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节(2 / 2)
“我要去交州,只有到了交州,整合兵马,才能站稳脚跟。”秦歌道:“这长安,各地能人听调不听宣,各大世家肯定不愿意在这个时候妄动,大势去矣。”
“可是,这个时候要是帮陛下渡过这个难关,那……”杨国忠犹豫的道。
说到底,天底下最强的,还是中央朝廷,而不是某个王爷一类的。
“定会有人愿意赌,可他们只会小小的压住,不会压上全部身家。”秦歌深深的道:“现在还看不出来,可只要董卓和朝廷大军对上,那各地定然是烽烟四起,长安会成为活靶子。长安看似最强,实则最险。”
“呼,那你打算什么时候动身?”杨国忠道。
“母妃还在长安,必须得把她救出来,不能让她犯险。”秦歌斩钉截铁的道:“日后长安若是城破,父皇或许会杀了母妃。”
“而且母妃在宫中,舅舅也会投鼠忌器。”
杨国忠猛然看向秦歌:“你想要这孝名?”
“舅舅说笑了。”秦歌摇了摇头:“我这次去救母妃,甚至不能让人知道是我做的,要是真为了尽孝,也不该是救母妃,而是回去帮父皇平董卓之乱。”
“母妃对我如何,我心里有数,哪怕冒着天大的风险,也必须要救。这次我没有直接去交州,而是先来并州,就是想问问舅舅有没有办法。”
见秦歌真心实意,杨国忠不禁有些感动。
毕竟,杨玉环可是他的亲妹妹。
这秦歌不是为利益,而是真的因为情谊去救人,以后也定不会亏待于我。
“办法自然是有的,老夫混迹长安这么久,也不是白混的。不过……想要救人,光凭手段没用,还得真刀真枪的和锦衣卫碰一碰。”
第290章 贾诩:我想留下
“嗯,放心,这个我知道。”秦歌点了点头:“舅舅,这杨家,更忠的是朝廷还是……”
“杨继业此人,忠贞不二。”杨国忠叹息了一声:“若是你与朝廷起了冲突,怕是很难站在你这一边。”
秦歌皱了皱眉,杨国忠说的话信息量有点大啊。
杨继业忠贞不二,这么说其他杨家将就未必了……
也是,杨家将都是年轻人,杨继业对皇帝忠心,可他的儿子们未必。
毕竟,朝廷的政治看上去太黑暗了。
当年轻人和有为青年一类的看到政治阴暗的时候,会不自觉的厌烦朝廷。
杨家将的功勋,特别是杨继业的功勋,比杨国忠要高上不少,可司空是杨国忠,而不是杨继业。
对于杨继业不会投靠自己这件事,秦歌倒是没什么好说的,也没什么想法。
这些历史上的名人都是挺有性格的,他秦歌和人家也不认识,人家没理由对他纳头便拜,这又不是无脑爽文的世界。
老一辈的武将,基本上对朝廷都更加忠心。
杨国忠可以轻易调动其他杨家将,那是因为他经常施恩于这边的杨家。
让他们帮杨国忠办事可以,可要是让他们跟着杨国忠造反……还是差点意思。
“无妨,我打算去前线看看。”秦歌道:“不过,别让杨家将知道我在这。”
“好。”杨国忠也没有反驳。
…………
秦歌和杨国忠等人整整等了两天左右,吕布等人才陆续赶过来。
他们都是打游击过来的,不像天意城的特殊通道。
见到贾诩等人都很平安,秦歌也是松了口气。
秦歌把杨五郎留在了刘伯温的身边,把黄裳这等顶尖高手留在了贾诩身边,生怕这些谋士出事。
往回走的时候是五百一十八名兵士,现在只剩下四百六十九人了。
可见,这一路上谁都不平安。
“诸位,为了秦歌一人之事,这一路上辛苦了。”
在杨国忠临时府邸的议事厅,秦歌等人再次汇聚一堂。
之前秦歌右下第一是赵云,而现在坐着的是杨国忠,其他人倒是没什么意见。
杨国忠对秦歌的帮助,不是任何人能比拟的。
可以说,秦歌争霸天下,底子全是杨国忠给的。
秦歌右边的座次,依次是杨国忠,赵云,辛弃疾,吕布,程咬金,安敬思,杨延德,杨延琪,穆桂英。
除了右下第一的位置,基本上都是随便坐坐,大家谁也没当回事。
而秦歌的左下第一,自然是明面上的军师刘伯温,还有准备开始摸鱼的贾诩,再往后是蔡文姬。
很显然,黄裳依然没法参与这次的讨论。
霍去病和卫青的事情,辛弃疾都没来得及和秦歌说……
“王爷的事不是一人之事,而是国事。”刘伯温道:“无论王爷做何选择,门下自是要支持。”
“既然我等都平安到了并州,那下一步,自然是长安救人一事。”秦歌道:“章程方面,舅舅之后会跟伯温说一下。”
“而本王还要做一件事,那就是去前线看看。”
这鞑靼到底是秦歌惹来的,秦歌不看看还是不放心。
再怎么说他账下也有刘伯温和贾诩,能帮多少就帮多少。
“王爷去前线的话,不可暴露身份,否则这一路上怕是会多不少艰辛。”刘伯温道:“几位姑娘这几日可有出门?”
“未曾。”蔡文姬淡淡的摇了摇头。
“好,穆姑娘,蔡姑娘,两位名气太大,千万不要出门,前线也不能去。”刘伯温肃然道:“看到你们,很容易让人猜到王爷到了。”
“好吧……”穆桂英有些甜蜜的同时,也有些头疼。
自己和秦歌的故事流传太广,也是一件坏事。
蔡文姬识大体,闻言也只是无奈了一下。
“这次王爷若是想去前线,当要轻装简行。”刘伯温继续道:“子龙,你也要留在这里,等王爷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