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天幕]皇帝聊天群 > 22-30

22-30(2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听懂动物语言,警局业绩666[八零] 分手后又被迫营业(娱乐圈) 为你摘下满天星 顾影帝,请多指教 你好,周先生 落入他怀中 嫁给仇敌之后 这个电影我穿过 嫁入豪门后我被宠上了天 小香猪的豪门日常

大宛截杀汉使一事传回长安,汉武帝大怒。

但他会派兵攻打大宛,是因为出使过大宛的人说大宛军事薄弱,三千汉军就可破大宛。

加上赵破奴领七百骑俘虏楼兰王的先例,汉武帝这才决定对大宛动手。

在“三千人”“七百骑”这种极具诱惑的数字面前,他给了李广利几万人。

可以说相当谨慎。

元狩四年的刘彻不可能因汉使被杀就要贸然进攻大宛。

因为他不清楚大宛的国力。

加上“汉使被杀”事件尚未真正发生,问“为什么挑衅”确实是更合理的反应。

【秦念:太初元年,也就是十五年后,你封李广利为“贰师将军”,领六千骑与数万“郡国恶少年”攻打大宛,两年后因粮草不足败归,兵力只剩十之一二。】

【刘彻:废物!】

秦念答非所问,但刘彻清楚秦念的答非所问往往是在为后文铺垫。

见李广利大败而归,又想起七万汉家儿郎被其葬送在匈奴,刘彻对他当然不会有什么好脸色。

【秦念:重点是“贰师将军”啊,你是演都不演了,发起这场战争就是为了得到大宛马。】

【刘彻:……】

刘彻的沉默,不是因为“想要大宛马”被揭露。

早在得知大宛马的优点时,他就丝毫没有掩饰对汗血宝马的势在必得。

他的默然,是将秦念此话与“挑衅”联系起来后,似是在指车令所为是受他指使。

交易不成就刻意挑衅,随后派兵攻打?

然后大败而归?

【刘询:不击破大宛,无以立国威,西域诸国将倒向匈奴,此为非战不可。】

刘询本是想等刘弗陵辩言。

但刘弗陵迟迟没有说话,刘询迟疑片刻后还是出言辩解。

“你真的为阿父辩解了!”

刘弗陵欣喜不已。

没错,他正是询问刘病已后,得知只要他不说话,“刘病已”就会说话。

果真如此!

刘病已:“……”

他对不起长大后的自己。

………

见刘询之言,刘彻就知道大宛终究是为大汉所破。

所以大汉到大宛的距离,并没有那么遥远?

刘彻征战之心蠢蠢欲动。

但想到卫青和霍去病都需要修养,已经来到未央宫拜见的李陵年仅十五岁。

这心思也只能暂歇。

三年之后,李陵就有十八岁了。

【秦念:第二次攻打大宛,从敦煌出发的汉军就有六万人。以举国之力为李广利保障后勤,这次成功击破大宛,得马而归,威震西域。】

【刘彻:你是想说先攻破大宛,才能获得汗血宝马?】

刘彻狐疑。

他本该因“威震西域”而喜。

但秦念既然提了车令挑衅大宛一事,就必然有其后文。

秦念究竟想说什么?

【秦念:不先把人打服,人家为什么要把国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天幕]皇帝聊天群》 22-30(第6/22页)

宝给你?】

【刘彻:……】

此次的沉默,是刘彻发现车令所为的确有可能是受他指使。

那就只能说幸好第二次出征打赢了。

李广利虽然是废物,但还没有废到一无是处。

【刘弗陵:车令所为,不是受阿父指使。】

霍去病去世之后,霍光先后担任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出则奉车,入侍左右”。

刘弗陵询问他之后,得知车令所为是他擅作主张。

汉使被截杀,阿父才被迫出兵。

至于“贰师将军”……

阿父确实想要得到汗血宝马。

但车令挑衅之举就是与阿父无关!

