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八章 畅所欲言(2 / 2)
不再有墨家?
这话若是在今天之前,朱万年是不信的。
因为之前将课程的名字定义为墨学的时候,就有明显的倾向性。
当然他也很清楚,这并不代表大家心口不一,而更可能是源自于对萧总管这个领导者的崇拜。
这是表达敬意的一种方式。不能把这种行为称为溜须拍马。
毕竟这门课的核心理论的确源自于萧云,别说是称为墨学,就算是萧学也不能说是错。
但从根本上说,这样的行为也只能说是合乎情理,却不是最佳选择。
只不过当时的朱万年没有提出异议,选择了沉默。
这并非是因为他有别的心思,而是在他看来,尽管太平军有着比大明比儒家更好的治理能力,但有些事情是很难免俗的。
然而他没有想到的是萧总管那边竟然直接将名字换了。
这或许在别人看来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事情。
但对于朱万年这样通透的人来说,内心是无比震撼的。
因为他很清楚一个人能分清楚大是大非并不是难事,但能事事入微却是极为难得。
这也是为什么他这次没有选择继续沉默的原因。
现在听到墨轩的话之后,他当即摇头笑道:“部长,有没有想过,有些事情是改变不了的,用总管的话说,就是主观认知上我们自然是平等,但有些事情是客观存在的,就这门课而言,由我这个朱子理学直系后人宣讲,是最为合适的。若因为我的身份避讳而失去一个最佳的选择,也违背了唯一论。”
“这!”墨轩愕然,没想到朱万年能说出这样一番话。
这时,他也意识到自己思维的局限,然后肃然的点了点头,道:“朱老师言之有理。”
然后看向其他人,继续说道:“我同意这门课由朱老师试讲,大家有什么看法。”
然而他的话音刚落,就有一个人出言提醒道:
“朱老师,你可要考虑清楚了,这件事对你来说并不一定是好事,萧总管的唯一论,并不是单纯的利弊权衡,它不会绑架个人权益。一旦公私不分,最优解便不再是最优解了。”
这番话说的更是振聋发聩,墨轩没想到自己这个部门里有这么多人才。
朱万年的眼睛此时也变得明亮,同样没想到眼前这个叫傅鼎臣的年轻人能有如此见解,真是后生可畏啊。
当下捋捋胡须,笑道:“傅老师,说的不错,公私有别是正理,但这是我个人的选择。”
儒家弟子之中有钱士升之流一心功名利禄,也有像朱万年这样一心追寻大道。
相比于教书育人,朱万年更愿意去实现治国平天下的宏愿。
然而在这的几年里,他看到了很多以前不曾见过的人和事。
不说其他,只论太平军教育这一领域,就颠覆他的认知。
目前占领区也仅有山东的一半土地,读书上学的孩子就十多万人。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员已经达到三千人,而且还在不断的增加之中。
而在整个大明能不能找出三千教书育人的夫子,还是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