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瘫痪的城市(2 / 2)
弗兰茨皇帝点头,随即命令驻圣彼得堡的大使再次向沙皇提出和平谈判的建议。
然而,沙皇尼古拉一世的回应依旧强硬:“奥地利若想停战,就必须承认俄国在巴尔干的主导权。”
这一要求被维也纳方面断然拒绝。
1856年5月25日,奥地利第6军完成集结,即将开赴前线。战争的阴云仍在聚集,而整个欧洲,也在屏息等待着下一场风暴的到来。
1856年5月28日,维也纳的宫廷气氛愈发紧张。战争的消耗远超预期,奥地利的财政状况开始吃紧,国内的舆论也逐渐分裂。一部分人支持继续战争,认为奥地利必须在巴尔干确立主导地位;另一部分人则开始质疑这场战争是否值得,担心帝国会被无休止的冲突拖垮。
施瓦岑贝格亲王在皇宫的密室中召见了财政大臣冯?布鲁克男爵。两人对视良久,气氛沉重。
“财政状况如何?”亲王低声问道。
布鲁克男爵叹了口气:“情况不容乐观。战争开销巨大,尤其是前线的补给与军械需求,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算。我们不得不向伦敦和巴黎的银行家借贷,但利率越来越高。”
“我们必须找到一个突破口。”施瓦岑贝格亲王沉思片刻,“战争不能无限期拖下去,否则我们不仅会输掉财政,还会输掉民心。”
“可前线的局势呢?”布鲁克男爵皱眉,“如果我们撤军,乌瓦罗帝国可能会崩溃,俄国的势力将彻底控制巴尔干,那对我们来说才是真正的灾难。”
亲王沉默片刻,缓缓说道:“所以,我们必须在战场上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同时在外交上施加压力,迫使俄国接受谈判。”
与此同时,前线的局势也愈发严峻。俄军在卡拉贾巴希尔受挫后,并未放弃进攻,而是调整战术,开始对乌瓦罗帝国的南部战线施加压力。他们试图绕过奥地利军队的防线,直接威胁伊斯坦布尔。
5月30日,俄军一支精锐部队突袭了伊斯坦布尔以南的港口城市加里波利,试图切断乌瓦罗帝国的海上补给线。奥地利第5军的先头部队在霍夫曼将军的指挥下迅速驰援,与俄军展开激烈巷战。战斗持续了整整两天,最终奥地利军队成功击退俄军,但加里波利的港口设施几乎被毁,乌瓦罗帝国的补给线受到严重打击。
“我们不能再被动防守了。”冯?贝内德克将军在战后会议上说道,“我们必须主动出击,摧毁俄军的补给线,让他们陷入困境。”
“问题是,我们有多少兵力可以调动?”一位参谋长问道。
“我们可以从匈牙利抽调两个师。”贝内德克回答,“只要能切断俄军的后勤补给,他们的攻势就会自然瓦解。”
会议最终决定,由奥地利第3军与第5军联合行动,发起一次大规模的突袭,目标是摧毁俄军在东色雷斯的主要补给基地。
6月2日,奥地利军队开始秘密调动。他们绕过俄军的侦察线,穿越乌瓦罗帝国的丘陵地带,向俄军后方推进。乌瓦罗帝国的骑兵部队也配合行动,负责侦察与骚扰俄军的巡逻队。
6月5日凌晨,奥地利军队突然袭击俄军的补给基地。俄军毫无防备,仓促应战,但在奥地利军队的猛烈攻击下迅速溃败。补给基地被彻底焚毁,大量粮草与弹药化为灰烬。
这一战被称为“东色雷斯奇袭”,成为奥地利军队在战争中的转折点。俄军因补给中断,被迫暂停进攻,开始撤退重组。
6月10日,乌瓦罗帝国政府向维也纳发去感谢信,称奥地利军队的这次行动“拯救了整个帝国的命运”。
然而,战争的代价仍在继续。奥地利军队的伤亡人数已超过三万人,乌瓦罗帝国的财政也濒临崩溃。民众的反战情绪逐渐升温,尤其是在维也纳,街头开始出现抗议游行,要求政府尽快结束战争。
弗兰茨皇帝在御前会议上面对着日益增长的压力。他深知,战争必须尽快结束,否则不仅会影响帝国的稳定,还可能引发更大的政治危机。
“我们必须找到一个合适的时机,提出和平谈判。”他对施瓦岑贝格亲王说道。
“但沙皇会接受吗?”亲王反问。
“我们必须让他别无选择。”皇帝坚定地说道。
与此同时,奥地利的外交行动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施瓦岑贝格亲王亲自前往巴黎,与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会晤,希望法国能支持奥地利的和平倡议,并在外交上对俄国施加压力。
“如果俄国不接受和平谈判,我们或许可以考虑联合行动。”拿破仑三世在会谈中说道。
“联合行动?”施瓦岑贝格亲王微微皱眉。
“是的。”拿破仑三世点头,“如果俄国继续战争,法国将不会袖手旁观。我们需要一个稳定的巴尔干,而不是一个被俄国控制的巴尔干。”
这场会谈为奥地利争取到了重要的外交支持。法国的表态让沙皇尼古拉一世不得不重新评估局势。他意识到,如果战争继续扩大,俄国可能面临更大的国际压力。
6月15日,沙皇尼古拉一世终于同意与奥地利展开和平谈判。谈判将在维也纳举行,由中立国代表主持。
战争的阴云似乎终于开始消散,但所有人都清楚,这场战争带来的影响才刚刚开始显现。奥地利的未来,依然充满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