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七子去六子归,强大的宋..(2 / 2)
余太君心中充满担忧。
忠烈一词,是用来形容战死沙场的将士的。
饱含着满心的担忧,佘太君乘马车回到了杨府上,然后才打开那一张算命先生给她的纸。
粗糙的草纸上写着六个大字。“七子去,六子归!”
看见这一句话,佘太君浑身一震,眼中浮现出由衷的震惊之色。“七子去六子归,难道延平他们七人里注定有一人会死在战场上?”佘太君被这句谶语弄的心神不宁。
但同时她也忍不住松了口气,最起码不是全部都有危险。
究竟是哪个儿子会出事?
佘太君在心中仔细思索了起来。
“老大行事稳重,老二心思缜密、智谋不凡,他们两个应是最不会出事的。”
“老三鲁莽、老四叛逆,老五心善且武艺高超,老六武艺仅次于老五,老七年纪还小不听话。”“应该会是老三、老四和老七他们之中的一个。”
佘太君在心里一番分析后,觉得七个儿子里面的老三老四和老七最有可能出事。
百般思索之后,她让人将老大杨延平给叫了过来。
没过多久,杨延平便过来了。“娘,您喊儿有何事?”
杨延平向佘太君恭敬一礼后问道。
他此时一身戎装,因为他本来是打算动身去军营的参加军队的整顿的。
听说母亲找他,他就马上过来了。
“延平啊,你过来坐下,我有话要跟你说。”
佘太君将杨延平拉到身边,然后将纸递给了他,说道:“我今日碰到一位算命先生,向他求了一卦,这是他给我的谶语。”
“谶语?”
杨延平愣了愣,接过来看了一眼,然后脸色便不由得微微一变。
他猛地将草纸收了起来,然后忍不住皱眉道:“娘,那些神棍的话怎能相信,什么七子去六子归,这一看就知是吓唬您的。”
“您不必担忧,儿子定会带着兄弟们和父亲一起凯旋归来!”听到他的话,佘太君微微点头。
但是心中的担忧依然未去,对他说道:“你行事稳重,你和老二多多照顾其他兄弟们,一定要平安而归。”她是很信任大儿子的性格和行事的。
所以才会单独将他喊过来叮嘱。“娘你放心。”
杨延平点了点头,随后沉声说道:“~若真有一人必须要死在战场上,那必然会是我。”“我绝不会后延嗣他们而死。”这既是保证,也是身为长子的责任!
他是长子,所以他必须要好好保护弟弟们,危险自然也是由他来扛。
佘太君闻言张了张嘴,但最终只是长长地叹息一声。
希望这句谶语是假的吧。
她宁愿是假的。
此时佘太君和杨延平并不知道,在房间门口外面,老七杨延嗣正偷听着他们的对话。“七子去,六子归……。”
“也就是说我和大哥他们注定会有一人死在这次出征上么?”“不行,我得告诉其他哥哥们。”杨延嗣心中想到,然后转身离开了。
………
出征的日子越发临近。
数日之后,杨业完成了四十万大军的整顿,正式领兵出征。
大军出征需要进行誓师,几乎整个汴京城的百姓都赶到了南郊,送大军出征。
赵构也乘坐王辇出城门,亲率文武百官,来参观大军誓师。
汴京城外。
四十万大军严阵以待,整齐肃立。
庞大的军队黑压压的一片,一眼望不到头。
而在淮水之上,更有庞大的楼船连绵数十里,上面站满了数不清的军队!
这样的场面给予人极大的震撼感。
整整四十万大军,每一名士卒都是全副武装,身上的装备甲胄都是精良,在太阳的照射下闪着森然寒光。
这放在其他国家根本就是难以想象的事情,唯有宋国才有这样的本钱,让每一名士兵都有这么精良的装备!
十万骑兵部队、十五万步卒、七万铁浮屠军,以及……八万重骑兵!
在四十万大军之中。
</div那身披重甲、连座下战马都披挂铁甲的五万重骑兵,才是最引人注目的存在!
重骑兵是战场上的霸主。
(赵李好)一旦冲锋起来便如同天崩地裂,不论前面是什么,都会被他们踏碎!
虽然无敌,但如今各国能养得起重骑兵的却只有汉国和宋国,便是唐国都没有重骑兵。
原因很简单,因为太耗钱了!
培养一名重骑兵的耗费,可以培养十名普通骑兵!简直就是在烧钱!
唐国有钱但是没马,所以养不了。
汉国是以铁骑闻名天下,但因为养重骑兵太耗钱,所以他们也只养了两万。
唯有宋国有马有钱,一养就是整整八万重骑,简直壕得没话说。
八万重骑兵,光是站在那里就给人极大的压迫感,任谁看见这一群武装到牙齿的怪物,都会打心底里畏惧。
杨业站在点兵台上,身边跟着七个儿子,个个戎装、看起来英武不凡。
而杨业虽然已经年过六十,但披上甲胃后依然显得锐气十足,仿佛正值当年。
他上前一步,面对台下众多士卒,只是一挥手,便有两个儿子抬着一副棺材走上了点兵台。
杨业拍了拍棺材,然后用中气十足的声音喊道:“秦人猖獗!举五十万大军来犯我大宋!”
“老夫虽然两鬓已白,但报国之心不死!此次抬棺出征,若不能击败秦国,那便马革裹尸!”
见到身为统帅的杨业竟刚烈至此。
所有士兵都感到热血沸腾,振臂高呼道:“必胜!”
“必胜!!”
“必胜!!词!”
四十万大军的呼声宛若浪潮一般,让人心神震颤!
在汴京城的城门楼上。
赵构看着这样一幕,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眼底有丝丝凌厉之色闪过。
秦国……寡人倒要看看你如何得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