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赢政:我儿有大帝之姿!气吞万里如虎!(1 / 2)
今日大军出征。
赢政特意携群臣观来礼,也是为了送别扶苏远赴边疆。
不过观礼的不仅仅是他们。
咸阳城城门大开。
无数百姓都聚集在城内外,当他们见到城外屹立的大军之后,全都倍感震惊。“好生威武霸气的军队,这是公子的亲军吗?”“听说这是公子亲手练的一支队伍。”
“看起来是很精锐……但感觉着人数有点不够的样子,匈奴可是有几十万大军啊。”“兵在精而不在多!你懂什么!”
“没错,有公子在必能大破匈奴、为那些死去的将士和百姓们雪恨!”“快看那边!公子来了!”“太子殿下来了!”
人群忽然喧闹起来,纷纷看向城内。
只见扶苏在一队亲卫的簇拥下,向着城外策马而来。
今日的扶苏和平日截然不同。
他没有着太子少君服饰,而是一身戎装,黑甲红披、英气勃勃。
少了分儒雅,却多了分锋锐!
便是在他左右两侧随行、身材高大威武不凡的蒙毅与项羽,也被扶苏的气场完全压了下去,只能沦为陪衬。
见到扶苏出现,百姓们更加沸腾!
扶苏贵为太子却要御驾亲征、带兵去镇压匈奴,怎能让他们不激动?
街道两侧的百姓都在欢呼扶苏的名字,一个个无比振奋。
而在赏碧阁的阁楼之中。
李师师也在窗边看着这一幕。“殿下……”
李师师望着身披戎装、英气非凡的扶苏,眼神复杂。
但她只能在心中默默恭祝扶苏。
此行远赴大漠边疆,能够凯旋而归。
扶苏在欢呼声中一路出了咸阳城,然后在万众瞩目下,一步步登上那三丈点兵台。“咚――!”“咚――!”“咚――!”
伴随着扶苏登台,厚重的鼓声响起。
城门楼上,有大汉拿着儿臂粗的鼓槌敲响了虎皮大鼓。
沉重的鼓声仿佛敲在所有人心头。
一步一响,直到扶苏步上点兵台后,鼓声才戛然而止。
“参见殿下――!”
三千无衣军齐齐向扶苏单膝而跪!
他们的动作整齐划一,标准得如同一个整体,格外令人震撼!
全场寂静,只有风声呼啸。
扶苏的目光从在场每一个士兵的身上扫过,然后缓缓开口:“秦历五年秋,匈奴袭我长城边关,屠杀十余村镇,死伤三千四百八十九人。”
“秦历六年春,匈奴再犯,屠我百姓与将士共计七千两百余人。”
“秦历七年春,匈奴又至,越过长城于我边关境内纵横肆掠,烧杀抢掠,死伤过万。”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
扶苏没有说其他什么话,只是详细地、一笔笔地,将匈奴在边疆所犯下的累累罪行给说出来。
时间、地点、死亡人数。
全都一清二楚。
而当扶苏念着这一段段充满血与泪的边关往事。
在场的所有人,无论咸阳的百姓还是城墙上观礼的文武百官,一个个脸上无不充满了悲恸与愤懑之色。
那些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们更是恨不得能马上提刀上阵,将那些万恶的匈奴人全部都屠杀殆尽!
以此方舒心中那一口恶气!
世人皆知匈奴人凶恶,但又有谁真的体会到过?
他们都在咸阳城王都里。
都在君王脚下,不会有那种危险。
真正遭罪的是那些边关百姓,每年都要遭到匈奴人的掳掠!
边关时不时传回匈奴来犯的消息,这对于百姓们百姓们来说已经习以为常了,除了愤怒地骂上几句外,更多的是麻木。
但是如今扶苏一笔笔地将匈奴人在边境犯下的罪行全部说出来,才让他们真正意义上知晓一件事。
那些数字不仅仅是数字。
更是一条又一条鲜活的性命、是与他们同样的大秦子民!
是一笔笔累累血债!“匈奴该灭。]!”
便是嬴政也罕见地怒形于色。
身为大秦的君主,他对那些百姓的死亡才更感心痛,那都是他的子民!
却亡于异族的屠刀下!
百官们都沉默了,但此时此刻他们的心情都是与嬴政相同的。
那便是杀灭匈奴!
“……就在两月之前,匈奴人再次袭我边关城池,屠杀关城上下近万人口!”
“匈奴凶恶,自我大秦定国以来,屠戮抢掠我大秦子民总计八万五千六百人!我边关将士战死四万三千九百人!”“此乃血海深仇,不共戴天!”
扶苏蓦然睁眼,眼中的杀气与锐气仿佛能凝成实质。“非我大秦将士不强。”
“非我边关守军不防。”
“而是因为匈奴人以骑兵锋锐欺我大秦!欺我大秦无精骑!”
“但这一切都将至孤而终!”
“也将在你们的刀下而终!”
扶苏盯着台下的将士,目光凛冽,一字一句道:“你们都是孤费尽心血打造出的最强之军,孤将带领你们屠灭匈奴、为我大秦子民将士雪恨!”
“孤赢偿在此立誓!匈奴杀我大秦子民将士一人,孤便屠他十人!屠我十万人,孤便将他们全部屠尽!”
“以匈奴之血,祭我大秦子民魂灵!”
扶苏的话语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
平日里儒雅随和的他,现在却如此戾气十足,杀意冲天!
他的话音落下后,所有将士们双目赤红一片,齐声喝道:“誓死追随殿下!”
“誓死追随殿下!!”
“誓死追随殿下!!!”
声音响彻九霄,犹如惊雷炸响!
所有人都不由自主地将目光集中在三丈点兵台上那道挺拔的身影的身上。
如此风采,令人心神摇曳!
卫鞅淡漠的脸上闪过一丝感叹之色,赞道:“太子气魄,吞万里如虎!”
“我大秦必将雄起!”
嬴政看着扶苏那锐气冲天的身姿,眼中难掩欣慰之意。
得此虎子,大秦无忧矣!
我儿有大帝之姿!
咸阳城百姓们也被扶苏和无衣军所展现的气魄所感染,有人激动得热泪盈眶。
不知是谁起的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