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节(2 / 2)
但,也不能让阉党势力太大,否则的话就是十常侍之乱。
更不能让武官掌握绝对的话语权,不然打着打着经济和国力就完全崩了。
秦歌也不能弄一个宰相一类的,否则一言堂之下,更容易出乱子。
治国,比想象中的更加困难,特别是把自己代入到这个角色中……
“好,既然这监察机构定下来了,那我们再说起他的。”秦歌道:“张大人,对于一些郡守之位,可有想法?”
“臣举荐一人,郭子仪,此人允文允武,可担大任。”张居正道:“他唯一的缺点就是年轻了些,做事难免有些激进,可为苍梧郡郡守。”
“可。”秦歌点了点头。
他在历史上能听过名字的,绝对不差。
这苍梧连着荆州,责任重大。
“老夫举荐一人,老夫的弟子顾雍,虽然老夫亲自举荐,有任人唯亲之嫌,可老夫觉得举贤不避亲,顾雍可担大任!”蔡邕道。
对于这个名字,秦歌虽然陌生了些,可在对战方腊的时候,此人几入敌营,和方腊各种拉扯,给秦歌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其胆色,口才,都给秦歌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可,此人可为交趾郡郡守。”秦歌点了点头:“那岳父可有想当的职位?”
“殿下,争霸天下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老夫想在交州立书院。”蔡邕道:“如此一来,想必也能为殿下吸引一些人才。”
“老夫也会广发信函,邀请一些遵从长幼有序者来辅佐殿下。”
“多谢岳父!”秦歌顿时开心了不少。
“目前能担任郡守的,只有这两人……”张居正叹息了一声:“其他虽然有些不错的苗子,可好苗子跑了不少……”
“再添一人。”秦歌道:“本王从长安调来的何珅,可为南海郡郡守。”
“殿下是觉得此人办事顺心?”张居正挑了挑眉。
南海郡,这是整个交州最重要的一个郡,和荆州扬州都有交界。
张居正在南海郡办公,秦歌的行宫也在南海郡,在这里当郡守的要格外小心,却也会省心不少。
小心的是必须要会揣摩秦歌的意思,要好好为秦歌办事。
省心的是,大事还是要由秦歌张居正这样的人来决断。
“嗯。”秦歌点了点头。
“其实,这六部也该建立了。”张居正无奈的道:“想要完整的运转起来,六部必不可少。”
“目前为止,只有兵部算是成熟的,其他五部……”
“岳父可否担一下礼部的职责?”秦歌的目光放在了蔡邕的身上。
蔡邕这种人,很适合礼部。
“呼,可以。”蔡邕无奈的道。
工部方面,秦歌心中早就有了人选。
至于户部掌钱财,吏部管官员选拔,刑部管刑事……慢慢来吧。
要不,让李儒去管刑部?
秦歌打了个寒颤,到时候能活下来多少人?
户部和吏部权力实在是太大了,秦歌不敢轻易下结论。
“对了,臣还要举荐一人,辅佐臣完善法制。”张居正道。
“哦?何人?”
秦歌这才想起来,张居正之前说了他朋友的事情。
秦歌一直在忙,连人家的名字都没问过。
“王安石。”张居正道。
秦歌眨了眨眼睛。
这……又是一个大诗人啊!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对于王安石,秦歌的印象是这两句诗。
诗的名字和全文?还给老师了。
这王安石,他还懂法?真是有趣的很。
“张大人举荐,本王自是信得过。”秦歌表示,这能青史留名的,应该不差吧,就是不知道这个诗人用起来顺手不……
之后,众人又聊了聊交州发展的问题,这才散会。
…………
众人离开后,秦歌单独留下了刘伯温,对刘伯温道:“本王在长安一事,伯温有何见解?”
“唉……殿下错过了不少良机啊。”刘伯温感慨了一句:“不过,过去了就是过去了,无需介怀。”
“好吧。”秦歌见自己错过了不少好处,不禁有些心塞。
可是,当时手下没有重谋,李儒还是赶鸭子上架,只能如此了。
“对于交州一事,伯温如何看?”秦歌道。
“现在交州文官主要分为两伙,一部分以蔡老先生为主,多是一些寒门或者小世家的子弟。”刘伯温道:“另一方则是以张居正为首,多是一些朝廷官员投奔而来。”
“殿下若是想要制衡,不能任由这两家一直做大下去,否则的话根基不稳。”
“其实,殿下还有一些门阀世家的人可以提拔,比如荀家荀衍,诸葛家诸葛均。”
秦歌顿时满头黑线,这俩货来投我啊……
荀家,那是人都想要荀彧,再不济荀攸。
诸葛家,那谁都想要诸葛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