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七章 没有例外(2 / 2)
倘若在发生重大变革机遇之时,教育不公平或者不够普及,即便旧地主官僚之前被推翻过,但只要他们还活着,那必然能抓住机会,再次成为剥削者。
因为他们更有文化有见识!
对于这一点,萧云可是有着深刻的体会,这也是为什么要压制工业化开始时间的根本原因。
一切都要等所有人的认知水平和见识能力都差不多才行。
若是有什么客观因素不得不提前开启工业化,那说不得,萧云就要做一次恶人了。
第四层甲:新哲学体系的建立,确立了大同世界的基础逻辑。
在这个世界上,从不缺乏堕落者,但的确也有很多人的堕落,是他个人一直以来坚守的信仰崩塌,只是一个虚幻。
但现在它不再只是一个口号。
第五层甲:特殊的军事结构,太平军的作战部队只到团建制,除了萧云之外,军权分散到四十个团长手中,几乎断绝了个别反叛的可能性,而且太平军作战部队是流动作战,没有固定驻地,更加不可能出问题。
即便出问题,萧云手里还有战力更强的特种部队。
另外边防区的守备营也随时都可以作为作战部队出战。
作战部队,特种部队,守备营相互配合也相互制约。
不论在主观认知上,还是在客观条件上,都杜绝了兵变的发生。
即便萧云不幸命陨,那真正能掌控华夏的,也必然是最能代表百姓利益的人,这便是前四层甲的意义所在。
…………
太平十年,正月初五,
萧云发布军令,太平军四十个作战团增加一个骑兵营和团属侦查连编制。
其中骑兵营按轻骑兵配置,不搞核心射手,但要求弓马娴熟,人员可从属团其他营和边防守备营选调。
团属侦察连,为加强连,人员只能从属团选拔。
骑兵团将重骑兵营和弓骑兵营合并为一营,依然是八营编制。总人数增加一倍。
弓骑兵核心射手的选拔向来都是全军全民挑选,骑兵团是常年挑选天赋射手,加以培养。
其他战士则是可以从边防区选调。
这一次扩军主要是增加骑兵人数。
这也是为了增强作战部队的机动能力和移动作战能力。
经过这两三年的时间,适合养马的场地越来越多,太平军已经不缺战马了。
现在太平军缺的不是战马,而是骡马。
骡马吃的少,不依赖精料,而且无论是运输还是耕地都能用得上。
若是各生活区全面匹配骡马,按照目前的协调能力,太平军的运力运速几乎可以匹配初级火车。
……
在鞑子被灭以后,整个东方世界好像都变平静了。
南明自保都有困难,根本不会对墨家用兵。
而墨家更是有正事要做,没有功夫对付江南。
也只有朝鲜王朝正在经受灭国之难。
不管是墨家还是南明都没有心思救援。
再加上回长白山祖地的那一批鞑子,已经在太平军特战队的追剿下,南逃去与阿敏汇合。
朝鲜王朝已经撑不了多久了。
六月,太平军进入三江平原。
至此整个东北的耕地全部被收入囊中。
但这不代表着东北方向不再有军事行动。
因为萧云知道这个时代的北面可能会碰到沙俄人。
所以边防位置要比生活区更往北。
不过也不会想着与沙俄在远东争地盘。
真正影响亚欧格局的是太平军正在打通的通道。
当太平军踏上东欧平原的时候,将会是西夷人的噩梦。
因为那里的黑土地是东北的三倍,土壤肥力更高。
有了黑土地,一切都会水到渠成。
太平十年七月,阿敏称帝。
若不是与鞑子有血仇,萧云都不会去在意称帝这种事。
像青藏、漠北这种不能种地的山区、高原、草原,萧云都懒得搭理。
自古以来,任何朝代的统治者对这些地方的军事行动,几乎都不是以统治治理为目的的
不管是封狼居胥,还是横扫草原亦或是和亲上贡的根本目的都是尽可能的保证内陆百姓,不受游牧民族的劫掠。
而萧云的边防策略,属于谁来干谁,根本不担心游牧民族的骚扰。
至于说那里有什么矿产资源,天然的防御屏障之类的实用价值,对于现在的太平军来说完全没有必要。
若不是太平军先将西夷人定为第一作战目标,当亚欧通道到达中亚的时候,印度半岛就是太平军的下一个大粮仓。
因此此时的青藏高原就不存在军事上的作用。
事实上若不是为了解决游牧民族劫掠百姓的边患,在工业革命之前都很少会有人在意这些地方的归属。
即便是为了矿产资源,也没有必要将整个地区占下来。
太平军需要哪个矿山,直接派人占领就行了。
八月初八,俺答汗五世孙俄木布终于忍不住了,主动派人求见萧云。
只是萧云此时正在沙漠绿洲之间穿梭,不可能回去见他。
不过,太平军的对外政策都是统一的。
萧云不只是在会议上讲清楚,还会形成文件,供大家翻阅。
驻扎在土默特草原边缘的013团团长陈柱看着俄木布的使者,并不觉得俄木布没有亲自来有什么不妥或者不敬,不冷不热的说道:“你们想要互市?可以,两个要求!”
说着伸出两个手指,也是怕对方听不清楚。
什么?这就答应了?使者有些不可置信。
要是以前的大明不管是来软还是来硬,没三五个月是不可能有结果的。
现在眼前这位将军竟然可以直接拍板决定?
憋了半响,他终于忍不住了,指了指天,问道:“您难道不需要禀报一声?”
他实在是担心被人诓了,白走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