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五章 大势之下(2 / 2)
洪承畴原本家境贫寒,幼年早早辍学,幸好遇到洪家西轩长房的才子洪启胤,被其收为徒弟,才有了后来的“成就”。
在钱士升看来,有一个智谋不输自己的同道者,也能让他不用再担心关中局势。
一旁的廖安,看到自家老爷的脸上难得露出笑容,自己也松快了不少,然后小声的开口问道:“老爷,小的是不是得去北边了?”
廖安的话传入耳中,钱士升并未收回视线,面上笑意不减,波澜不惊的道:“也好!丁魁楚身边得有人盯着,大意不得,他的位置太重要了。”
接着,廖安便转身走下了城墙。
这丁魁楚就是新任的蓟辽总督,之前的总督傅宗龙因为被尤世威牵连而被罢免。
虽说换上来的这位也是东林党,但东林党的范围太大了,不可能是一个志同道合的整体,各自有各自的小圈子。
别说这丁魁楚,就算是前任傅宗龙,钱士升也不可能将自己的谋算和盘托出。
傅宗龙的背后牵扯到了孙承宗,而孙承宗这个人是个宁折不弯的性子,不太可能为了利益而与鞑子苟合。
此外还有卢象升、孙传庭、以及与东林党关系不清不楚的杨嗣昌,都是需要提防的。
历史上的杨嗣昌虽然主张与鞑子议和,和卢象升主战派不对付,但是要让他连皇帝都一起做了,那立马会和卢象升站到一起。
不过此时的杨嗣昌因父亲病亡丁忧在家,已经没有机会再参与朝堂之事。
而另一个牛人孙传庭原本该在历史上的崇祯八年鞑子第三次入关崭露头角。
只不过因为萧云的出现,鞑子这第三次入关不是宣大而是山海关。
所以身在山西的孙传庭也或许再没了出山的机会。
现在只要控制住丁魁楚这个主事的文官其他的就简单了。
武将有早就安插进来的吴襄吴三桂父子和祖宽几人坐镇山海关,关外还有祖大寿策应,可谓是万无一失。
至于吴家父子和祖家为何愿意配合钱士升引鞑子入关,无他,畏墨家如虎而已。
当然,钱士升也不会告诉他们此事的目的是为了除掉崇祯,只说是为了灭登州即可。
毕竟只要鞑子入了关,想怎么做,别人想拦也拦不住!
…………
八月十一日,
高迎祥的队伍已经在兴平县停留了两日了。
不是遇到了官兵的阻击,而是内部的分歧。
罗汝才觉得大军应该前往河南才是生路,可以在朝廷和墨家之间寻找机会。
倒不是有投墨家的打算,而是离墨家近一点比较安全,因为在河南,不管是墨家还是朝廷想要对付他们,必然会引起另一方的戒备。
只要能和墨家保持一定的距离,就会十分的安全,而且到那时候,或许不需要做什么,朝廷为了对付墨家,很可能再次招安。
不得不说,只有取错的名字,没有起错的外号,罗汝才这个“曹操”的外号,的确相当的准。
历史上的罗汝才虽然名气不大,但事实上,这人在张献忠和李自成真正崛起前,就已经是个核心人物。是唯一一个能在著名的“荥阳大会”中,与高迎祥平起平坐的人。
当然现在已经没有了什么“荥阳大会”,但他的地位却是丝毫不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