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何止(73)(1 / 2)
<div style="height: 0px;">
第75章 何止(73)
文殊从未做过这麽真实的梦,他一个人骑马回到帝都,头顶是湛蓝的天光,帝都高大的城门为他打开,城裏空无一人,文殊不觉得奇怪,他跑到宫裏,宫裏也没有人,文殊找遍每一处宫室,也没有找到玄清,他心急如焚,想他到底去了哪裏。
恍惚间,文殊走回大庆殿,这次大庆殿裏人满为患,人人都披着白麻,文殊慌了,他挤进去,挤到最裏面,裏面没人了,偌大的殿宇裏,只放着一尊棺椁。
文殊猛地醒过来,林平在旁道:“殿下醒啦,可觉得不适吗?”他坐起来,扶着头喘了一会儿,问道:“什麽时辰了?”
林平道:“快子时了。”
文殊下床,推开房门,门外果然立着两个侍从,其中一个有些眼熟,文殊打量他们片刻,问道:“陛下派了多少人来?”
眼熟的那人答道:“回殿下,来了百人。”
“何人带领?”
“在下锦衣卫千户周博,由我带领。”
文殊心道怪不得有些眼熟,千户虽只是五品官,不过整个北镇抚司也只有十四个千户,文殊对他有些印象,这人有些迂,从来是听命行事,忠心不二,难怪玄清选他来。
文殊又问:“你们家人在哪儿?”
周博道:“帝都。”
“陛下可告诉过你们要留在这裏多久?”
周博道:“陛下自有圣断。”
“那就是没说了,若你们不能回京,你们的家人该怎麽办?”
周博迟疑了片刻:“待战事平定,卑职接她们来苏州。”
文殊目光沉沉,问道:“能来得及吗?”
周博沉默片刻,不知如何作答,文殊冷哼一声,关上门回到房中,林平端着碗冒热气的白粥走过来道:“殿下吃点东西吧。”
文殊摆摆手道:“不了,你之前说这是什麽地方?”
林平道:“苏州随园,陛下有心,此处同王府相似,隔两条街就是夏府的园子,殿下若觉得闷,可去那裏看看。”
文殊哪有这个心情,正想着该怎麽回帝都,忽见妆台上放着个信封,过去拿起来看,信封上没字,信纸上不细看也知是玄清的字跡。
林平走过来道:“这是在殿下的衣物裏发现的。”
文殊记起这应该是他往自己怀裏塞的东西,他侧头对林平道:“你先回去歇着吧,明日再过来。”
林平嗳了一声,叮嘱他吃点东西后出去了,文殊坐下,抽出信细细看了,玄清写:“卿卿爱妻如晤,想清和阅此信时,已到苏州,江南冬日湿冷,勿忘添衣……”
我知道你要生气的,所以乞求你看完再怨我,我也不愿与你分隔两地,但如今国事未定,山河飘摇,我所顾念的唯你一人之安危,若你不安,我亦难安。
文殊看到此,心中有些酸楚,玄清后面又写他对秦王和蒙古的谋划,这次他说的很全,提到他不愿错过这次机会,一举平定蒙古三部,只是这样的话,也许没办法陪他终老。
他是不怕死的,只恨天不假年,不能让他回报文殊的好,所以至少他要护好文殊下半辈子无虞,他求文殊別生他的气,要是运气好,能活着,他就来接文殊回去,到时候文殊怎麽撒气都好。
文殊看罢久不能言,只觉痛彻心扉,就算玄清要死,自己也该在他身边,玄清怎麽能把他一个人送到这裏?
又想他堂堂皇帝,总是言而无信,答应的时候好好的,到头来还是瞒了他这麽多。
文殊捏着信纸,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当务之急是回京,身边这些人是指望不上,只能看夏家愿不愿意帮他。
翌日,文殊一早换了衣服出门,周博派了两人随行,夏家提前得了他要来的消息,天未亮就洒扫庭院。
文殊到时夏家如今的当家,夏仲的哥哥夏伯已等候在堂中,文殊同他不曾见过,寒暄几句后说要看看夏府的园子,两个锦衣卫本想跟着,但被文殊要求在大堂等候,两人不敢与他起冲突,只得听命。
夏伯原也当官,只是一直在地方上当差,不如夏仲出头,致仕后回乡操持家业,如今夏氏一门的荣辱都在夏仲一家身上。
夏府裏奴仆众多,走到哪裏都有人伺候,两人走到一处水榭中,文殊撩了袍子坐下,问道:“不知陛下给了舅舅什麽旨意?”
夏伯道:“宫裏的內官说殿下到苏州暂住几月,叫我们好生照料,莫漏了殿下的行跡。”
文殊垂下眼,说道:“如今的朝中局势还有陛下的身体想必舅舅有所耳闻,我不瞒舅舅,陛下确实不太好,如今大厦将倾,他送我来此固然是照顾我,但他一人在帝都撑着,我实难放心,若真有什麽变故,陛下身边无人托付,我……我真是追悔莫及。”
夏伯在接到旨意时就想了许多,文殊和夏氏有千丝万缕的关系,送他到苏州绝对是保护的意味更浓,只是文殊现在同他把话说开又是什麽意思?
文殊接着道:“舅舅若奉旨将我藏在苏州,于国于家都没有益处,望舅舅能帮我回到帝都,现在一味忠心便是愚忠,不是真的在帮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