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节(2 / 2)
拦了这么多天也抓了不少人,他们以为没人敢能在层层关卡下逃过追捕,更何况是这些流民。
所以都放松警惕,这才让这些人逃过来。
在历经风霜艰难险阻后,他们到了长安城外。
一路上的颠簸曲折,几人饿得瘦骨嶙峋,蓬头垢面,像个逃荒的乞丐。
路上也有碰到好心人,给他们分了一点干粮,他们一路上就是靠着这些苟延残喘。
在快到长安的交叉路上,他们碰到了另一群人。
巧合的是,领头人刚好是王老头在扬州城外问的那个年轻男子。
他同王家小儿子一样,也是派出来报信的
一路经历了如此多的坎坷,双方对任何人都抱有警惕心理。
双方眼神一接触,互相紧紧握住了手中持的木棍。
眼看着双方就要动手,王家小儿子仔细辨认了一番,这才将男子认出来。
那男子也已经记不得王家老三,毕竟王家小儿子变了模样,脸上乌漆抹黑。
男人的脸也做了伪装,加上这些天的劳累,变得沧桑许多,如果不是小儿子眼睛尖恐怕也认不出他来。
王家老三赶紧拦住身后想要动手的同伴。
“等等,你是不是在扬州城外扶了我爹一把的那个男子?”
男子仔细思索了一番,这才想起来:“原来是你们。”
虽然认出了眼熟的人,但还不敢放下手中的木棍。
“你们这一次是要?”
· ·····求鲜花···· ········
王家小儿子苦涩笑笑:“我们是同样的目的,都是想来长安。。。。。。”
男子仔细思索了一下,想想当时王家父子脸上的神情,还有当时身后的李家村人。心中有数,这些人肯定不是派过来的奸细或者捉他们的人。
他一脸歉意,向王家小儿子抱拳:“这个兄弟对不住了,但一路走过来,小心为上,我是徐家沟的人,我叫徐安。”
.. ...... .......
王家老三也向他介绍:“我是李家庄的人,这些都是李家庄的兄弟们,看来我们志同道合,不如大家一同去长安,人多壮壮胆。”
........................................................................................................................................................................................
PS:新人新书,求收藏,求鲜花,求评价票,求打赏!久.
第379章
身在异乡,多个人多条路,徐安自然同意。
随后几人一同前往长安。
长安的把守并不严密,他们几人混在妇孺之间进了城。
但几人从未出过远门,县城已经是他们去过最远的地方。
这次能够不远千里来到长安告状,完全凭着骨子里一股硬气,还有想救家人的急迫。
但来了这硕大的长安城中,却一时摸不着头脑,不知该往哪个方二六七向走,又该去哪告状?
几个人蹲在一个街口的小声讨论着,但因为衣衫褴褛被人当成了乞丐。
有几个路过的好心人给他们扔了几个铜板,甚至还有几个人递给他们几个热乎乎的大馒头。
几个人看着肚子咕噜咕噜直叫,实在忍不住几人分了,将馒头吃掉。
幸好徐安是个见过世面的人,年少曾跟随先生在长安附近有雪,知道大致的方向。
为了以防万一,官官相护,他们决定兵分三路分往各不同的方向告状。
一路人去长安官府门口击鼓,另一个人则前去李承乾府门口告状,最后一队人则去皇宫门口告御状。
去长安府门口的人正是王家小儿子,他带着两位李家庄的兄弟走到府门口。
看着冠冕堂皇的大门口有些退却,身后的兄弟推了他一把:“去啊,再不去就来不及了!”
他鼓足勇气拿起门口抱鼓旁边的小锤。
“咚”“咚”“咚”使劲全身力气在抱鼓上用力击打。
似乎将这些天所受到的委屈,艰难险阻,还有对家人的担忧对扬州刺史的愤恨全都击打出来。
门口的这一面鼓向来是无人问津,长安城治安良好,多年未曾出现击鼓的情形。一时间鼓声惊动了府门口附近的百姓,还有在衙门内办公事的人。
今天知县正好在衙门内办公,也听到了鼓声,催促捕快。
“你快去瞧瞧,看外面发生了什么事?我怎么听到像是门口大鼓传来的声响。”
手下的衙役出门一看,看到一个衣衫褴褛,面貌漆黑的乞丐在击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