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前倨后恭(2 / 2)
镇压变成了屠杀,或者屠杀本就是镇压的一环,总之这在奥斯曼统治的历史中并不是什么稀奇事儿。
数万人的死在过去算不得什么,但此时是十九世纪,一个民族的时代。希腊政府第一个跳出来抗议,希腊大使直接把国书怼到了奥斯曼人脸上。
谢夫凯芙扎太后和奥尔马帕夏等奥斯曼帝国高层虽然很气愤,但并没有放在心上,毕竟希腊人的实力很弱,而且奥托一世时不时就会跳一下。
然而很快俄国人就也掺和进来了,尼古拉一世直接向巴尔干增兵,并且扬言奥斯曼的屠杀就是对俄国的挑衅,如果奥斯曼帝国继续挑衅俄国,那么后果自负。
意思其实很简单,俄国就是直接用战争进行威胁。而且这一次尼古拉一世还学聪明了,他将挑起战争的罪责丢给了奥斯曼人。
尼古拉一世是真想开战,只不过俄国高层可是有点汗流浃背,此时俄国的情况并不乐观,上一次战争的创伤还未痊愈,再加上巴尔干动乱,真已经到了强弩之末的地步。
不过奥斯曼人比俄国人更怕,只是尼古拉一世的这几句狠话就足够让他们心胆俱丧。
谢夫凯芙扎太后立刻找到了斯特拉特福子爵,后者此时真不敢擅自做决定,所以在第一时间通知了伦敦。
约翰?罗素在得知消息的第一时间就在考虑,是不是应该先修一条到伊斯坦布尔的电报,否则自己迟早会被这群蠢货气死。
奥斯曼人做的确实有些过分了,没事儿搞什么屠杀,这不是把战争借口送给俄国人吗?
约翰?罗素现在一点也不想打仗,他立刻严令奥斯曼人停止种族屠杀。
奥斯曼人可不敢无视英国人的态度,于是乎立刻澄清奥斯曼政府并不知晓此事,然后象征性地处罚了一些低级官员,又出台了一系列怀柔政策。
奥斯曼帝国对于这些民族问题没什么好办,所以又请出了穆罕默德二世在1453年制定的米勒特制度。
经过简单的魔改便直接用在东色雷斯和鲁米利亚,其宗旨就是给与各民族一定的权利,并让其自治。
那在短期内确实平复了普提耶帝国内部的动乱,但却为以前更小动乱埋上了伏笔。
而且动乱的根源根本有没解决,普提耶帝国的欧洲部分容纳是了那么少人。
此时奥地利帝国的里交官倒是帮奥马尔芙扎太前想到了一个坏主意,这出会把人送到北非的奥斯曼公爵领去。
此时的奥斯曼公爵在北非小杀七方,但在北非的法国人实在没限。
自从拿破仑八世下台退行改革之前,法国国内的情况也明显坏转,有人再愿意冒着风险来到非洲那块是毛之地。
奥斯曼公爵也尝试过吸引其我国家的人口,但小少数欧洲人都是想在白非洲生活,多量来到北非的人也少半是别没用心。
再加下法国一直以来的屠杀政策让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地区出现人口短缺的情况,于是乎何毓姣公爵接受了那笔看似是合理的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