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节(2 / 2)
现在各位看中医的教材上,在感冒的部份,还是外感风寒、外感风热等部份呢,这都是寒温学派分裂的结果。
可是各位,按照这个寒、温的分法,治疗感冒灵吗效果好吗公平地讲吧,疗效一般,有的患者好,有的患者不好,如果都好,那么控制流感的任务早就放在中医的身上了,就是因为忽好,忽不好,所以上面的领导也感到很狐疑,中医治疗感冒到底行吗
我自己就有切身体会,刚学中医那会儿,甭说别人了,就是自己患了感冒,也要仔细地分析,这是伤寒还是温病用哪一派的方子那个时候我自己拿自己做试验熬药喝,经常搞错,但也慢慢积累了经验。
等到学中医学的伸入了,才豁然开朗,这些人都争什么啊,分什么伤寒、温病的啊,原本就是一回事儿嘛
您该问了,什么伤寒和温病是一回事儿
是的,其实都是外感病里的各种状态,是不同的阶段,被人为地给分开了,所以每个疗效都不是百分之百。
我来给各位分析一下吧,现在我们对微生物也了解了,我们可以给病毒分一下类,哪一类病毒是风寒感冒的病毒哪一类病毒是风热感冒的病毒中医的外邪还有风、暑、shi、燥邪,您把感冒病毒给分一下吧,和这些邪气对一下号吧
这个任务会让人发狂的,因为实在是没有办法对号,我们现在知道主要导致流感的流感病毒为正粘液病毒,分为甲、乙、丙三个类型,我们感染以甲型为主,有多种变异,那么,到底和寒、温等外邪如何对应呢答案是根本就没有办法对应。
所以,我们不能说外界的病毒和细菌是有风、寒、暑、shi、燥、火等性质的,因为一个流感病毒,就可以让你这次感冒冷得发颤,下次感冒热得发狂。
正文 番外第三章遥远的故事(过度章节,可不订阅)
遥远的故事
明朝嘉靖三十二年的秋天。
当时的南汇属于云间府,现在是上海的一个县了,那个时候,还是一个小县城。
几千双眼睛紧紧地注视着城外的动静,凝聚着的眉头显示着誓死的决心。
城外,烟尘渐近,鬼哭狼嚎般的喊声阵阵传来。
原来,这是当时屡犯沿海的日本倭寇进功到了南汇,全城的居民都已经动员起来,很多临时参军的,都拿起了刀枪,要和倭寇拼命。
当时的倭寇是十分猖獗的,对东南沿海的居民那是烧杀劫掠,无恶不作,所以老百姓都拼死抵抗。
在出战的队伍中,有一对儿父子,父亲叫李府,儿子叫李香,父亲李府是一位明军的哨官,这次情势危急,他让自己的大儿子李香也一起出战,把十八岁的小儿子李黍留在了城里。
倭寇越来越近了,随着一声令下,明军如脱缰的野马,潮水般地奔向倭寇。
惨烈的厮杀开始了,当时的倭寇也都是一些亡命之徒,战斗异常的艰苦。
最后,倭寇终于被击退了,但是,明军也伤亡惨重,战斗中,那对儿一起上阵的父子兵,李府和李香,都阵亡了。
秋风吹动着郊外的野草,鲜血沁润着这片土地,已经阵亡的李府的眼睛圆睁着,望着南汇城的方向,似乎在托付着什么。
得到父亲阵亡的消息后,李府的小儿子李黍悲痛欲绝,此时,他对倭寇简直恨入骨髓,恨得直把钢牙咬碎。
第二年,倭寇再次来袭击,李黍随明军奋勇出战,最终阵亡。
这一家三口,全部英勇殉国,其事迹传遍了江南地区,人们无不为之感动,当时的巡抚在南汇的城东门建立了一个忠勇祠,用来祭祀这父子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