………

刘彻颌首。

刘弗陵是个好孩子。

先前出言辩解的刘询亦是。

【秦念:你如何确定此事?】

车令被截杀时,刘弗陵尚未出生。

秦念好奇刘弗陵的扮演者为什么这么笃定。

史书可没定论车令所为非汉武帝授意。

【刘弗陵:大司马大将军随侍阿父左右,他知道此事。】

刘弗陵的大司马大将军,霍光。

按照史书的记载,霍光确实有可能亲耳听见汉武帝派车令出使时的具体要求。

那车令事件在这个群里的设定,就是并非汉武帝刻意为之。

但不影响秦念迫害刘彻。

【秦念:霍光……刘彻,你那边的霍光结婚了吗?】

这话题有点分散。

但秦念觉得没有问题,因为这是聊天群。

就是要各种发散才行。

霍光拆她的台,哪怕只是人设里的霍光,秦念也得报复一下。

………

刘彻不知道秦念又想说什么,但现在霍光已经到了殿下。

“臣尚未婚配。”

霍光如实作答。

【刘彻:尚未。】

【秦念:让他别和一个叫显的女子结婚。】

【刘彻:显是谁?】

【秦念:没必要知道她是谁,霍光不跟她结婚,对两人都是好事。】

刘彻大为好奇。

他已经知道霍光是托孤重臣,且有顶级文臣之能。

虽有明哲保身之私,仍可信可用。

被秦念点出,却是与婚事相关?

霍光思索片刻。

他虽然尚未婚配,但他的大兄是骠骑将军,有许多人想将女儿许配给他。

其中并没有名为显的女子。

霍光禀明陛下。

【刘彻:显做了何事?】

秦念道出此言,霍光就不可能与显成婚。

但刘彻还是好奇。

他仅存的顶级文臣,婚事竟然差到后世秦皇亲口否决?

刘彻做好这个问题违反规则的准备,却没有受到规则限制。

难道显所为发生在他执政时期?

………

“你的妻子是显?”

刘弗陵奇道。

“是。”

霍光不知发生何事,他的妻子怎会为秦皇所知?

………

刘询时期的霍光同样不知道秦皇为何会提及内子。

但他的妻子显已是脸色惨白。

女医淳于衍浑身颤抖,引起了皇后许平君的侍女的注意,立即呼喊卫士。

【秦念:这不是你所在时期的历史事件,不能说。】

刘彻疑惑。

先前非他所在时期的事物,都会被规则所阻。

问都不许问。

为何这显之事却能询问?

难道是因为显在此时已然出生,存在一定关联?

………

刘询担忧皇后的身体,即便因天幕之事召见部分重臣,也是在皇后附近的宫殿。

故而卫士很快就押着淳于衍来到此处。

【刘秀:显为东闾氏侍婢,若霍光已将其扶正,休之!】

【刘弗陵:竟严重至此?】

“传大司马大将军妻入宫。”

刘弗陵要亲自询问显。

【朱元璋:毒妇,当诛!】

刘弗陵“嘶”了一声,撤回诏令。

不必问了。

毒妇。

天幕不能道以“谎言”,霍光之妻竟被后世传为“毒妇”!

此时的显瘫倒在地,不知发生了何事。

【刘彻:何至于此?】

刘彻极为好奇。

“毋婚”“休之”“当诛”,他倒是真想知道此女如何为后世诸多帝王所知。

【刘询:秦皇,多谢。】

刘询脸色铁青。

若非天幕之故,他今日就将失去他的发妻。

“霍光,后世认为你是大汉忠臣,朕不杀你。”

权衡再三,刘询终究没有问罪霍光。

他入继大统仅三年,朝中群臣心思各异。

霍光,是拥立他为帝之人。

此时倘若诛霍光三族,就是在自废手足。

“罪臣谢陛下!”

霍光重重叩首。

他是真的没想到,他的妻子竟敢与女医合谋,欲毒杀皇后!

“显为毒妇,腰斩弃市,其后徙边!”

霍光再度叩谢。

显之罪,可诛霍氏三族。

他的后代能够得以苟活,已经是陛下隆恩。

………

“病已,你为什么要谢秦皇?”

