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大唐:皇室暴君,开局屠了五姓七望 > 第150节

第150节(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海贼之夏洛特长子 顾绾绾陆骁 探索禁地:开局传承风后奇门 武侠:我创造了最强组织,青龙会 我被灵气复苏咕咕了 征服异界从游戏开始 大家都以为我这个npc是主角 开局获得幻兽种青龙形态 我,反派,开局薅主角圣女 港影人生

“并没有。孔先生贵为孔圣后人,难道还会没办法吗?”

李承乾说就说,还摆出一副匪夷所思的样子。

这就让孔颖达很难受。

原本还打算多寒暄几句的,但孔颖达遭到了这断句的问题后,哪里还坐的下去啊。

正好李纲也想回家后,再细细研究这“乘法”的事情。

于是二人便都躬身告辞离去。

李承乾将这两个老头送出门去。

看着两人坐着马车离开。

嗯。

贞观年间的马车,还是两轮的。

李承乾忽然想着要不要给搞出四轮的马车来。

毕竟四轮的马车,要更加稳固,承载的力量也会更大。

一直以来。

李承乾都是骑马的。

所以对马车倒是并不关注。

需要乃发明之母,发明不是从天才头脑里蹦出来的,

绝大多数科技发明都是因为有社会上存在这种需要,

满足这种需要能得到奖励,才促使人们去不断改进,才最终普及。

其实我国到明代,马匹没有宋朝那么缺乏,

才开始有了四轮马车。

宋应星记载:

大车有四轮和二轮之分,其四轮车可载五十石,

由马或骡牵引运行,15或十二匹,或十匹,八匹马骡不等。

明代的四轮大车可载重五十石,

用马或骡牵引运行,用马骡八到十二匹。

速度应该比宋代快得多,不过他也说出了这种运输工具的缺陷:

凡大车行程,遇河亦止,遇山亦止,遇曲径小路亦止。”

可见四轮大车对地形要求很高,

宋应星说这种车只有在徐州,兖州,汴梁之间方圆三百里的范围内最为普及。

大明如此之大,为何偏偏是徐州,汴梁,兖州这三地之间?

就是因为这个三角地带正好是没有山也没河,方圆三百里内一马平川。

而且,这个地区又靠近明代南北经济大动脉----京杭大运河,

有很多繁荣的城镇,从运河上下来的南北商品在这里下船转为陆运,

所以速度快,载运量又大的四轮马车成为经济上的首选。

相比牛车,马车更适合的是商业运输。

在古代,马的价格比牛贵得多,牛的力气确实更大。

但马的用途却比牛多,可以骑乘,驮货,拉车更具灵活性。

特别是速度比牛快,在运输商品价值比较高的纺织品等轻货时,用马车很有优势。

宋应星还特别提到:在山西,牛车更为普遍,用来运输而体积大,对速度不那么看重的粮食等货物。

根据《天朝历代物价问题考述》,万历年间,北京的马价平均为二十两,而牛仅为五到六两。

所以,宋应星谈到的,由八匹到十二匹马或骡牵引的四轮大车,运费有多么昂贵可想而知,

能负担这种高昂运价的商人,一定是要争分夺秒,比竞争对手早一日到达目的地,才能把手头的商品卖出高价。

所以,影响唐宋明时期,四轮马车的普及的因素至少有以下几个:

第一,这个地带商贸是否发达,是否有大量价值高昂的商品需要运输。(地广人稀的山西陕西不合适)

第二,地形以平原为主,道路情况好。(西南地区没指望了)

第三,不存在可替代的水路运输。(江南没必要用)

第四,马匹获取成本不能太高。

最后只有商贸相对发达,地势又平坦,又缺乏水运的华北平原,四轮马车才有用武之地。

至于技术问题反倒比较好解决,可以发明改进,可以引进学习,只有有这种需求就不是问题。

如此想来,李承乾就觉得,四轮马车,似乎并不这么着急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女主她逃婚了 在年代文里当厂长 金色月光 摘星者 星光攻略 重回七零当厂长 我用模拟器开马甲 妈妈来自古代[星际] 在年代文里搞扶贫 我和队友公费恋爱[娱乐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