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软弱赵构,奸诈秦桧,惩恶明灯(3/5,求订阅)(2 / 2)
秦桧一言,顿时引得朝中的主和派、主战派围攻,怒目而视。
不过,他们却忽略了一个问题。
无论决策如何扯淡,只要赵构喜欢,那就可以实行。
而他们的老成谋国之策,最终只能吃灰。
赵构摆手:“我倒觉得爱卿此言很好。退兵能显示诚意,又能彰显我大宋天朝上邦的大气。”
赵鼎:“陛下,这……”
他心里有句槽想吐,却又不能说。
你天下都只剩下半边了,你还天朝上邦,你不脸红?
赵构摆手,又说了一句极其无耻的话:“爱卿们不要心急,我大宋既能轻易收复如此多的失去。退回之后,想要再收回岂不是一念一间。”
赵鼎一听,差点摔倒。
轻易?
那么多百姓的钱粮,那么多士兵的流血牺牲,到你这里就成轻易了?
万里山河染血,这岂是一句轻易可说的?
主战派也好,主和派也罢,这一刻脸色都难看无比。
只有投降派,眼底闪过一丝喜悦。
“官家圣明!”秦桧拍了一记马屁。
这件事情很快在赵构的主使下完成,一道金牌快马加鞭离开临安。
临安顿时炸开了锅。
上午还是大胜的喜悦,下午就听到上面要将失地还给金国,并调回岳家军。
“不是吧,官家是怎么想的?”
“是啊,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失地,怎么就还回去了?”
“我的儿啊,你死的好不值得啊!”
许多阵亡士兵家属眼中更是流出血泪,绝望地望向皇宫方向。
巡逻士兵见到谈论官家的百姓,本应训斥,却没有行动,心中升起一股兔死狐悲的感情。
值得一提,有宋一朝虽然言论自由,但那是针对士大夫。
而且,也不是绝对。
著名的乌台诗案就是实例。
元丰二年,时御史何正臣等上表弹劾苏轼,奏苏轼移知湖州到任后谢恩的上表中,用语暗藏讥刺朝政,随后又牵连出大量苏轼诗文为证。
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
据《汉书》记载,御史台中有柏树,野乌鸦数千栖居其上,故称御史台为“乌台”,亦称“柏台”,“乌台诗案”由此得名。
除此之外,因言而罪的事情并不少。
不过,大宋的言论自由相较于大清要好很多罢了。
顾恒坐于酒楼之中,长叹而起:“果然不能对赵构抱有任何幻想。也罢,朕有慈悲心肠,也当行霹雳手段,不然岂不叫恶人嚣张?”
言罢,一步踏出,便已至星河之中。
找了一块神材,融化炼制,片刻,一盏长明灯便炼制出来。
长明灯,一为除夕夜所明,一为君王墓道这中所明。
顾恒炼制的是后者,长明灯呈赤铜色,灯盏若莲花状,以天地怨气为燃烧,怨气不消,明灯不灭。
“置恶人之魂于明灯之中,不死不灭,亿万载亦不可解脱。”顾恒望着明灯,眼神冰冷,“以后此灯便用来惩戒卖国、卖族等恶人,就叫惩恶明灯吧。”
声音落下,明灯之上的火光骤然亮起,有无穷怨念汹涌而来,化成灯油,让明灯燃得更旺。
做完这些,顾恒回到临安,直接降临到了皇宫之中。
御花园。
处理完政事,似乎看到天下安宁,赵构心情极为,哼起了小曲。
“官家,临安府新来的一位歌女,歌喉优美,可要一见?”有太监上前询问。
赵构升起兴趣:“果真如此,快快带来叫朕瞧瞧!”
太监正要行动,一转身,却见一个白衣男子站在不远处,神色冰冷地望了过来,不由得践得腿软。
“有刺客!”
顾恒摇头:“不必叫了。”
望向赵构,长叹一声:“朕已经给了你一次机会,奈何你自己不中用啊。赵构,你贪生怕死,出卖国家利益,置百万士兵血债不顾,可知罪?”
“朕?”赵构脸色铁青,“你是谁,居然妄称朕!”
顾恒:“妄称?我称朕可比你名正言顺,你一个偏安一隅的废物也配质问我?”
赵构大呼:“来人!”
叫了一声,却发现四周还是毫无动静,心不由得沉到谷底,双腿颤抖。
“你是何人,居然买通了宫中侍卫?”
顾恒见到赵构的样子,心中更加厌恶,念头一动,拘了他三分之一灵魂,直接扔到惩恶长明灯中。
“啊……”
一声惨叫响起,赵构直接扑倒地,脸颊之上一朵血红色的火焰图案显现。
他双手抓向脸颊,一触即收,似是被火焰烧伤,双手肉眼可见地鼓起水泡来。
“不,这是什么!”
“大仙快收了神通罢!”
赵构只感觉自己置身于火海之中,每时每刻都受到火焰的焚烧,疼痛难忍,却又死不了,简直煎熬。
PS:没有存稿,现写时间并没有那么固定,大家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