刘弗陵与刘病已面面相觑。

片刻后,刘弗陵肃容看向霍光:“你是休妻,还是由朕将其赐死?”

留名后世的“毒妇”显,或许谋害的是大汉皇室。

刘病已时期的皇室。

………

“赐死。”

刘彻语气平静。

毒妇,极有可能谋害的是刘询时期的皇室。

他是放过了“将”会给匈奴练兵的李绪,但他绝无可能放过谋害大汉皇室之人。

不将其族诛,已经是刘彻最大的让步。

………

刘秀不言“当诛”,是在乎民心。

武帝先前放过李绪,他身为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天幕]皇帝聊天群》 22-30(第7/22页)

汉室皇帝,就不能于天幕之上公然将显定死罪。他道出显的身份,就是想让显所在时期的汉皇处置她。

倒是没想到后世朱元璋竟会道出他之所想。

秦念之言,则分明是想要放过显。

倒也不奇怪。

这位秦皇崇法,且认定法不刑尚未犯罪之人。

【秦念:那你说说涉何出使朝鲜一事。】

【刘询:……】

第23章

原来迫害刘病已也很有趣啊!

秦念乐得不行。

刘询从知道霍光妻显有问题、到“多谢”之间只过去了很短的时间。

这么快的速度, 以这个群的扮演敬业度,不难猜出刘询正处于什么时间段——

许平君临产之日、被女医淳于衍下毒之时。

淳于衍被抓个正着,刘询才能从“天幕”的寥寥几句中迅速发现真相, 并向她道谢。

【刘弗陵:朝鲜一事,阿父亦是被涉何所蒙蔽,不是阿父刻意为之。】

刘彻眉头紧锁。

出使大宛的车令,交易不成就行挑衅之事,致使大汉不得不两度攻打大宛。

涉何又做了什么?

大汉也被迫攻打朝鲜?

可朝鲜又没有汗血宝马这样的国宝。

惠帝与高后执政时期,卫满朝鲜成为大汉外臣。

此后朝鲜不断侵吞周边小邑,疆域越来越大,已成隐患。

等到卫满之孙卫右渠继位,不仅不再入朝觐见, 甚至阻止真番旁边的小国入汉。

若不是匈奴才是心腹大患, 刘彻早就派大军攻打朝鲜。

【秦念:刘彻派涉何去劝谕不听话的朝鲜王卫右渠, 卫右渠不肯奉诏。涉何抵达浿水时,命车夫把护送他回国的朝鲜裨王长给刺杀了。】

【秦念:你爹派出去的汉使,怎么行事作风都这么别致啊?】

【刘弗陵:……】

刘彻寻思了一会,竟是气笑了。

一个车令无诏挑衅大宛。

一个涉何无诏刺杀朝鲜裨王长。

他派出去的汉使怎么就能跟他提拔的丞相那般, 都是些不可多得的“人才”?

【秦念:你说的“蒙蔽”, 是指涉何说自己“杀朝鲜将”, 你爹就信了,什么都不问就升他为辽东郡东部都尉?】

【秦念:这究竟是你爹被涉何蒙蔽,还是你爹跟涉何早有默契?】

史书记载,是刘彻听涉何说“杀朝鲜将”,“上为其名美, 即不诘”。

也就是说:刘彻因为涉何(杀朝鲜将)听起来很英勇, 就没有追究(他擅自动手的罪责), 还给涉何升了职。

这哪里是涉何蒙蔽汉武帝。

这分明是上梁不正下梁歪。

秦念才不相信汉武帝是被蒙蔽,理论上来说就算涉何杀的真是朝鲜将,汉武帝也应该追问一句“你为什么要杀朝鲜的将军”吧?

既不追问,也不追责,还给人升职,这不就是乐见其成?

【刘弗陵:……】

这次的沉默,是因为霍光也不确定先帝与涉何之间是否有“默契”。

所谓默契,就是不明说而暗中契合。

既然没有明说,霍光当然也就无法给出准确的答复。

“大将军,你认为以阿父的为人,会是与涉何早有默契吗?”

