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一章 温体仁的选择(1 / 2)
年轻而又充满爆发力的手臂搭在须发花白老将的肩膀之上。
祖大寿虽是笑脸,但也能映照出时代的悲凉。
大明已然老迈!
不过到最后,多尔衮并没有让祖大寿跟着去京城。
好话虽然谁都愿意听,但更重要的是万无一失。
万一祖大寿在京城之下反复,就得不偿失了。
这些汉人兵马用在对付墨家的战场上才是最合适的。
其实,只要天津这边的事情定下来,驻扎在山海关的兵马就可以毫无顾忌的南下。
……
九月二十二日,
多尔衮就带着万人兵马来到了大明京城。
第一时间就将整个京城围了起来。
大明这边,在鞑子从天津折返向京城的时候,就有斥候及时的将消息传到了崇祯皇帝那里。
早就有所预料的事情,崇祯皇帝并没有像之前一样乱了方寸,而且有些事情早点确定下来,总比提心吊胆好得多。
不过虽然皇帝没什么特别大的反应,但这段时间的动作,早就让京城的官员人心惶惶。
先是许多朝廷大员莫名的被抓起来,接着就是一向勤敏的皇帝竟然称病不上朝了。
几个没被抓起来的官员想要进宫问个清楚,也被拦在了宫门外。
老老实实的回家等消息还好,但凡要是打算赖着不走,那就直接进诏狱。
虽然说这样的做法过于粗暴,也不可能拖太久。
但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崇祯皇帝没什么可顾忌的。
更何况在已经知道有儒臣勾结鞑子的情况下,这样做也是为了京师的安全。
因为王承恩当初在墨家的时候,听过有关军事理论的课程,自然知道以如今的火器水平,守城最佳。
这个时代的火炮对于京城城防没有更大的威胁。
所以此时的崇祯皇帝自然清楚,鞑子要想城池绝非易事。
若是不安排内应的话,几乎没有可能在援军到来之前攻破。
只不过,像他这样没有明确目标的抓人并不能消除一切隐患。
甚至可以说,此时的京城,危机依旧无处不在!
大明首辅大人府邸,
许久未开的温府大门,今日不知怎么突然大开,也未见有什么人进出过。
当然,今日鞑子突然围城,整个京城都人心惶惶,也没有人有什么心思盯着温府。
到底有没有人进去过,外人还真的搞不清楚。
不得不说温体仁一生谨小慎微,得圣眷颇重,即便昔日在朝中不止一次赞成其他大臣提出的议和,时至今日也没有一个东厂之人登门抓人。
不过,此时在温府的大宅之内,有些老态的温体仁正在会客。
所谓的客人,也是温体仁的老相识,锦衣卫指挥使董琨。
这位一向习惯躲在暗处的指挥使,今日却光明正大的从大门走进温府,这也是他第一次登首辅大人的门。
同样的,对于一向少朋寡友的大奸臣温体仁来说,也是第一次中门大开的迎客。
然而厅中二人的脸上却并没有什么光彩,皆是肃穆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