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变故突生(2 / 2)
子女之于父母究竟是怎样的存在?加贺的童年并不美满,博美也是如此,而家庭之于子女又是怎样的存在呢?在一个人一生的成长中,究竟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很多时候我们别无选择,以“爱”为名义是不是过于简单又过于沉重呢?一念之间,天壤之别。
世事无常常盘桥。
无论是人与人之间,团体和团体之间,还是国家与国家之间,都很容易形成两相对立的僵局。僵局一旦形成,就会阻碍事业的进步。
比如同事或者朋友之间,由于人事上的一些问题,很容易造成隔阂,造成纠纷,造成矛盾。这样的时候,如果不能有效沟通交流,彼此之间就会越来越疏远,形成交际僵局。这对于双方交往、双方成长都是极为不利的。这样的时候,我们就应该记住”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的告诫,主动树立开放思想,破格打开僵局。千万不能故步自封,作茧自缚。
再如,在漫长的古代历史上,由于边疆民族不断侵犯中原地区,常常形成两相对视的僵局。这样的时候,开明的君主就会打破常规,另寻良策,探索出和平发展新路。如汉唐两代都曾用和亲的方法打开动武的僵局。王昭君出塞和番、文成公主远嫁,都是破格谋取和平。
现代人要想创办企业,干出一番事业,更应该要有破格的勇气。只有敢于打破僵局,事业的格局才能更长远。因为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很容易形成僵局。
比如,同行是冤家,如果处理不好和行业对手的竞争关系,就很容易形成僵局。此外,各种监管部门,对企业总有这样或那样的限制,如果没有一个积极应对的心态,也很容易形成僵局。还有,各色各样的客户,会时不时地给企业出这样或那样的难题,如果不能随机应变,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那也容易形成僵局。
所有这些僵局,都要求创业者想方设法及时破解。否则,企业就不可能有长久生命,三年五载就可能关门歇业。
古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有可能犯错。对于别人的过失,一定要采取宽宏大量的态度。做人不能太偏执,不能将人一棍子打死。不能因为仅仅强调做人要正直而眼睛里容不得沙子。应该在正直之外,还要讲究学会包容,拓宽心量。
看一个人将来有没有作为,首先就要考察这个人的心量。心量大,可以容人,人生格局大,将来就有可能成就大事。心量小,不能容人,人生格局小,将来就很难有大的成就。
春秋时管仲曾经箭射齐桓公,几次三番想置桓公于死地。后来管仲遭齐桓公所擒,鲍叔牙建议重用他。
齐桓公说:“他曾想射杀我!”鲍叔牙说:“他过去心中只有公子纠,当然要为主射杀公侯,今日你释放他,他可以为你射天下!”
最后,齐桓公不再纠结于要报“一箭之仇”,而是放宽了自己的心量,破格重用管仲为宰相。
后来,管仲极力效忠,终于为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让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连孔子都赞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