先帝逝世时,刘弗陵尚且年幼,他不确定阿父是怎样的人。

“望陛下恕臣不能作答。”

刘弗陵:“……”

他已经知道霍光的答案了。

………

刘弗陵的沉默,让刘彻知道涉何所为有可能出自他的授意。

于是刘彻也默然了。

一则他确实认为朝鲜已经成为祸患,早已有亡朝鲜之意。

二则涉何做的这件事,如果不是被秦念用来讥讽他,他还真不觉得是错。

朝鲜不肯奉诏,就已是逆贼。

刺杀逆贼怎能算是过错?

………

刘邦却是大笑不止。

显之事令他不喜,但说到刘彻的汉使——

刘邦倒是希望他派出去的汉使也是这般作风。

唯有强国的使臣,才能如此行事!

大宛之事,以大汉击破大宛、威震西域告终。

这朝鲜又会是什么结果?

【秦念:朝鲜怨恨涉何,就发兵袭杀了他。】

【秦念:刘彻,你猜你接下来会怎么做?】

【刘彻:刺杀汉臣,伐之。】

大宛国远且不知其兵力。

但朝鲜,小国也,毗邻大汉。

竟敢袭杀汉臣,不亡朝鲜何以立国威?

刘彻直接给出了答复。

就算是涉何先刺杀朝鲜裨王长又如何?

那也是朝鲜对大汉不敬在先!

【秦念:还挺有自知之明。】

【刘彻:……】

自知之明看似褒义,但出于秦念之口,刘彻当然知道这不是好词。

【秦念:元封二年秋,也就是十年后,你派楼船将军杨仆渡海、左将军荀彘出辽东郡,两路讨伐朝鲜,两将军也各打各的。】

【秦念:荀彘被堵在浿水过不去,杨仆不等荀彘到位,擅自领着七千人攻打王险城,溃败,十多天后才重新收拢溃卒。】

【刘彻:……】

刘彘没直接骂这两将军是废物,是因为荀彘是他的侍中,正随卫青在塞外征战,是他较为宠幸的将领。

两军虽“各打各的”,但两个方向夹击朝鲜,本就难以协同。

目前只能看出杨仆冒进,以至于溃败。

荀彘虽未能击溃朝鲜守军,但秦念也没提他战事不利。

【秦念:不过没关系,朝鲜是小国,虽然这两将军这仗打得丢人现眼,但大军压境足以吓跪卫右渠。】

【秦念:你派去的使者一到,卫右渠当即表示投降,让太子带着五千匹马与军粮来汉朝谢罪。】

【刘彻:……】

刘彻现在知道秦念为什么讥讽杨仆荀彘二人了。

杨仆溃败、荀彘进攻无果,卫右渠都愿意献马投降。

可见这两将军不需要进攻,只需陈兵边境,就足以恐吓朝鲜。

但他们不仅冒进,还一个溃败一个被堵在浿水!

果然是丢人现眼!

………

刘弗陵有点不忍看天幕。

他知道这后面还有更“丢人现眼”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天幕]皇帝聊天群》 22-30(第8/22页)

的事迹。

【秦念:但你派的汉使卫山是个奇才。人家太子带着一万手持兵器的民众要渡过浿水时,他和荀彘怀疑朝鲜人叛变,要求他们不要携带武器。】

【秦念:朝鲜太子则怀疑这俩是要骗他过去杀他,带着民众回去,不投降了。】

【刘彻:呵。】

没错,刘彻气笑了。

一万带兵器的朝鲜人要渡过浿水,卫山和荀彘居然不让他们过来?

哪怕是把人骗过来半渡而击,刘彻都当荀彘有点脑子。

浿水之战,朝鲜为守势,荀彘被堵在此处是因为渡河之战易守难攻。

一万朝鲜人渡河过来,就算是叛变,荀彘做好准备的情况下,难道还无法围而歼之吗?

