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我们是盟友(2 / 2)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这是以喷气式发动机作为动力的飞机。
喷气推进理论专家们并不陌生,这个理论1910年就有人提出了。
1935年就有不同国家的人尝试制造能用于真正飞行的喷气式发动机。
当下,大家只是耳闻,似乎德意志人差不多造出来实用的飞机了。
对于这种飞机的性能,这些霉国专家表示,如果用喷气式发动机做动力,至少应该比活塞式发动机的飞机,在速度上快上两倍。
军方的人听到这样的结论,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谁都知道,空战时,你的速度比对方快许多,意味着什么。
他们再回头仔细研读陈纳德的描述,发现与专家所说的很相似,看来陈纳德说的事情,十有八九是真实的。
军方在确认了这是真的后,二话不说,立即向情报部门施压,要求尽快得到更多的信息,最好能弄到一架样机,或者图纸。
于是,霉国人又紧急联系了八路军,提出了一堆要求,也做了不少的回报承诺,但是,又被那边的太极拳绕进去了。
霉国人刚开始是懵逼的,不过,很快他们反应过来,以己度人,如果他们自己有这样先进的技术,谁问他们要,都是不会给的。
看来他们以前小看了八路军。
本以为许诺些好处,对方就会欢喜地送过来,目前来看,这条路似乎是走不通的。
霉国人并不就此放弃,明的要不来,就动用暗的,这个世界上的先进技术,全都应该为霉国人服务。
他们迅速行动,从国内派出了一个特别行动组,分成两个小组。
一部分奔赴华夏,调查这种技术出自哪里,最好能弄到研究资料或者制造图纸。
另一组前往春蓬府,看有没有机会弄到一架正在使用的飞机,最差,也要就近拍照,以获得飞机的气动布局细节。
在这个时代,霉国人的效率是极高的,命令下达后,特别行动组就坐飞机动身了,很快就各自到达了他们的目的地。
虽然来的都是精英,但是,他们忽略了,或者说根本不知道一个细节,就是,八路军走到哪里,都习惯性地与当地老百姓搞好关系。
他们也习惯性地用美金开路,获取信息,只是,这个小小的失误,让他们迅速暴露在了薛皓面前。
薛皓和李云龙加强了机场周围的警戒后,薛皓仍旧拉着李云龙和赵刚,三人就此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最后,薛皓说道:
“看来我们三人的意见差不多,霉国佬不会简单的只来这里刺探。
他们应该对我们的根据地更感兴趣,我们必须立即与旅长联系,将情况和我们的分析结论告诉他们。”
“我同意。”
“我也同意。”
三人意见一致后,薛皓随后就发电报与旅长取得了联系。
将事情经过简明扼要地阐述后,他提醒旅长,霉国人在根据地下的本钱可能更大,一定要万分小心。
不久后,旅长的回电就到了。
他的电报只有一句话:
“一切尽在掌握,这里无忧,出门在外,你们自己多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