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节(2 / 2)
朱瞻基愣了片刻,端详着朱高煜并不像是开玩笑的样子,“已成定局,难道他们还能翻出什么风浪,封地虽然不远,但是距离京城也有不少路程,不至于手这么长还能伸过来。”
大概是朱高煦和朱高燧回京后的表现太过平淡,再加上朱高燧被禁足期间,朱高煦就算有再多的想法,也只能选择安分守己。
两人手上的权利缩水许多,朱瞻基更是趁此机会打压消减,倒是获利不少,以至于失去了往常的警惕。
“没错,话虽然是这么说,历史上藩王作乱的次数还少么?”
朱高煦望向恢弘的宫殿,红墙层层重叠,雕栏画筑屹立其中,四面都雕有龙纹壁画,如同迷宫般,让人看不清楚全貌。
只有向上斜飞的屋檐露出峥嵘一角,透露出巍峨气势,所有宫殿隐隐朝向最中心的那座,那里有着所有人向往的位置。
朱瞻基顺着他的目光望了过去,观念倒是颇有不同,对14于自己还是有信心的,哪怕是纵虎归山,也不会任由他们发展壮大。
“不至于吧,毕竟皇爷爷当政期间励精图治,就算我后面我父亲继位,按照他仁义治国的理念,江山稳固,百姓和平,二叔和三叔他们想要起兵成功也十分困难。”
对于他的说法,朱高煜只是勾了勾唇,“汉景帝时的七国之乱、武帝朝的淮南王衡山王江都王作乱、西晋朝八王之乱,还有——”
他拖长了声音,莫名有些低沉,就连眉眼也压低了几分,仿佛笼罩着一片乌云,“靖难之役。”
这四个字说出来,如同开闸的洪水倾泻而下,瞬间打开了朱瞻基曾经的记忆,杀戮混合着鲜血还有各种惨叫声,在耳边徘徊,眼前顿时变得鲜红一片。
“我记得儿时曾经做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噩梦,父亲让我不要看,但我还是忍不住偷偷睁开眼,那些杀人的画面,我到现在都还记得。”
即使现在的朱瞻基杀人可以不眨眼,但还是有些许曾经的阴影依旧挥之不去。
“门墙上的鲜血,那些宫人擦了好多遍,都擦不干净,暗色的血迹混合进墙壁里,仿佛融为了一体,再也分不清楚,我路过的时候,总觉得有几块的颜色格外深沉,也不知道是不是那时候留下来的。”
朱棣在那年杀了许多人,再加上夺侄皇位,这件事被许多文官诟病,以至于他们口诛笔伐,这些人全部被诛了九族,还有备受牵连的。
哀鸿遍野之声响彻整个京城,就算后面消失,朱瞻基觉得自己好像还能够听见似的。
“那些时候,每天都有尸体抬出去,我感觉空气中都布满了浓重的血腥味,如同一座大山压的我喘不过气,呼吸都带了几分负罪感,皇爷爷虽然杀伐果断,显得冷酷无情,但我知道他心里多少是不舒服的。”
毕竟他的皇位来的不光明,哪怕朝臣百姓惧怕他的威势不敢说出口,但后世的人却不怕这些,否则朱棣这么多年来也不会执着于寻找建文了。
除了想要清扫隐患之外,更多的是想获得心里的一个安宁。
朱瞻基絮絮叨叨的说了许多,他也不知道是怎么了,大概是因为朱高煜的那几句话有感而发。
靖难之役是笼罩在所有人头上的阴影,不管是失败者建文还是成功者朱棣。
“小叔叔你说二叔还有三叔他们以后不会真的——”
朱瞻基的话没有说完,可是朱高煜明白其中难以启齿的意思,“他们虽然已经离开,但野心却并为因此而覆灭,只要一丁点火,就有可能成为燎原之势。”
这像是成为了朱家抹不掉的诅咒,永远环绕在他们身边虎视眈眈。
朱瞻基看着朱高煜的侧脸,已经初露头角,棱角分明,褪去稚嫩的他,一身气势非凡,看上去深不可测,让人不敢小觑,颇具上位者的威压。
朱高煦还有朱高燧都有那么强大的野心,想要角逐那个位置,就连他也不例外,一心想要自己父亲登上皇位,日后他便是名正言顺的太子,下任的继位皇帝。
他没头没尾的问了句,“那你呢小叔叔?”
如果是对上汉王赵王,尚且有把握,两人虽是猛虎,朱瞻基亦有驯服的办法,可如果是高深莫测的朱高煜,他心中有些不确定起来。
朱高煜看上去虽然不争名逐利,仿佛一切事情都不放在眼里,哪怕身处权利斗争的漩涡,也能够坐上壁观,不拉帮结派,也没听说过他和哪些官员走得近。
倒是那些官员,想法设法想要攀上这棵大树,却数次被拒之门外,不得其中要法。
气氛顿时变得古怪又尴尬起来,两人四目相对,却沉默无言。
朱高煜只是看了他一眼,随即转身离去,那个眼神当中什么都没有, 又像是什么都有。
自知失言的朱瞻基恨不得将先前的话收回来,“小叔叔你等等我,刚刚那句话我就随口一问,没有什么其他意思。”
这句话不说还好,一说朱瞻基更是后悔,倒显得有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思,眼看越解释越麻烦,干脆闭口不言。
看着朱高煜走远的背影,朱瞻基停住了脚步,视线落在了偌大的皇城里面,越看越觉得像是一方囚笼,将所有人囚在其中,为了那个位置汲汲经营,哪怕手足相残也在所不惜。
等朱瞻基回去的时候,和太子说起了今天的事情。
“你四叔说的对啊,在我们几个兄弟里面,他是看的最清楚明白的那个。”
哪怕太子的年纪比朱高煜大了好几轮,也不得不佩服他的聪明才智,还有长远的目光。
朱瞻基皱了皱眉,“这么说二叔三叔真的会再次卷土重来?如果这样的话,我们必须得提前做好准备。”
太子摇了摇头,又点了点头,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神情十分复杂,他喃喃自语道:“但愿那一天不会到来吧。”.
第303章
转眼之间,距离高丽收复失地已有月余。
东瀛虽然攻下大半城池,并掳掠了不少财宝,但因为想占领高丽,作为下个发展的根据点,所以没有损坏建筑物,造成大面积的破坏,修复起来也不是什么困难。
而且大明勒令东瀛归还抢夺的财宝,还补偿了不许多,东瀛可谓是大大出血,再加上明朝从旁协助,高丽国很快焕然一新,看上去竟然比战前的发展还要好。
“这是高丽国主上表的陈情书,特来感谢我们。”
内侍监捧着奏折递到朱棣跟前。
他看了几眼,通篇都是感恩戴德的话语,不带重复的语句几乎把他夸了个遍,恨不得指天发誓,要与明朝永世修好,绝对不会做忘恩负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