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节(2 / 2)
敲响大鼓的前提,首先需要先受二十大板。
敲响这鼓的正是与王家老三分开的徐安。
他之前也学过一些律法,自然知道敲响这登闻鼓的后果。
但是这事儿他必须要去做,多少的父老乡亲,还在扬州城外等着他,何况他现在已经是孤家寡人,即使被打死也没有后顾之忧。
当洪水冲过来,他一家老小全被淹没在洪水中,其中包括他年仅一岁的儿子。
只有他侥幸搭上了一根浮梁,之后他四处寻找,也得不到全家人的消息,自知凶多吉少,心如死灰。
如果不是徐家庄的乡亲们把他救下,恐怕他也要随亲人而去。
所以这二十大板他受的心甘情愿,只要能为一家人报仇,救了父老乡亲们,他做什么事都可以。
原本其他两个人要替他受刑,但徐安拦下了他们。
“我如今已是孤家寡人,你们都有一家老小在扬州城中等着你们,我受了伤也不耽搁什么,但你们要出了什么事,我实在对不住他们~」。”
说罢,直接趴在地上任由士兵击打。
二十过后,徐安已昏倒在地,一路上他也是历经艰难险阻,一路饥肠辘辘来到长安城,身子骨早就受不住了。
现在又受了这二十大板屁股上早已血肉模糊,能撑到现在已经是奇迹。
随行的两人赶紧将徐安扶起。
剩下一人去击鼓。
鼓声传到了皇宫内,李世民也听到了,派人将他们迎进宫中。
几人胆战心惊,扶着徐安进到皇宫中,一路不敢抬头,生怕犯了什么忌讳,让这一路的辛苦努力全都白费。
到了大殿内还没见到李世民,二人扶着许安,直接跪倒在地:“圣上,救救小人吧。”
只听得一个浑厚的声音响起:“你们有何冤屈,说来听听。”
另一位人朝着李世民连磕三头。
“圣上,我们都是扬州城外徐家庄的村民,这次扬州发了洪水,几乎将整个徐家庄的人都淹死,只有我们几个逃出来,随后我们跟着大队都逃往扬州城,想在那儿找个活计活下来饥。”
“不曾想到了扬州城外,发现城门紧闭,只准出不准进,我们也只好在城外落了脚。”
“但那扬州刺史不仅不准我们进去,连外出的所有路线都给我们封死了,只要有人闯出去就派官兵打死。”
“.〃我们实在是没有吃的了,在那儿只能靠着啃点草皮过日子,我一家老小在那儿,我的小儿子已经饿的起不了身。”
“没办法,我们几个人只好连夜逃出来,希望把消息传出去,圣上救救我们吧!”
说起家人,想到他们现在还困在那个地方,一个大男人也忍不住落泪。
李世民越听眉头皱的越紧,他虽然刚知道江南发了洪水,但不知道这场洪水如此惨烈。
...........................(了王赵).............................................................................................................................................................
PS:新人新书,求收藏,求鲜花,求评价票,求打赏!.
第382章
“你们几个确认所说全部属实,你们可知一旦所言为虚,定会受到刑罚。”
“全部属实,圣上,求求您救救他们吧!”
说完砰砰又向李世民磕头,用力之大,磕的头都破了。
前有官员上诉,后有扬州流民告状,李世民心知此事一定是真,否则不会有人冒着被砍头的风险前来告状。
而且这事儿只要一查便知真假,根本没法随意编纂。
“朕一定会给江南百姓一个交代,你们先退下。”
李世民让人将几人扶下去,先安顿下来。
那几人得到了李世267民肯定的回复,也能放心的离开。
“快召集重臣来上朝。”
往日这个时间已经下朝,众臣都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情,突然被叫到大殿上,李承乾也在其中。
李世民坐在龙椅上:“今日朕得知一件大事,江南发洪水。而且据江南逃出来的流民说,整个扬州城全部封锁,所有的流民被围困在扬州城边,进出不得。”
“是否有人自愿前往扬州,为扬州赈灾。”
所有的大臣都被这个消息吓到了。
虽然江南经常有水患,但从未听说过有如此大的洪灾,而(bfei)且这么大的事情长安却一点消息都没收到。
所有人都沉默了,扬州虽然接连遭到李承乾几次压迫,但不代表他是软柿子。
当地情况复杂,各家族盘根交错,实在是棘手的,很可能只要动了其中一家,就会遭到一连串的报复,背后说不定站着什么大人物。
更何况这一次事关紧急,弄不好就是要掉脑袋的事情,没有人敢站出来揽这个烫手山芋。
李承乾一腔怒火憋在心里,这事儿一听就知道虽然是天灾,但更多是人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