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章 烈火焚身(2 / 2)
其实本来也高兴不起来,到现在为止,此次入关已经损失了超过两成的兵力,这还是在没有对上真正的对手之前。
然而这次的变故注定再一次刺激到他。
只见城西突然火起,在黑色的夜晚里煞是刺眼!
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作战经验丰富的他顿时想到了一种可能!
看来大清勇士又要重新来过了!
这样的结果并不难猜,此时在城西用火攻也只有一个可能。
大量的火油被明军抛到了半圆阵型的最前面。
一来是想要把战场中的尸体焚烧掉,二来是用火攻来阻止鞑子继续进攻。
只要着火的地域够宽,鞑子还没有那样的勇气直冲火海。
因为即便冲过来,也被烧个半死了。
而被堵在半圆形阵中的鞑子就成了瓮中之鳖了,好不容易聚集起来的优势,转瞬即逝。
这下鞑子的战损又增加了近千。
大明这一边虽然获得了喘息之机,但事实上形势不容乐观,因为火油的数量有限,如此大面积的焚烧,持续不了多久。
于是在彻底中断鞑子的进攻之后,王承恩迅速派乡勇民夫进入阵中清理还没有被火焰波及的尸体,这是要在火焰熄灭前将战场彻底清理出来。
同时也要将双方战士尸体身上的甲胄扒下来,战甲充沛也是明军能保证相对稳定战力的原因之一。
同样的披甲,以逸待劳的明军自然有着不小的优势。
当然,明军及其城中的百姓之所以能做到如此高度的配合,也不只是战阵和甲胄的功劳。
毕竟在如此的战损面前能保证战斗力的队伍并不多,很显然除了勇卫营之外的明军是排不上号的。
最核心的原因是,王承恩再将城里的文人全部控制之后,就开始大肆宣扬,一旦鞑子入主中原,大家都要剃发,正所谓“留发不留头”,将来死了都没脸见祖宗!
少了儒家这个最不稳定的因素,没有人拆台,这种宣传的效果最是明显。
对于儒家影响的百姓来说,除了温饱吃外,最执着的就是对于“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认可。
就连一向雷厉风行的萧云也从来不会在生活区提什么剃发,尽管短发有诸多的便利。
这种事若不想血流成河,就必须做到潜移默化。
看着城中官兵还算有序的忙碌着,王承恩并没有感到轻松,因为真正的危机马上就会到来。
毕竟火攻也只能用一次,接下来不会再有任何中止战斗机会了。
……
城外!
黄太吉的军帐里,一众旗主贝勒都是面色凄凄,给人一种死气沉沉的感觉。
“多尔衮!”黄太吉尽量保持平静,“你的巴牙喇还有多少人?”
兄弟两个人虽然同父异母,但相处日久已经有了默契,多尔衮当即答道:“启禀皇上,还有二百有余,臣弟准备将他们交给皇兄听用!”
“嗯!”黄太吉点点头,然后目光扫过其他人,说道:“如今我们要尽全力了,否则连京城都拿不下来,何谈对付墨家。”
越是损失惨重,越要拿下京城,因为这样的战斗方式,明军可以用,自己自然也能用,而且肯定比明军更强。
此时还能跟在黄太吉身边的也都不是普通人,直到形式紧急,也知道皇上的意思,所以互相看了一眼之后,就齐声答道:“我等也要将巴牙喇交由皇上差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