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九章成为李月圆后,我和李白双双顶流了(四十三)  快穿:千古风流人物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四十三)

    十年,对于李白来说,过于漫长了。

    在此之前,李白从未想过,有朝一日他长留一地,不为入仕,不为求仙,为的只是烟火红尘。

    “阿兄,去往何处?”

    “河南道。”

    司马承祯于李白而言,总归是有几分奇特意义的。

    年少气盛,神游八极的盛赞。

    困顿挣扎,醍醐灌顶的开解。

    似忘年知己,又似智者大师,司马承祯的存在浓墨重彩,根深蒂固。

    王屋山阳台观是司马承祯老去之地,传闻,司马承祯羽化之时,有双鹤绕坛,白云从坛中涌出,上连于天,容色如生。

    玄宗感念其德高望重仙风道骨,赐银青光禄大夫,号贞一先生。

    可以说,司马承祯这一生,圆满至极。

    李白前往河南道,必然要重游故地。

    一匹马,一壶酒,长剑在身,锦绣在胸,没了当年游历诸地想方设法干谒心切,一路上是真正的悠闲恣意。

    面对大好河山,不再别有目的。

    天高云淡,小马游荡,时而漫步时而奔腾,岂是畅快二字能够概括。

    走走停停,诗仙太白离长安游山川的消息不胫而走。

    不少人试图,沿路慕名拜见。

    东都洛阳。

    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

    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

    熙熙攘攘,忙于游乐赏花的李太白,遇到了慕名专门前来拜见的杜甫。

    就是那个与李白分别后,用一生在追忆怀念李白的诗圣杜甫。

    《赠李白》、《冬日有怀李白》、《春日忆李白》、《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梦李白》、《天末怀李白》……

    零零碎碎,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思李白,逢年过节忆李白,烘托气氛夸李白。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若说桃花潭水深千尺的汪伦是李白的榜一大哥,那杜甫就是最忠实的迷弟。

    荪歌依稀记得,后世是这样形容李白与杜甫的相遇“四千年的历史里,除了孔子见老子,没有比这两人的会面,更重大,更神圣,更可纪念的。”

    “如同太阳和月亮的相遇。”

    李白声名斐然,如光芒万丈的太阳。

    杜甫科举不第,如微露光华的月亮。

    此时的杜甫,三十三岁,虽科举失利,但雄心不改,依旧意气风发。

    谁说杜甫不曾年轻过呢!

    荪歌看着面前这个微微紧张,眼睛又亮的惊人的杜子美,心中忍不住叹息。

    后世之人提及杜甫,最先能想起的永远是一个“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暮气沉沉穷困交加的形象。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可实际上呢?

    杜甫出身清白,京兆杜氏也曾煊赫一时,自幼才气不俗,这样的人怎么可能生来便是暮霭心性。

    无论是“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还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都足以证明杜甫亦曾经是心高气傲鲜衣怒马之人。

    只见杜甫微微躬身垂首,双手交叠于额前“晚生……”

    李白连连阻止“同辈论交便好。”

    杜子美的一句晚生,硬生生让他觉得自己已经白发苍苍老态龙钟。

    天地良心,他虽比杜子美年长十一岁,但多年仰赖阿月悉心照料,再加之长安十年养尊处优心性开阔,单看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