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节(2 / 2)
“小叔叔果然棋高一着,从开始便算好了。”
朱瞻基的话似乎一语双关,“只是如今不知道草原那边的情况该如何了,相信过不了多久,应该就会有消息传来。”
他可没有忘记,朱高煜修建轨道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朱高煜稳坐钓鱼台,视线落在了虚空处,仿佛透过这里能够看到远方的场景,脸上带着不符合这个年纪的睿智。
......
边关的某个城池。
这里人声鼎沸,沿街叫卖声不绝于耳,来往的除了大明的百姓,甚至还有头戴毡帽,身着皮衣,等各种草原部落打扮模样的人。
从某个地方来到这里的客商,有那么瞬间还以为是自己来错了地方,他为了快点赶路,都是抄的小道等僻静的地方。
沿边路过的小城镇,消息阻塞又不及时,以至于他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客商双眼有些迷茫,忍不住询问守城的将士,“这里究竟发生了什么,我记得明明之前不是这个样子的. ....”
之前这里别说人了,顶多小猫两三只在大街上游荡,草原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你竟然还不知道。”将士看着他运载的货物,居然还是用以前的那种马匹,心里顿时明白了一切,和他解释起来。
客商一听,原本迷惑的双眼又添了几分惊讶,“竟然还有这样的事。”
他拉着马车朝城池里走去,大街两旁全部都是买卖各种货物的人,天南地北的都有,只觉得一双眼睛都不够看。
恍惚间不是地处偏僻的边关,而是某个富庶的小镇。
谁人不知因为路途遥远,而且每次运输数量有限,所以对货物有着许多要求,以至于品种都不齐全,哪里像现在眼花缭乱的。
“原本还以为我带的东西够多,种类也比较齐全......”客商回头看了眼马车上的货物,放在以前,绝对够他赚上一笔,如今看来却是有些寒酸了。
有不少像他这样的客商,来往于边关和中原之间,带上两边的货物去买卖,赚得就是一个中间差价费用。
来自草原的美酒和皮毛香料等在中原颇受欢迎,同理,中原的某些东西也是如此。
“唉 ,我怎么没有早点收到消息!”客商懊悔的肠子都青了,若是早点知道轨道的存在,他这趟的旅程,都已经够他一个来回了。
边关虽有百姓居住,可是如此人声鼎沸,繁荣热闹,可以说得上是空前盛况。
不少客商被吸引过来,就连草原上的一些流民也渐渐在这里扎根,因为这些城池颁布的法令对他们都很友好,不会存在因为他们来自草原,就备受欺凌的现象。
以至于匪寇都减少了许多,能过上安乐的日子,又何必在刀尖上讨生活,如此一来便形成了良心循环,交易买卖越做越大,参与的人也逐渐增多。
草原边缘的一些人口,全部都被这些城池给吸引收纳过来。.
第262章
空旷的草原上阳光明媚,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从上往下看,小巧的蒙古包,如同蘑菇似的驻扎在地面上。
蒙古包分布不算多却很是均匀,以最大的那个为中心,零星的散落在四周,察克等人,还有之前几个去往应天的使臣,此时骑着马巡视着四周情况。
“你有没有觉得,这些牧草都变得茂盛许多,甚至连周围的牛羊也变少了。”
这片土地很是肥沃,由于牧草涨势喜人,吸引不少人驱赶牛羊过来放牧,如今一眼看过去,只有几十头牛羊,对比以前成群,实在是少的可怜。
“今天是什么日子吗?这些牧民都去哪里了。”
在这里放牧的人面面相觑,都不敢说话。
“说!这到底怎么回事。”
眼看瞒不下去了,那些人只好交待,“他们都去最近的城池里面交易去了。”
察克不可置信道:“我记得这里至少有几十个人吧,怎么他们全都去了?”
如今草原上的人,谁不知道大明修建了轨道,要14和他们做交易,他们的香料还有毛皮这些极为寻常的物件,运输到了中原地区,价值翻了几番。
不用风餐露宿,也不用顶着烈日或者恶劣天气放牧,只要多进行几次交易,就能够获得不菲的金钱,有这样的好事,自然是吸引了大部分的人。
听完他们的讲述,察克几乎咬牙切齿,“所以这些人也不放牧了,全部跑到最近的城池里面。”
他不知道的是,有些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
虽然是游牧民族,但是人的天性就向往安定,之前在草原上居无定所是迫不得已,因为生活所迫,哪里牧草肥美,他们便往哪里迁徙。
可如今温饱问题解决了,城池里面的生活环境也不赖,自然就安居乐业,甚至还朝着农耕方向发展。
“怎么会发生这种事情,简直是闻所未闻,自己本职事情不做,跑到中原人那里凑什么热闹。”
“以前进行交易也不是没有,只不过都是少数,也没有出现过这种特殊情况。”
察克带过来的人窃窃私语,他们都是统治阶级的人,自然不会管这些小事,虽然知道轨道已经建成,但也没怎么关注过。
看着不远处巍峨的城墙,只是露出一角,隐隐可以窥见它的全貌,灰白的墙壁在绿色的草原里极为明显,这是边关的防线,也是守卫大明边疆的战士。
察克眼里隐隐划过一抹忌惮,“走,我们也过去看看,究竟是个什么情况。”
伴随着话音落下,一行人跟着他赶往城池,才到城门口便已经听见热闹的叫卖声,等到他们走进去一看。
好家伙,像这种城池,即使有牧民也只是占少数,如今放眼望去大明百姓和来草原的人竟然各占一半,就连不少小摊都来自草原,操着一口熟悉的中原话吆喝着过路人。
若不是那深邃的五官还有打扮,说他们来自中原都有人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