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节(1 / 2)
喜多武志跟着老警察的视线,最终了解到了真相。
这一情绪酝酿爆炸,三村花梨被无罪释放的时候来到了高潮!
数百人曾经被欺悔,被霸凌,祂们捧着鲜花、礼物,簇拥献给杀人凶手三村花梨与唐泽雪穗。
站在日本人民这边的老警察却像一个小丑。
没错,喜多武志目前的观感就是如此。
没有办法,两个小女孩做的事情实在是太解气了。
当年的霸凌者犯下的过错,真是死不足惜。
奈绪美因为谣言而迫害,明明是依靠自己努力赚钱的针织衫被说成援交物。
更可悲的是,同样的受虐者根岸幸之助强暴了她,最后奈绪美带着性病上吊自杀离开了人世,死了以后连收尸的也没有,孤零零的像路边随处可见的野草。
弱者发怒,挥刀向更弱者。
可悲可叹。
这个根岸幸之助死不足惜。
而造成这样局面的森川奈津江和竹下翔平等人更是可恨。
三村花梨,一个聋人,从小父母不在身边。
上学期间还要照顾自己的奶奶,而她的奶奶是聋哑人,奶孙女两人依靠手语相互交流。
一个苹果,花梨吃苹果皮,让奶奶吃果肉,在破旧的老屋子里,彼此微笑。
喜多武志这个大男人都忍不住眼角湿润起来,这样的人,遭遇了这些事情,受到了这些刺激。
怎么可能还重新回归社会,变成这样也是情有可原的。
瞬间喜多武志对三村花梨这个角色抱有了同情。
《白夜行》前期详细描述路人惨死的状况,也仔细描绘登场了几位被害人的家属痛哭,将凶手的形象贬低到了地狱。
老警察发誓要追查到底的决心。
这一系列的画面不知不觉让喜多武志产生这个凶手真是可恨,死有余辜的想法。
最好是直接枪杀,别给对方上法庭狡辩的机会。
可如今真相揭示,他反而恨不起来了。
这强烈反差,正是原田弘树从东野圭吾《恶意》里面启发而来。
一开始杀猫事件带偏了读者的思维,让读者陷入了惯性思维,认为杀猫的死者不是好人。
这一方法不稀奇,很多推理小说都有类似的叙述性诡计,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写作技巧。
但是它就是把握好了这个度。
它就像七分熟肉牛排,多一分就褐色了,少一份就显得有些鲜红。
它也像少女的黑丝美腿,多一分肥胖,少一分瘦弱,而刚好这个程度,握在手里把玩,真是极好的。
《白夜行》在最恰当的时间,由唐泽雪穗说得那句话,把情绪共鸣给引爆了。
她唐泽雪穗的身世比花梨更惨,有一个无情的母亲和凶残的继父。
要不是和花梨相互救赎。
雪穗估计还活在继父的阴影之下,每天身体都被残害,受到侮辱。
两个人关系可以用相濡以沫来形容,她们是共生关系,少了谁都不行。
情绪爆炸的这一时刻,日本警视厅成为了反派角色。
视角发生了变化。
之前所有被害人不可悲了,而是罪有应得,活该。
三村花梨和唐泽雪穗,变成了正义的一方。
她们受到了所有人的拥护,她们也实现了多年以来的愿望,获得了生存的意义。
喜多武志感到口渴了,于是放下书喝了一杯茶,正准备继续观看,忽然脑子清醒过来。
他额头泌出一些冷汗,手里拿着《白夜行》,忍不住颤抖。
他刚才怎么会产生三村花梨和唐泽雪穗,继续实行制裁,把全国霸凌者杀光光这样恐怖的想法?
天啊,哪怕花梨和雪穗再可怜,杀人的理由再正当,但她们做的事情,终究是不会被这个社会所认可的。
因为它是偏激的,它是不理性的,它是凌驾与法律之上的。
这种思想要不得。
而他喜多武志情不自禁就被牵着鼻子走了,他知道为什么自己会糊涂。
因为情绪的共鸣最容易令人丧失理性与思考力。
人激动起来,很容易就不带脑子。
为什么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如果看《白夜行》代入到了两姐妹的视角里,那绝对很难迈出来了。
身为故事中的人,只会以故事里的角色想法去思考。
喜多武志深深担忧起来,《白夜行》的作者应该知道读者会被这种情绪渲染,他为什么不稍微克制一点呢?万一有人模仿起两姐妹杀人,学书里杀人手法的话。
这样搞不好会出大事情啊!
第66章:一夜成名! 3K第二更 今天无了
喜多武志拿着手里这本《白夜行》,心里不是个滋味。
多久没有这种感觉了,代入到书中人物,去与每个角色共鸣。
每个角色都像活生生的人。
老警官做错了吗?当然没错,他为了追捕两位少女,寻求事情的真相。
落得个妻离子散,穷困潦倒下场,忙碌一身的病,胃溃疡十分严重,每晚疼得翻来覆去,但脑海依旧想着是怎么将凶手捉拿归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