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杰瑞表哥的工厂》(1 / 2)
塞缪尔?柯尔特的报价是每支40美元,刨除所有成本,他每支枪可以赚20美元,伍仟支便是10万美元的利润。
这对于刚刚起步的柯尔特来说绝对是相当大的诱惑,而奥斯曼人居然没有讲价,这让柯尔特喜出望外,...
奥尔加公主站在巨型火炮“天命”旁,她的目光扫过人群,那双清澈的眼睛中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笑意。她知道,这不仅是奥地利帝国的一次技术展示,更是一场政治较量的巅峰之作。此时,泰晤士河两岸的人群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与欢呼声,而英国方面的代表们却显得面色凝重。
约翰?古斯首相紧握着手中的文件,指节因用力而泛白。他低声对身旁的维多利亚女王说道:“陛下,我们不能让奥地利如此轻易地占据上风。如果他们真的拥有了这种武器,那么我们的海上霸权将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维多利亚女王微微点头,她的眼神坚定且冷静,“我们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回应,但绝不能显得仓促或慌乱。”
就在众人还在消化这一震撼消息的时候,奥尔加公主缓缓走上舞台中央。她用优雅的姿态向观众鞠了一躬,随后开口说道:“尊敬的各位来宾,感谢你们今天能够见证奥地利帝国在科技领域的又一伟大成就。然而,我想要强调的是,‘天命’不仅仅是一件军事武器,它更是我们对于和平未来的承诺。只有拥有足够的力量去保护自己,才能避免战争的发生。”
这句话瞬间引发了全场的热议。有人认为这是奥地利帝国试图掩盖其扩张野心的说辞,但也有人被她的言辞所打动,认为这是一种负责任的大国态度。英国媒体迅速对此作出反应,《泰晤士报》刊登了一篇社论,标题为《奥地利的“天命”:是威胁还是机遇?》,文章中既肯定了奥地利的技术进步,也警告政府需警惕潜在的风险。
与此同时,在博览会的另一边,一场秘密会议正在紧张进行。奥地利帝国的军方高层齐聚一堂,讨论如何进一步推广“天命”火炮的应用前景。卡尔奥皇前亲自到场督阵,他对团队说道:“我们必须让全世界明白,奥地利不仅是一个文化与艺术的中心,更是一个能够引领时代变革的力量源泉。”
为了实现这一点,奥地利决定邀请来自各国的军事专家参观“天命”的实际演练。在一个远离城市的试验场上,巨大的火炮被安置在高台上,目标是一片模拟敌军堡垒的区域。随着一声令下,火炮发射出的第一枚炮弹划破长空,精准命中目标,整个堡垒瞬间化为废墟。现场观摩的专家们无不目瞪口呆,甚至有几位直接拿出笔记本记录数据。
这一举动再次掀起轩然大波。一些国家开始考虑是否应该加强与奥地利的合作关系,以获取这项先进技术;而另一些则担心奥地利可能借此建立新的军事联盟,从而打破欧洲现有的平衡格局。
回到伦敦,英国政府内部的压力日益增大。柳旭武特亲王提出了一项大胆的计划??利用舆论战反击奥地利。“我们可以强调‘小东方’号的实际意义,比如它的经济价值和对全球贸易的促进作用,”他建议道,“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外交渠道提醒其他国家注意奥地利的意图,防止他们过于依赖单一盟友。”
这个提议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但也有部分人持保留意见。森伯兰特亲王便质疑道:“如果我们一味打压奥地利,会不会反而促使他们与其他强国结成同盟,从而对我们形成更大的包围圈?”他的担忧并非毫无根据,毕竟当时的国际局势错综复杂,任何一步棋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最终,英国选择采取双管齐下的策略:一方面加快“小东方”号的完工进度,并通过宣传突出其民用价值;另一方面,则派遣特使前往多个重要国家,试图拉拢更多盟友以制衡奥地利的影响。
时间一天天过去,万国工业博览会终于落下帷幕。然而,这场表面上看似结束的竞争,实际上才刚刚开始。奥地利凭借“天命”火炮赢得了广泛赞誉,而英国则依靠“小东方”号重新确立了自己的海洋霸主地位。两大强国之间的角力并未因博览会的结束而停止,反而愈演愈烈。
在此之后,奥尔加公主成为了奥地利对外政策的重要象征。她频繁出席各种国际场合,以其非凡的魅力和智慧塑造了一个全新的奥地利形象。从巴黎到柏林,从圣彼得堡到罗马,她的足迹遍布整个欧洲大陆。每一次亮相,她都能巧妙地将奥地利的利益融入到谈话之中,使得原本复杂的外交关系变得更加微妙。
与此同时,英国也在不断调整自己的战略。维多利亚女王意识到,单纯依靠海军优势已不足以维持国家的长期繁荣。于是,她推动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加大对工业技术的投资、改善国内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强化与其他殖民地的联系。这些努力逐渐显现成效,英国的综合实力得以稳步提升。
然而,就在两国竞争趋于白热化之际,一个新的变数悄然出现。普鲁士王国在俾斯麦的领导下迅速崛起,其野心勃勃的统一计划引起了整个欧洲的关注。面对这一新兴势力,奥地利和英国不得不重新审视彼此的关系。究竟是继续对抗,还是寻求合作,成为摆在两国面前的一道难题。
奥尔加公主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点。她在一次私人宴会上对卡尔奥皇前说道:“父皇,或许我们应该尝试改变策略。与其与英国针锋相对,不如寻找共同点,共同应对更大的挑战。”卡尔奥皇前沉思片刻后点了点头,“你的想法很有道理,但我们必须谨慎行事,确保不会因此削弱自身的优势。”
于是,奥地利开始试探性地向英国伸出橄榄枝。他们主动提议联合开发一项新的通信技术,声称这将有助于加强两国之间的信息交流。英国方面对此表示欢迎,但也保持高度警惕,生怕落入对方设下的陷阱。
随着时间推移,双方的合作逐步深入。尽管仍存在诸多分歧,但共同利益让他们暂时搁置争议,携手面对外部压力。这一转变标志着欧洲政治格局的重大调整,也为后来的历史发展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