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九章 墨家出兵(2 / 2)
因为总管把规矩卡的死死的,没有流通货币,粮食换不了钱,也换不了别的东西。
粮食在自己这里只能吃,在官员那里也不会有第二个用处,大家都一个样。
而且只要踏实干活,吃的就比大部分官员好,还求个啥?
至于当官的有怨言?那就回来种地。
太平军里的官也不难,反正自家娃子快长大了,也都读书识字,当官的活一样能干。
啥也不图,主打的就一个知恩图报。
不需要所有的人都这样想,太平军的架子也不会散。
这就是不着急进入工业化的必要性之一,没有复杂的社会结构,对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就不会很高。
让社会结构变化随着绝大部分百姓的素质一起提高,素质越高,越不容易被糊弄,就可以避免许多问题。
九月二十五日早上,萧云从登州水城回到莱州。
太平军的作战指令一旦下达,各作战单位就可以独立完成任务。
现在离得近的已经开始沿着各自的作战线路前进。
因此他也没时间休息,立即带着警卫连朝着东线的博兴县出发。
如此大规模的行动,也无法躲过大明斥候的侦察。
自从鞑子入关之后,山东督师钱士升就加强了巡查,也不只是济南府城附近,整个济南府管辖区域内都有斥候分布。
这就意味着太平军的东西两线都在极短时间内被察觉。
入夜之后,身在吴桥的钱士升接到墨家出兵的消息。
为何在吴桥而不是济南府,自然是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他很清楚不仅是济南府、连山东迟早都会被墨家占下,因为此战最后的战场绝不会是山东,山东的这些兵马就只是为了拖住墨家而已。
若现在还留在济南府,那就只能等死。
所以钱士升下达了一个让朱大典死守济南府的军令之后,就来到了吴桥。
吴桥可是个好地方,一旦战局变化,就可以直接顺着运河回家。
鞑子对他来说也只是棋子而已。
被他钱某人当棋子的又何止鞑子?
那自作聪明的王象晋若以为自己也会心甘情愿的投降鞑子,就太天真了。
等到了鞑子攻入京城,他们王家的死期也就到了。
若非如此,他又怎么会将廖安如此得力的下人,留在鞑子那边。
只要王家人一死,谁会知道自己的谋划?
到时候事情的真相就是,崇祯皇帝刚愎自用,士大夫为了大明安危,不得已引鞑子入关共伐墨家,而鞑子背信弃义,野性难驯,图谋不轨,致使帝都陷落。
挨骂肯定是避免不了,但大义上总能说得过去。
只要说得过去,一切就有了转圜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