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大公子”的生意是烫手山芋(1 / 2)
上午,他们在基金办公室召开项目投审会,刚刚为一个抗癌的生物药品项目投票,陈晓成和王为民两人投票一致,都投了反对票。
这个项目是另外一位合伙人找的,前景广阔,但至少在5年内,他们看不到产业化的希望,属于中早期的项目。投票结果是3:2,3票同意,两票否决,按照简单的少数服从多数的规则,这个项目应该通过。但问题在于,当初设置这项规则,有一个特别条款——投资人授权给基金管理合伙人王为民一票否决权。即使按照一般议事规则投票通过,王为民如果反对可以动用该特别否决权,不过一年只有3次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该否决权的滥用。在这个抗癌生物药品项目上,王为民动用了一票否决权,使其最终没有通过。
投票结束后,那位合伙人很不爽,脸色铁青着走出会议室。王为民则摆弄着手机。
在基金公司内部,陈晓成负责风控,他的投资理念是“宁可错过,不可投错”的保守主义投资理念,这在某种程度上保证了不少项目的成功。不过,讽刺的是,一向谨慎的陈晓成在老梁的项目上,却被动上演了一出哭笑不得的大戏,事情完全向陈晓成预期的相反方向发展。
王为民说:“到我办公室谈点事。”
他们进入办公室,王为民从办公桌上拿着一份资料,扔到茶几上,自己一屁股坐在主沙发上,脸色有些不好,有些疲倦。
陈晓成在泡着茶,看王为民情绪不高,泡好茶,在右侧副沙发坐下。
王卫民双手捋了一下头发:“两个跳楼,一个跑路,赌性太大,做企业和投资的,都是双输。看来,这个行业算玩完了。”
“什么?”陈晓成很少见他沮丧,颇为意外。
王为民指指茶几上一摞资料,陈晓成伸手拿过资料,翻看着。他明白了:煤矿逃生舱项目,在当时那个环境下,只要拿下牌照,怎么算都不会亏损,有三家上市公司跟在他们后面要并购。
这个项目当初是陈晓成主导,全力推进,进而获得投审委投票通过的。
王为民看出了陈晓成的隐忧和压力。这么多年,他们合作还算亲密,尤其在初期,学生时代的创业伙伴,他们亲密无间。虽然,随着长大,彼此逐渐拉开了距离,懂的越多,越有规矩,“不逾矩”,是唯一能长久合作的底线。王为民看陈晓成,就像雾天戴着近视眼镜,镜片有些模糊,需要不断擦拭。
“你当初投资建议没有问题,唯一的问题就是我们没有想过政策环境会变化这么快。”王为民宽慰着他,抿了一口茶,“寄生于政策的项目,还是得谨慎。”
陈晓成皱着眉头,左手拿着材料,右手在纸上敲打着:“当初全国才发11家牌照,全国煤矿上万家。按照每12人一个逃生舱,即使百来人的小型煤矿就得10台,我们投的那家企业,年产5000台,每台净利200万,年净利100亿,即使预提非经营性减损,怎么算都是赚。”
陈晓成表示再怎么概算和预测,这都是一个好项目,一笔好投资。依靠政策上市的企业不少,他欠身给王为民和自己茶杯里添茶,王为民食指在他添茶的那会儿轻敲着茶几桌面,表示谢意。
“如果说风口,这不算风口那什么算风口?”陈晓成在复原当初决策情景,又像是在提醒对方,“煤矿灾难频繁发生,煤矿安全是政府当时第一要务。何况,每采购一台,政府出资一半,企业出资一半,这一半在未来3年,通过地方政府进行减免税,给捞回来。这种买卖,怎么算,都是赚钱的!”
“是啊。”王为民点头,“这事,那次我们去见杨叔叔,申办牌照,也聊过。市场变化太快了,就像这栋楼——”他手指窗外远处即将封顶的楼盘,前些天还是棚户区,过些天再看,就是一栋楼盘封顶了,煤市转眼就直跌……
陈晓成仰靠在沙发上,泄气般,情绪不高。是啊,政策一变,煤价下跌,市场没了……他忽然想起了什么,正身,对王为民说:“对了,杨叔叔进去后,我们得去看看。”
“我去看过几次。”
“他情绪怎么样?”
“他豁达了,说在里面好好改造,人犯错了就得接受惩罚。他整个人都瘦了,原来是一个大胖子,我乍一见他,差点没认出来。他还安慰我说,饮食规律,经常放风跑动……说心里踏实了,不再失眠了。”
“想当年,杨叔叔多么风光,门庭若市。他批给我们牌照,没有收一分钱。”
王为民转移话题:“谈正事。这个项目你打算清盘?”
陈晓成思忖半晌:“他当初拿下了1000亩土地,市价55万一亩,他们是以10万一亩拿下的,听说那儿要拆厂建房地产……”他点着了一只雪茄,“不建议这个时候清盘。”
“你得考虑清楚,万事不要抱侥幸心理。好,这事你来处理。”王为民添茶,“李欢欢找我了。”
陈晓成猜到所为何事:“你答应了?”
王为民说:“借用一下母公司的名头,应该没什么吧。”
“借母公司?这怎么可以?”陈晓成大为吃惊,“民海投资是所有项目的投资人,绝对不能出现任何差错,要以稳为主。我在香港就跟李欢欢谈过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王为民对陈晓成的反应有些意外:“你们俩关系可是很铁的。”
“在商言商,在这件事情上,不能掺入私情。”
“这个项目很大,是名湖能源。”
“我知道。正因为太大了,关注度会很高,几十个亿撬动数百亿的项目,确实匪夷所思!我担心会出问题。”陈晓成似乎先知先觉地感到忧虑,或者说是长期着眼风控的一种职业本能反应。
王为民琢磨着陈晓成的话,沉默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