【秦念:于是卫山回到长安就被你杀了。】

【刘彻:当诛。】

相比车令和涉何,卫山这个汉使蠢得出奇。

刘彻只觉自此以后,再无人愿意认领“奇才”一词。

欲要投降归顺的朝鲜,经过卫山的出使,竟是变成了负隅顽抗!

此等“奇才”,古所罕见。

【秦念:接下来荀彘总算攻破朝鲜的军队,渡过浿水直抵王险城西北,杨仆则于城南与荀彘会师共同攻城,几个月都没打下来。】

【秦念:因为他俩还在各打各的。】

【刘彻:他们不是已经会师了吗?】

【秦念:如会。会师了,但没完全会。】

刘彻只觉额角抽疼。

秦念的用词习惯虽与现今不同,但不难看出他说的是这两将军虽然会师,但并没有协同作战。

这都什么将领?

相比他们,李广利竟然都显得没那么无能了。

【秦念:杨仆先前溃败,士气不振,他就一心想招降朝鲜,和朝鲜的大臣暗中联系,只是还没有商谈出结果。荀彘之前打了胜仗,就竭力攻城,屡次联系杨仆一起进攻,但杨仆不愿意。】

【秦念:久攻不下,荀彘也想招降朝鲜,但朝鲜只想归附杨仆,于是他怀疑杨仆要谋反。】

【刘彻:……】

刘彻面无表情地看着天幕上两位将军的表现。

难怪小小的朝鲜能够负隅顽抗这么久,原来是他的两个将军竟是如此“会师”。

此时远在塞外的荀彘满脸通红。

他也不理解未来的自己怎能如此不智,实在有愧于大将军的教导。

【秦念:得知两将军意见相左,你就派济南太守公孙遂前去调和,允许他便宜行事。】

公孙遂只觉心惊胆战。

生怕未来的自己也辜负圣恩。

【秦念:荀彘先告状,说杨仆数次拒绝与他一同攻城,恐怕是要谋反。于是公孙遂召杨仆过来,把人绑了,将两军都交给荀彘统领。】

公孙遂绝望了。

他竟然听信荀彘一面之词,绑了正在与朝鲜大臣商议招降的杨仆?

【秦念:荀彘尽力攻打朝鲜,朝鲜的大臣杀死了朝鲜王右渠和继续抵抗的大臣成巳,向汉朝投降,此时已是元封三年夏。】

【秦念:在这对卧龙凤雏的努力下,虽然攻打了将近一年才攻下朝鲜,但朝鲜也从可能会继续依附的外臣,变成了汉朝可以直接管理的四个郡,这何尝不算是一种因祸得福呢?】

【刘彻:……】

开疆拓土,本该是值得喜悦的事情。

但在看完两位“奇才”的表现后,他竟然只觉松了口气。

总算是结束了。

【朱棣:此战之后,荀彘因争功弃市,杨仆冒进当诛,赎为庶人。】

秦念删掉刚刚打好的字。

朱棣抢了她的台词。

从结果来看,不难看出汉武帝对战果的极度不满。

秦念猜测是这场持续近一年的战争里,大汉的损失也不少,甚至远高于四郡之地带来的收获。

《史记》记载“左将军素侍中,幸”,可见荀彘是汉武帝的亲信。

另外荀彘是和公孙遂一起被诛,应该是汉武帝认为杨仆本可以与朝鲜大臣暗中达成协议轻取朝鲜。

秦念觉得公孙遂有一点冤虽然不多:

公孙遂不清楚战况,汉武帝又给了他便宜行事的权力,可当他便宜行事没达到汉武帝的要求,那也得死。

这场战争中出现的三个使者:涉何、卫山、公孙遂,一个都没活下来。

可见在汉朝当使者也很高危。

【朱棣:荀彘杨仆二人,怎能说是“卧龙凤雏”?】

秦念满头问号。

啊?

朱棣抢她台词只是想说这个?

