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俾斯麦和雷希贝格的会谈在柏林举行(1 / 2)
俾斯麦和雷希贝格的会谈在柏林举行,两人都声称这次会谈是非正式的接洽,但又都叫了大批记者过来围观报道。
在会谈过程中,俾斯麦还想故技重施,说出一句模棱两可的话,以一种模棱两可的承诺来诱导雷希贝格做出对他自己不利的行动。可这次特蕾莎帝国的外交大臣雷希贝格抢在俾斯麦前面开口了,他吸取了上次和俾斯麦谈话的教训,直接阐明了双方会谈的最终妥协点:
“俾斯麦先生,我希望我们两国能在一致的步调下行动。如果贵国想要改变政策支持奥古斯滕堡家族,或者想要破弃伦敦协定书的内容的话,请一定要和我国发表联合的声明。”
雷希贝格是这样想的:只要特蕾莎帝国和艾莉卡王国保持一致,那即使我方不会得利,也能保证对方不会得利。
可是俾斯麦不喜欢这样精确的保证,他对外的时候向来喜欢模糊的表达。这次也不例外,对于雷希贝格的要求,俾斯麦只是回应说:
“这要看我们国王的意思,我只能保证说:‘艾莉卡王国不会死守着伦敦协定书不放。’”
在艾莉卡王国,究竟是国王听宰相的,还是宰相听国王的,这答案聪明人都清楚,雷希贝格也不例外。他想尽力让俾斯麦在同盟关系中确立具体的条文,但俾斯麦一直以自己权力有限推脱。
或许只有在谈判桌上,俾斯麦才会承认自己是听国王话的人。
俾斯麦只想和特蕾莎帝国进行有限的结盟,并且这个盟约仅限于丹蒂耶王国这次的问题上。并且条文只有一条:
如果日耳曼尼亚邦联因为石勒苏益格-赫尔斯泰因问题和丹蒂耶王国开战,那么石勒苏益格-赫尔斯泰因的命运只能由艾莉卡王国和特蕾莎帝国两个商量决定。
这样模糊的条文还是俾斯麦一贯的作风,雷希贝格想就具体问题再细化一些,可俾斯麦依然是态度强硬,坚决的表示:我的权力有限,这具体都要看我们国王的意思。
就像希儿说的那样:
“我们的态度可以特别的强硬,而且不用担心特蕾莎帝国那边不会接受。因此这次结盟虽然是我们这边先提出来的,但最想和达成合作关系并且迫切想要达成合作关系的是他们那边。”
俾斯麦为王室里有人能和自己看法一致感到非常的感动,他在施行自己政策的行动上也多了信心。雷希贝格无奈,只能就这个模糊的条文和俾斯麦达成一致意见,然后回去维也纳向弗朗茨·约瑟夫皇帝复命。
曼陀菲尔将军与雷希贝格一同去了维也纳,并且带回了弗朗茨·约瑟夫皇帝的保证:
如果丹蒂耶王国的克里斯蒂安九世国王不撤销新法律,那特蕾莎帝国将会正式参与战争,和艾莉卡王国一同对抗丹蒂耶王国,或者是任何一个站在奥布斯滕堡那边的日耳曼尼亚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