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节(2 / 2)
他是秦歌的谋士,说到底什么都会为秦歌着想。
秦歌听不出来这制度的弊端,李儒可是能听出来。
“就算张大人清高,一心为国为民,可谁能保证以后?”李儒继续道:“张大人,还请给个解释。”
“这个还是需要多多考虑……”张居正挑了挑眉,这李儒,不简单。
目前朝廷并不像明朝那样有成熟的内阁制,所以想要搭建出来一个内阁制,需要皇帝的大力支持。
“这个容后再议,暂时可以用赵国郡作为试点,总之这个考核制度和这个检查制度的初衷是没错的。”秦歌表示,其实他本人也想限皇权……
怎么达到后世那种程度,是一门学问。
而且,想要实施更好的检查,其实交通和通讯也是一种很重要的因素。
不说别的,在网络不发达的时候,国内发生过很多黑暗的事情,是后来网络发达之后,加上一系列改革,才开始变的更好,起码一些事情会暴露在阳光下。
“多谢王爷。”张居正松了口气。
虽然赵国郡政治上名义上的最高管理者是李儒,可这件事想要推行,还是得有一个皇子的支持。
还是那句话,皇子就是正统。
而且,现在没有储君,皇子未来羽翼丰满,就是新的君主了。
“嗯,这件事下官会好好盯着的。”李儒淡然道:“只要是为国为民有利,本官定不会给张大人添堵,可若是张大人有私心,恕在下不能视若无睹。”
张居正微微一笑,也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
“还有其他的改革想法吗?”秦歌对张居正道。
“改税!”张居正果断的道:“现在朝廷赋税不算低,可为什么国库空虚?还是因为多数物品到了官员的手上。”
“大家缴的是实物,农民交粮,织工交布。”
“实物这个东西的价值,判定的差别往往很大。官员说你这个东西值钱,那你就可以少交。如果官员说不值钱,还得再多交点。”
“下官建议,将所有赋税包括正税、附加税、贡品以及需要的各种经费和全部徭役统一编派,并为一条,总为一项收入。田赋有夏粮、秋粮之分,征收上又有种种名目,非常繁烦,若是统一征收,可防止官吏从中贪污。”
“再者,清查土地,豪民有田不赋,贫民曲输为累,民穷逃亡,故额顿减……”
秦歌听着张居正的话,嘴角抽了抽。
草,这明朝后期是没延续这个制度吗?
光这两条制度就能看出来,这货绝对是个大才!
统一税收,大家都交钱而不是交物,这也是后世才有的东西。
“此法甚好。”李儒点了点头:“不过,这倒是触犯了不少人的利益。”
“王爷觉得如何?”张居正对秦歌道。
“可行。”秦歌果断的道:“反正赵国郡……也没谁的利益可以触犯了。”
“只要税收提上来,就可以用事实说话。”
“多谢王爷。”张居正闻言,松了口气。
“光是这两条吗?”秦歌继续道。
“这……再说下去,可能会有些大逆不道。”张居正犹豫了一下。
“说。”秦歌道。
“下官觉得,重农抑商,不可取。应省征发,以厚农而资商;轻关市,以厚商而利农……”张居正继续道:“在微臣看来,海运,丝绸之路,都很重要,我们可以增强与各国间的贸易……等等,提升商业的发展。”
他还有很多的想法,也不止是他自己想的,他有一个叫王安石的朋友,两人志同道合,整天讨论这个。
“张大人……宰相之才。”秦歌深吸了一口气,站起了身,对张居正深深的行了一礼:“不知本王可否有幸助张大人……实现胸中抱负?”
第100章 新的旅程
张居正郑重起身,对秦歌行了一礼,沉声道:“王爷是当今天下最愿意听臣说话的,臣愿助王爷,打造一个太平盛世。”
两人直起身子,相视一笑。
秦歌表示,我这特么真是开局一个废物系统,文臣猛将全靠捡啊!
不得不说,王爷这个身份实在是太好用了,特别是在没有太子的情况下。
我要是一个起义军的统领,这种人未必会折服于我。
“恭喜王爷。”李儒也起身道贺。
他这一声恭喜,算是认同了张居正的能力。
而且,张居正所说的一些话,也让他暂时对张居正的居心打消了怀疑。
无他,张居正的抱负有识之士都能看得出来。
光是税改,清查土地,就已经注定了他和秦歌一样,会站在一个阶级的对立面。
甚至,可能连陛下未来都会容不下这两人。
李儒在心中暗暗谋划,本来还想让王爷建功立业,安稳继位。
可见王爷有如此抱负,又得了这么个改革家……
呼,做好清君侧的准备吧。
董卓,燕王,还有不少乱党……
谁可以利用,谁不可以利用,必须得想的清楚明白。
现在李儒忽然有种在走钢丝的感觉,虽然不是战场上的杀伐,却让他莫名的有些沸腾了起来。
清君侧,从龙之功……
不行,暂时得让热血降下来,还不是时候,王爷的根基还太浅了。
哪怕张角真的投奔,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消化。
打仗,不是光有士兵就行的,后勤什么的都得跟上。
刚刚振完灾,以王爷现在的底蕴,一场千人规模的战争都打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