呃……倒也正常。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明成祖很有可能知道卧龙凤雏代指诸葛亮和庞统。

突然看到她将荀彘杨仆与这两位并论,会感到疑惑才是正常。

【秦念:后世对“卧龙凤雏”这个词的用法有所变化,当然,卧龙与凤雏这两位本人依旧备受推崇。】

朱棣还以为后世是在像贬低儒家那般贬低诸葛亮与庞统。

原来只是“卧龙凤雏”这个词有所变化。

【朱棣:什么变化?】

【秦念:现意是“有卧龙的地方,必有凤雏”的衍生。】

【朱棣:……】

刘彻嘴角抽了下。

“卧龙与凤雏”指的是后世两个备受推崇的人,这两人或许如萧何张良般同出一时。

但秦念用于评价荀彘杨仆的“卧龙凤雏”,指的却是“有荀彘这样的人的地方,就会有杨仆这样的人”。

后世人说话都是秦念这般?

【秦念:刘彻,其实派楼船将军对朝鲜作战,是华夏史上首次大规模海上登陆作战,本该有着略次于封狼居胥的开先河之功——可惜登陆首战即溃败,变成一般不会被提及的寻常历史。】

【刘彻:……朕知道了。】

刘彻恨得牙痒。

唯一值得庆幸的事情是此战尚未发生。

他还有机会更正错误。

这是开先河之功!

刘彻并未将责任全部归咎于杨仆。

“卧龙凤雏”、“各打各的”的根源,是他没有确立指挥权。

这是首次海上登陆作战,他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误以为二者既然不能互通,就无需确立主将。

秦念如此详细解释战争经过,正是为了助他意识到这个问题。

虽然说话实在难听。

【秦念:继续说你的汉使。车令、涉何,这两个汉使已经很抽象了。】

【秦念:但最抽象的还得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天幕]皇帝聊天群》 22-30(第9/22页)

是安国少季。】

第24章

【刘彻:……他又做了什么?】

看到安国少季的名字, 刘彻就想到了南越。

十六年前,闽越国攻打南越国,南越王赵眜向刘彻求助。

刘彻派兵平定闽越之乱, 让赵眜来长安朝见。

赵眜不敢前来,将太子赵婴齐送来长安,成为他的侍卫。

三年前赵眜病重,赵婴齐请求返回南越,刘彻放他回去继承南越王之位。

赵婴齐早年在南越有妻并生长子赵建德,到长安给他当侍卫的时候,又娶邯郸樛氏女子为妻,生下次子赵兴。

继位后赵婴齐上书立樛氏为王后,赵兴为太子。

刘彻准了。

而安国少季……与尚未为齐姬的樛氏有旧情。

所以见到秦念提及安国少季, 刘彻立即就怀疑是南越有变。

【秦念:元鼎四年, 也就是六年后, 赵婴齐死后赵兴继位。这时的南越王年幼,是樛太后辅政。你想让南越从藩属国变成诸侯国,就派安国少季出使南越。】

刘彻不想让秦念继续说下去。

但不知为何,又有点想知道后续。

【秦念:赵婴齐在长安给你当侍卫的时候娶了樛氏, 而樛氏婚前与安国少季有旧情——这是你派安国少季去南越的理由吗?】

【刘彻:……】

史书并没有记载汉武帝对于安国少季与樛氏的关系是否知情。

但秦念认为他知道。

因为安国少季死在这次出使过程中, 而《史记》记载“太后自未为婴齐姬时, 尝与霸陵人安国少季通”。

那么大概率在他出使之前,司马迁就知道他与樛氏的旧情。

史官知道的事,汉武帝没理由不知道。

比起不知情的情况下恰好选择安国少季作为使者,显然汉武帝刻意为之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这串省略号,表明刘彻的扮演者对此有着同样的看法。

既然如此有默契, 那秦念当然要加点节目效果:

【秦念:所以这事不能算安国少季抽象, 是你故意的?】

“朕如何知道此事!”

