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节(1 / 2)
“果然问题太难了,九尾娘娘也想不到啊。”
“对啊,大王这难题...难题...难题!!!”
一时间,比干突然开始在‘嘀咕’难题二字,他眼中闪着光,看向玉藻,同时躬身道:“多谢九尾娘娘指点。”
玉藻恨不得拿起鞋往比干头上砸。
‘我又怎么指点你了,你给我说说,我今天怎么指点你了!’
“亚相明白了?”闻仲还迷迷糊糊呢。
“是的,九尾娘娘和大王的意思是说,世人不懂音律,自然无法理解其中的意思,也无法普及,可若是世人多听、多闻、多见呢,那就算是街边老叟也会懂得一分。”
闻仲还是没太懂比干的意思。
“亚相,说明白点。”
“大王是说,想要建立在民间巡回演曲的部门,是这个意思吧。”
不得不说,比干还真的不愧是有七窍玲珑心的臣子,他说对了。
“没错,这便是孤心中所想,不光是曲子,还有那些自古流传的故事,也需要有人去传颂。”
这种职业在古代叫戏班子,在西方叫吟游诗人,都无论哪种,这都是文化的传承者。
第一百三十五章:朝歌说书人
帝辛也想过直接开始民众文化教育,普及六年义务教育。
但是...不行啊!
国库吃不起呀!!!
教育是很耗费财力的,又不能收学费,不然就不叫义务教育,没办法,只能先放一放普通的学堂,满足修士学堂的要求。
等到修士的数量溢出后,总会有修士选择成为老师,到时候再教识字,普及识字率就可以了。
目前殷商的常用识字率只有13%,非常用更是只有1%,帝辛也无法用书籍普及知识,只能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播文化了。
幸好,识字率还是有一点的,大部分的商家、文人都认识常用字,把神话故事写的通俗易懂,然后再由他人之口在饭馆之类的地方说书,既能带动饭馆经济,也能普及文化。
虽说以后可能会出现‘关公战秦琼’之类的另类说书,但至少有人知道关公和秦琼是谁了,而不是连这个人是谁都不知道。
修士学堂里的学生现在也是这种情况,他们知道轩辕黄帝,却不知道女魃、应龙是谁,更不知刑天、精卫。
这样的文化教育程度可不行,很容易出现文化断层的。
怕不是传着传着,女魃这样的功臣都能变成妖魔呀。
“孤今日便下令,商容,为了宣扬文化,你即日开始重新整理史册,写的通俗易懂些,若是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你可以寻白泽踪迹,询问他。”
走在大街上的白泽突然打了个喷嚏,他揉了揉鼻子。
“怎么有种不安的感觉。”
“臣领命。”商容退下,还好他之前就已经把史册整理在纸张编成册了。
“哦,此外,你可以在朝歌城各大人流量比较密集的饭馆、茶馆等地,招纳一些嘴皮子活,脑袋也灵活的人或妖在那些地方说书。”
“说书?”
对于这个词,商容还是感觉到很新奇的。
“说书有点正事,讲故事更好些。”
“原来如此。”
商容懂了,他也经常给自己孙儿讲故事,学堂的老师们有事在教课时也会为学生讲故事。
“只是大王,讲述先人的故事,会不会对先人有所不敬呀?”
帝辛摇头道:“让先人的故事藏于书中,被后世所遗忘,才是真的不敬呀,重要的是让后辈之人学习先人的那种精神,那种为人族大义而奋斗的精神,值得后人永世学习。”
“臣明白了。”
商容比较谨慎,但也聪慧,他明白帝辛的意思。
妥善起见,可以先从一些充满正能量的故事中讲起,比如女娲娘娘捏土补天的故事,嘿,一提到这个那商容可就来精神了。
他自己就能说上个十几分钟。
然后再说轩辕黄帝和蚩尤大战的故事,这个故事估计能八大段,十小段地说,更别提其他的故事了。
‘慢慢来,听大王的准没错。’
帝辛说完,又继续说道:“还有法器的研究也要继续,要朝着实用性、量产型上发展,刚才说的留声法器,还有‘幕卷’都要继续研究,明白吗?”
“臣明白。”这是闻仲的工作。
“既然如此,那便退朝吧。”
文武百官松了一口气,可算是下朝了。
他们齐齐走出龙德殿,同时还在讨论着朝堂上发生的事。
“费大人,你刚才敢于进言,也是勇气可嘉啊。”
“哎,哪里的话,都是大王点醒了我。”费仲可不想引人注目,引人注目容易出事的。
“费大人。”
闻仲的手搭在了费仲的肩膀上,笑眯眯地说道:“听说你在私底下有些违反朝纲的事,是真还是假?”
费仲的笑容当时就僵在脸上。
那可不是真的嘛,别说他了,就连旁边和他搭话的尤浑也是有点违反朝纲的行为。
“闻太师,下官不敢欺瞒,确实有一点下官自己的私事。”
“哼。”闻仲冷哼一声。
“那你最好小心点,别让人部抓住证据,不然我可不管你在大王面前的地位如何,该抓还是得抓。”
“是,是,闻太师教训的是。”
费仲松了一口气,闻太师这番话的意思也是说他现在不抓费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