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好人有好报(2 / 2)
并硬生生地通过法律程序,在其他人都不看好这个楼盘的情况下,将合作方的那一半股份买了下来。
同时这个楼盘也顺理成章地从原本的安泰枫林,正式更名成了现在的“仁信府”。
房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履行了自己作为开发商的责任。
但这并没有对他们楼盘的销售起到任何的帮助。
这两年卖房本就困难,不少炒房客前几年买的房子都在降价出售,然后又何况是房家这片周边设施完全没有跟上的小区。
开发商中,虽不乏经验老到的老牌房企,可在房地产上行的那些年,贸然跟风入局的中小型房企也不在少数。
尤其是这些过度相信房地产上行的企业,他们对楼盘的建设规划和市场分析,都远不及那些老牌房企。
他们的建设大多是过于激进的,因此一旦城市建设的速度放缓,他们周边的配套根本来不及跟进。
可偏偏这些中小型的房企的目标受众,就是这些刚需的打工人。
学区,医疗,交通,商业娱乐……
买房不是小事,虽然大家都希望能够花小钱买到便宜实惠的房子。但也没有人会完全不顾及周边的居住体验。
何况眼下他们周边的好几个楼盘已经停工。
虽然还没有正式烂尾,但这样一个风雨飘摇的周边配套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家京郊有片楼》 1、好人有好报(第2/2页)
,显然不足以支撑买房客的信心。
他们虽敬佩房家人的担当,但一码归一码,没有人会因为感动而把一家人多年的积蓄,砸在这样一个明显缺乏居住体验与未来的楼盘。
退定金,退房,即便“仁信府”的工程一直在稳定推进。
但看着周边的一片“荒芜”,打工人是真的赌不起这个未来。
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开发商能做到这一步,就已是仁至义尽的时候。
房家竟然又一次超越了所有人的想象。
原本在自家建材公司干得风生水起的房爸房妈,直接在爷爷决定将公司变卖的同时,转来仁信府干起了物业。
从事一线教育40年的退休奶奶田雅音,在小区北门办起了幼儿园。
开了20年连锁超市的大伯房晨宁,在小区南门开起了超市。
就连在国外留学的小姑房月宁,也在得到消息后立刻放弃自己服装设计师的梦想,转行去学了装修设计。
还有房家出事时正值高考这一关键节点的房暖暖,也在家人的表率下,下定决心选择了中医这个专业。
要知道以她当时的成绩,完全可以报考大多数人眼中,更加吃香的临床医学。
但房暖暖却毫不犹豫地放弃了自己原本目标首都三甲医院的人生规划,转而报考了首都的中医学院。
起初她的这一决定,是真的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对。
但房暖暖很清楚家里的情况,已经没有当年那般阔绰。
她们家的确不是穷人,但一家东北小建材公司要吃下这么一大片楼盘可不是什么小事儿。
家里人是供得起她上大学,但之后呢?
一个临床医学的学生,要多少年才能脱离家庭的资助。
学医,考研,规培,读博……
在首都的高消费下,就算家里人愿意供她,她也没办法心安理得地在全家人一起努力收拾烂摊子的情况下,一个人去当那个还不知需要家里人扶持多少年的“饭桶”。
她想过了虽然中医同样需要时间,但她只要努力,就可以在大学毕业并工作五年后,在小区门口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小诊所。
虽然这个时间同样很漫长,但她们可以通过免租金的方式,吸引其他更有经验的中医来代掌诊所。
她可以在诊所里面实习,并在学成后正式接手。
虽然这样的中医诊所肯定比不上医院的医疗水平,但多多少少也能算是个配套。
而且她还想着说以她们这个郊区的位置,未来大概率是很多本地中老年人,养老的发展方向。
这种时候,她多学点适配中老年人的中医理疗。
平日里看看小病,然后再在小区周边居民,需要去大医院时帮忙做做应急处理。
这就是房暖暖给自己未来的规划,也因此从大一入学开始,她就四处寻找愿意招在校学徒的医馆。
两年的时间,她就像是又经历两年高三一样,把自己熬成了卷王。
白天上学,放学后坐地铁来医馆值夜班。
从打杂到前台,再到护工,以及眼下被正式收徒的小助理。
房暖暖用实际行动得到了馆长秦鹿鸣的认可。
甚至还在他已经明确关门弟子的情况下,晋升成了他退休前理论上的“最后一位弟子”。
房暖暖至今都还记得秦馆长收自己为徒的那一天,包括房暖暖自己在内所有人惊讶的表情。
要知道那个时候,所有人都以为已经收关的秦鹿鸣,会让房暖暖拜入新馆长,也就是他儿子秦恒广的门下。
结果……
秦鹿鸣:“不好意思,门没关严,再关一次。”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