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嬴政的决定!将白起葬..(2 / 2)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于是嬴政与扶苏两人并肩而行。
走在前方向着咸阳城走去。
身后项羽等人抬着白起的灵柩跟随,再来便是从武安城归来的三千残卒!
这一场战争大秦收获巨大,但损失也同样巨大,三十余万大军都战死疆场!
因此这煌煌的悲歌不仅仅是为白起奏响,更是为了无数牺牲的秦军将士奏响!
恭迎大秦万万英灵回乡!
灵柩所过之处,沿途道路两旁的百姓们纷纷下跪,只有悲哭之声一片。
在人群中有一疤脸老卒,他望着那只灵柩、浑身颤抖不已,直接跪了下去,然后伏在地上便嚎陶大哭!
这位哪怕得知自己儿子死讯都可以不落泪的百战老卒,在看见白起的灵柩后瞬间便忍不住失声痛哭、老泪纵横!
泪眼朦胧中他看着行在最前方的赢政与扶苏,忍不住哭着自语道:“大将军啊,您这一生值得了!”
“我大秦有如此君王、如此太子!”
“这盛世如您所愿!”
君王相迎、太子伴行、百官跟随!
这是最高也是最隆重的礼节,试问天下哪个国家的将领能在死后有此待遇?
唯有我大秦!
大秦今年的隆冬时节。
咸阳城的家家户户都摘去了所有大红灯笼,喜庆的鲜红春联也在这一日全都换上了白底联子。
恰有雪带冰粒而落,敲在鳞鳞千万片攒簇的瓦上,由远而近,轻轻重重轻轻。
当白起身亡的消息和灵柩一并入城,整座咸阳城城都懵了。
一传十十传百许多老人都壮起胆来到了街头,亲眼见到了在扶苏和嬴政开路下进入咸阳城内的那副灵柩,然后一个时辰后,满城不再能闻一声爆竹一声钟鼓、再无一声欢庆之音。
尽悬白灯笼,尽换白底联。
咸阳城主道直达秦王宫,街上满是缟素,然后百姓和大小官吏们都换上了最粗生麻布制成的斩衰丧服,送行白起。
其中感到最为悲痛的莫过于那些军中的老卒老兵们,各个都泣不成声。
嬴政让人将白起的灵柩安置好以后。
便和扶苏一起回了王宫。
行宫大殿内有些清冷,嬴政冬日里向来不喜欢在大殿里面烧地龙或者炭炉。
因为在他看来温暖和舒适只会让人懈怠,他需要这份寒冷来让自己始终保持冷静和清醒,才能更高效地处理政事。
不过在扶苏过来后,他让太监燃起了地龙和暖炉驱寒,大殿内很快温暖如春。“消瘦了不少,军中很苦吧?”嬴政抬头看向眼前的扶苏。
大半年的时间没见,扶苏整个人都清瘦了,而扶苏本就身材修长、皮囊极佳。
刚刚太监取来一袭狐裘给他披上后,让他看起来多了数分出尘之态,就像是一名闲散的野狐逸人,不似尊贵的太子。
这也恰恰说明扶苏吃了不少苦。
连一身贵气都给磨去了。
“生者庆余年,亡者葬于田。我现在终究是还活着,已经是最大的幸运了。”扶苏望着眼前炉火,轻声说道。
他不觉得自己吃了多少苦,能或者回咸阳就已经是幸事,不知道有多少士卒都埋骨疆场,只能化作一杯骨灰回家。
赢政微微点了点头,随后对扶苏说道:“白起之事寡人已经听说了。”
“那孙膑是一名大才,你不要因此而怪罪他,此人可以加以重用。”
孙膑之计策奠定了秦宋战争的胜利。
而牺牲的只是白起和十几万大军。
“儿臣明白,父王也未免太小看儿臣了,又岂会想不通这个道理。”
扶苏苦笑一声道,神色莫名。“只是我大秦终究愧对武安君。”
对于白起的愧疚他始终埋藏于心。
白起一生为大秦奉献无数,到死了甚至连个后代都没有,他如何能不愧?
赢政自是明白扶苏心里的想法的,于是他直接说道:“寡人已经决定了,将白起之遗体葬入寡人的陵寝,等寡人百年之后,与他同室而葬。”
嬴政的语气十分平静。
但说出来的话却让扶苏心中震惊!
自古以来便是王后都少有能和君王同室共葬的,而赢政将这份殊荣给了白起!
察觉到扶苏吃惊的眼神,嬴政淡淡笑道:“武安君曾说若世间有酆都,他要在那里招得旧部再斩阎罗。”
“等寡人百年后身边若无大将相随,那又如何征战酆都?”
这当然只是玩笑话罢了。
而扶苏却明白赢政的这份心意。
(求月票啊,女装照都发了这不投月票?这不打赏?狗头保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