刘彻矢口否认, 但此言被天幕认定为“谎言”。

安国少季坚强地看着天幕,假装感受不到周边人的目光。

而刘彻治下百姓皆惊。

南越王的王后曾与安国少季有旧情?!

陛下竟然知道此事?

陛下竟然还因此派安国少季出使南越?

令刘彻更加无语的是,他一直在不断来回波动的民心竟然因此上窜一截。?

他治下的汉民是怎么回事???

………

“阿父应不知此事!”

刘弗陵尝试为阿父辩解,但纯属雪上加霜。

因为他的话被天幕认定为谎言。

刘弗陵苦着脸,本以为自己的民心会因谎言下跌。

然而出乎他的意料,竟是与阿父一样不跌反升。??

刘病已:“……”

他倒是不觉得奇怪,毕竟他算得上长于市井之中。

对黔首有所了解。

但以如此直观的方式看先帝与陛下上涨的民心,刘病已还是对将来多了一分惆怅。

………

刘邦抚掌大笑。

这刘彻,有乃公之风!

………

刘启则是哭笑不得。

他完全不知道该如何教导彻儿。

于礼,太子此举显然不合。

但于国……

咳。

【刘彻:这不重要,说后事!】

秦念迟迟不言,刘彻坐立难安。

只能绷着脸转移话题。

【秦念:安国少季来到南越后,果然和樛太后旧情复燃。】

安国少季:“……”

他的名声是彻底没有了。

【秦念:奉旨偷情,也算是古今头一遭。】

【刘彻:……】

刘彻不怎么在乎民心,但非常在乎名声。

现在却是民心榜排名不断上涨,但名声扫地。

这事他都还没做,凭什么将此事算在他头上?

但刘彻没有出言反驳。

他怕天幕再判定为谎言,直接将“朕以后不会这么做”变成“朕就是想这么做”。

【秦念:大半个南越都知道太后与汉使偷情,南越人大多不愿意依附太后。樛太后害怕发生动乱,极力想要归附汉朝以得到庇护。】

至于为什么传得大半个南越都知道?

秦念怀疑是南越丞相吕嘉干的。

他反对南越归附,这是动机。

吕嘉辅佐过三代南越王,根基深厚,也有实力让太后偷情一事传得大半个南越都知道。

其实换个角度,王弱臣强,樛太后想要归附汉朝也不一定是因为安国少季,也有可能是想自保。

毕竟赵婴齐的长子赵建德是南越女子所生,樛太后却出身邯郸。

她势单力薄,自保的最佳方式就是依附大汉。

【刘邦:那南越是否因此归附?】

【刘彻:……】

刘彻不敢置信地望着天幕。

被秦念笑话,他还能观察其所言,伺机反击。

可如今高祖皇帝在做什么?

【秦念:差一点就兵不血刃地收复南越,可惜这安国少季只有偷情的胆子,却没有杀人的气魄。】

收复?

刘邦觉得这个词用得有些奇怪。

始皇帝取岭南之地,秦亡之后赵佗自立为南越武王。

不管怎么说,于秦念而言,都不该认为刘彻欲取南越为“收复”。

秦念将代秦之汉视为正统?

这个解释实在离谱,刘邦不敢有如此设想。

或许只是口误。

从刘弗陵言刘彻被涉何所蒙蔽未被天幕视作谎言来看,天幕判断谎言的方式是“论心”。

口误大约也不会被视为谎言。

刘邦可不会就此事“纠正”秦念的用词。

正相反,有后世秦皇“收复”之言,极利于大汉攻取南越!

于是他果断继续延续这个话题。

【刘邦:出了什么差池?】

刘彻面无表情。

既然未能功成,且此番天幕在赵婴齐还没死的时候提前曝光安国少季与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嫡女归来:逆天小毒后 琥珀色蔷薇 坐怀岂能不乱 继承饭馆,火爆全网 带着豆丁点灵力开饭馆[美食] 富江系女主与蛊王交往之后 当卷王穿到信仰世界 她是贵族学院的路人甲 被权贵轮番精养 白月光重生十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