛要进行一场比面对媒体、比接受诊疗更加艰难的冒险。
我认真地回复了她关于表演的问题,语气尽可能保持平稳。
然后,在邮件的最后,我敲下了耗尽了所有勇气的一行字:
“月色……很美。谢谢。您……也是。”
点击发送。
瞬间的虚脱感之后,是一种近乎疯狂的后悔和后怕。
我说了!“您也是”!
这几乎是在直白地回应她那句“想起了您”!
她会不会觉得我很奇怪?很越界?
我几乎想立刻撤回邮件,但已经来不及了。
我把自己埋进被子裏,心脏在胸腔裏疯狂冲撞,仿佛要挣脱束缚。这一次,恐慌不再源于对外界的恐惧,而是源于对自己內心那失控情感的恐惧,以及对可能失去她的恐惧。
然而,在这一切混乱的情绪底下,一丝极其微弱的、陌生的甜意,像石缝中悄然探出的嫩芽,顽强地生长着。
她想起了我。
而我,告诉她,她也一样。
---
发出那封带着月色照片的邮件后,我(林夕)经歷了一个几乎无眠的夜晚。
各种猜测和担忧在脑海裏盘旋。她会怎麽解读?会觉得我冒昧吗?会因此退缩吗?
第二天在片场,我有些心神不寧,甚至在一场相对简单的戏份中罕见地走了神,被李导提醒了一次。
“林夕,今天状态不对啊?没事吧?”休息时,陈灏似笑非笑地问了一句。
“没事,可能有点没睡好。”我敷衍过去,心裏却更加烦躁。
直到中午休息,我迫不及待地点开邮箱。
当看到苏晴的回复安静地躺在收件箱裏时,我的心几乎跳到了嗓子眼。
点开。前面是关于表演的专业回复,一如既往的精准。
我的目光迅速滑向最后。
当看到那句“月色……很美。谢谢。您……也是。”时,时间仿佛在这一刻静止了。
周围片场的嘈杂声瞬间远去。
我能清晰地听到自己血液奔流的声音,能感觉到一股汹涌的热流,从心脏泵向全身每一个角落。
她回应了!
她用她那特有的、带着迟疑和颤抖的方式,回应了我那小心翼翼的试探!
“您也是”……
这三个字,在她那封闭而谨慎的世界裏,无异于一句惊心动魄的表白。
一种巨大的、几乎让我站立不稳的喜悦,混合着强烈的心疼和一种难以言喻的酸涩,瞬间将我淹没。
她是在怎样的挣扎和恐惧中,才敲下这三个字的?
我几乎能想象出她蜷缩在昏暗的房间裏,面对着屏幕,脸色苍白,手指颤抖,却最终鼓起莫大勇气按下发送键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