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节(1 / 2)
李承乾刚刚和一众战船匠人们讨论完毕。
李承乾的种种想法和手段,让这些匠人们都颇为震惊!
在李承乾的要求下,这些匠人们也纷纷表示,一个月的时间,必定星夜兼程,为太子殿下打造出十艘三千人级别的战船!
“殿下,长安那边来信了,陛下赐封您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
李靖、李绩、尉迟恭、程咬金四人,也都分别从定州、幽州二地,向高句丽发动进攻!”
长孙冲见李承乾走了出来,便快步跟上,快速道!
李承乾微微点头!
他此番来莱州,只带了三千背嵬军,及长孙雪儿、长孙冲、薛仁贵三人!
当然了,在莱州之地,也早就有了锦衣卫治所!
所以自然有锦衣卫配合他们行动!
李承乾微微叹息了一下,道:
“你让锦衣卫多关注辽东的动向!
高句丽不好打,孤担心后续情况,会不乐观!”
“喏!”长孙冲虽然好奇,但依然点头应允了!
李承乾的担心,不是没有根据的!
高句丽虽然是一个边陲小国,但是它的军事力量不容小觑!
从前隋时期高句丽在历次战斗中使用军队的数量及高句丽全国人口总数的测算情况看,高句丽全国军队数量为一五七60万人左右!
而且民风彪悍,靠山王杨林曾称高句丽“其人性凶急,有气力,习战斗,好寇钞,沃沮、东濊皆属焉”。
高句丽军事装备亦相当精良。
高句丽攻击型兵器可分为铜铁两大类,长兵器、短兵器、抛射兵器、防卫兵器等四种。
高句丽的防卫型武器有铠甲、头盔等。
其中铠甲分两种,一种为将士身上所穿铠甲,另一种为战马身上所披挂的马铠!
其次就是李承乾一直担心的地形因素。
高句丽境内多山,不利大军开进,大兵团作战,部队展不开,
而且高句丽在境内修建了数不清的要塞,层层抵抗,
这些堡垒很多都是就着山地建的,
山地堡垒连成片,基本无解。
地形复杂意味着不可能速胜,只能徐图。
李世民此番虽说派遣士卒足有十五万众,但很可能,进入高句丽境内后,
真正作战的机会都不多,大多数会被无数要塞阻挡在山区寸步难行,
而后军队即使突破到鸭绿江边,也可能早已是强弩之末了,根本没办法继续进攻。
还有就是后勤补给的问题。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一支部队的战斗力在怎么强大,没有完善的后勤补给,也是不行的!
高句丽位于辽东半岛和朝朝半岛,那里人烟稀少,根本筹不到粮草,
况且辽东地带气候变化太大,水土不服,
贞观年间交通极为不利,武器装备,粮草,就算运到前线,也需要一个月之久。
高句丽的地形不适合大兵团作战,地形复杂,
又没有充足的补给,所以就导致了杨广都无计可施的局面!
李承乾并不会去涨蛮夷的威风,
但是这个时候的高句丽,确实是不容小觑的!
一个能拥有60万军队的国家,是一个什么概念?
真正的历史上,李世民和杨广都是因为对于高句丽不了解,所以才久攻不下,没有做好足够的思想准备。
李世民在贞观十八年的时候,其实有能力拿下,但是并不想因为这么一个弹丸小国,损耗全国财力,所以将其击败后,便又快速让军队班师回朝!
但这次!
有李承乾在!
李承乾自然不会再给高句丽这样的机会!
他要让高句丽成为大唐的国土!成为后代人所熟悉的一个省份!
……
辽东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