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波茨坦,一个名人辈出的地方(1 / 2)
丹蒂耶王国为什么会在如此的劣势下还要继续战争,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
显而易见的是,此时的丹蒂耶王国已经被部分主战派把持了朝政,国王也没办法做到单方面的给“战车踩下刹车”。
早在1863年4月,丹蒂耶王国内部就开始宣传石勒苏益格归于丹蒂耶王国的合法性。并且同时,把日耳曼尼亚邦联渲染成为了一个贪图丹蒂耶王国领土的恶魔。
但事实上,石勒苏益格的归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历史遗留问题,从一千年前神圣帝国刚建立的时候就开始了传承。而且直到1863年7月老国王弗里德里克七世去世前,石勒苏益格—赫尔斯泰因公国是归属于弗里德里克七世本人的,而不是丹蒂耶王国——虽然弗里德里克七世是丹蒂耶王国的国王。
问题就在这里出现了。
1852年,伦敦协定书规定,石勒苏益格和赫尔斯泰因两个地区永不分离,日耳曼尼亚邦联拥有两个地区的宣称权,丹蒂耶王国拥有两个地区的控制权。
虽然伦敦协定书的这个两面都不讨好,两面都不得罪的条文现在看来不过就是在扯淡。但不得不说,这样的条文维护了十几年的和平。
直到老国王弗里德里克七世去世,这才爆发了矛盾。
老国王弗里德里克七世拥有许多头衔,这里着重说“丹蒂耶王国的国王”和“石勒苏益格—赫尔斯泰因的公爵”这两个头衔。
依照丹蒂耶王国内部的法律,老国王死后,新的继承人格吕克斯堡的克里斯蒂安自然是可以继承“丹蒂耶王国的国王”这一头衔。然而“石勒苏益格—赫尔斯泰因的公爵”这个头衔,他却没有直接继承的权力。因为这两个地区的宣称权在日耳曼尼亚邦联。
因此,“石勒苏益格—赫尔斯泰因的公爵”应该由一个日耳曼尼亚邦联的人继承,也就是奥古斯滕堡的克里斯蒂安继承才对。
但前面也说了,早在1863年4月,丹蒂耶王国内部就开始宣传石勒苏益格归于丹蒂耶王国的合法性。于是丹蒂耶王国的新国王为了自己的民意,还有内部的稳定度,决定将“石勒苏益格—赫尔斯泰因的公爵”这一头衔揽到自己手中。
——这代表着丹蒂耶王国要正式吞并石勒苏益格—赫尔斯泰因公国。因为一旦国王克里斯蒂安九世继承了爵位,就代表着他和他的子孙后代都有了宣称权。
这也就是战争一开始爆发的契机,日耳曼尼亚邦联的任何一个邦国都不会答应这种事发生。
民意,便是双方都不愿意退让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就相对简单很多,那就是克里斯蒂安九世这个人很有野心,他想在这样的国王位置上干出一番事业来,因此他不愿意认输。
————————
波茨坦,一个名人辈出的地方,一个诞生小日耳曼尼亚理论的地方,也是1701年以来艾莉卡王国的中心之一。
这个和柏林紧挨着的城市,有三座王宫。太子弗里德里希王子和太子妃维多利亚公主住在新宫,国王威廉一世和王后奥古斯塔公主住在夏洛滕霍夫宫。无忧宫一直闲置着,仅有管家和佣人在打理内务。偶尔有宴会,也会在那里举办。
现在希儿到来,这座城市便交给了她名义上的——勃兰登堡的首府设在此处,但希儿只有波茨坦的管辖权,却没有勃兰登堡的管辖权。也就是说,希儿这个女大公现在充其量只能算一个波茨坦市长,或者无忧宫的宫主。
就像隔壁爱丽丝帝国曾经的国王被称作巴黎岛岛主一样,政令不出城市,甚至还要被更高一级的勃兰登堡打压。
“我希望你这次不要离开柏林附近了,”俾斯麦对希儿说,“宫廷的变故会很大,特别是国王宣布册封你为大公爵之后。也不要想着回去战场,我想即使是如你一样嗜血,在前一段的战争中也已经收割了足够的生命?而且你身为新领地的领主,也必须去和当地的官僚交涉,让当地的民众看看他们的新主人。”
这是俾斯麦对希儿的告诫,但从200多年后那个已经没有贵族等级制度的时代穿越过来的人,根本没有经营领地的常识。至于另一个希儿,她完全没有经营领地的兴趣。
可既然俾斯麦都说了,不要离开柏林附近,希儿就还是听从了俾斯麦的建议。
赛琳娜对希儿被册封这件事情很高兴,而且她在晚上去希儿的房间时,还提起自己的裙子对希儿行礼,说:
“晚安,波茨坦的霍亨索伦大公爵。”
希儿看到赛琳娜那样,她也提起裙子对赛琳娜行礼,说:“晚安,柏林的俾斯麦伯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