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隔壁特蕾莎帝国不就出过女皇帝吗?这有什么稀奇的?(1 / 2)
撤走日耳曼尼亚邦联的军队,让石勒苏益格—赫尔斯泰因公国彻底归艾莉卡王国和特蕾莎帝国管辖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对特蕾莎帝国来说。
可特蕾莎帝国皇帝弗朗茨·约瑟夫和他新的外交大臣门斯多尔夫都知道,在整个日耳曼尼亚邦联中,包括维也纳都有很多同情奥古斯滕堡家族的势力存在。他们反对石勒苏益格—赫尔斯泰因公国由特蕾莎帝国和艾莉卡王国军事管制。
无论在什么时候,国家利益都是要摆在民意面前的。外交大臣门斯多尔夫决定支持俾斯麦的提案,但他们在发出声明的同时,还要求俾斯麦要考虑奥古斯滕堡家族的利益——这只是一场戏,门斯多尔夫刻意公开提出要考虑奥古斯滕堡家族的利益只是为了安抚国内的反对势力,拉拢法兰克福议会的成员,并且让皇帝弗朗茨·约瑟夫放心。
门斯多尔夫希望俾斯麦能拒绝谈论奥古斯滕堡家族的事情,而俾斯麦也确实这样做了。
同时,门斯多尔夫要求俾斯麦就石勒苏益格—赫尔斯泰因公国的归属做出最后决断。但他没有过分催促艾莉卡王国,因为在那一年冬天,哈布斯堡家族自己在国内政治上面临着一些困难:
来自阿提拉的反对派一直在密谋掀起一场革命,即使是1848年失败之后,阿提拉仍然没有放弃独立的希望。这一年,阿提拉的反对派觉得特蕾莎帝国大军在外,是一个起义的好时机。为了安抚反对派的情绪,皇帝弗朗茨·约瑟夫只能公开召见反对派领袖,商讨一个折中的妥协方案。
俾斯麦也很开心门斯多尔夫没有逼迫自己快速做出决定,因为艾莉卡王国内部也有一些小问题。
军事改革的议案这两年来一直悬而未决,罗恩和俾斯麦利用宪法漏洞挪用预算的事情遭到了自由派议员们的广泛批评。但艾莉卡王国对丹蒂耶王国的胜利激起了议员们的爱国自豪感,特别是国王威廉一世说:对丹麦的速战速决正是军事改革的成果。后,议员们主动达成了妥协。
于是俾斯麦在外交上的自由行动变得更加积极,他在第二年的二月一反常态的做出了一个语言描述非常细致的协定,要求特蕾莎帝国签字。要知道,俾斯麦的外交语言一直很模糊,有朝一日,某个地方等词语是他经常使用的。
俾斯麦提出,艾莉卡王国在以下三个条件下支持石勒苏益格—赫尔斯泰因公国以独立国家的形式,加入日耳曼尼亚邦联。
1:石勒苏益格—赫尔斯泰因公国不保有常备军队,公国内部的武装除向奥古斯滕堡家族宣誓效忠之外,也要对霍亨索伦家族宣誓效忠。
2:包括基尔港,比特尔要塞在内的所有港口和军事设施都要有艾莉卡王国的驻军,且艾莉卡王国拥有军事建设权。
3:艾莉卡王国要有权在石勒苏益格—赫尔斯泰因公国修建任何公共设施,包括一条贯穿北海和波罗的海的运河。
希儿看到这三个条件后对俾斯麦说:
“这些条件每一条都是对特蕾莎帝国的挑衅,我怕这些条件丢出去后特蕾莎帝国就对艾莉卡王国宣战了。”
俾斯麦回应道:
“艾莉卡王国和特蕾莎帝国的联盟注定不能长久,两兄弟迟早要打一架然后分家。关键的问题不在于打不打,而在于打的这一架是谁先动起刀来。”
“所以是现在是艾莉卡王国诚心求和,然后特蕾莎帝国恼羞成怒开战的戏码吗?”
“没错。”
俾斯麦想让特蕾莎帝国对艾莉卡王国宣战,但他在经过仔细思考后还是在协议上加了几个附加条款,好让这个协议看起来不那么的“霸道”。比如石勒苏益格—赫尔斯泰因公国会被允许加入关税同盟,并且未来的某一天艾莉卡王国会接纳特蕾莎帝国加入。
不管特蕾莎帝国是否宣战,或者特蕾莎帝国是否答应这三大条件,都是对艾莉卡王国有利的结果。
如果特蕾莎帝国的外交大臣还是雷希贝格,那在俾斯麦一反常态的提出这么详细的协议时,他就会保持警惕而不在第一时间答复。可门斯多尔夫在应对俾斯麦的时候完全是个新手,他在拿到协议后立刻给皇帝弗朗茨·约瑟夫看,并且公开发表了声明:
特蕾莎帝国完全不会接受艾莉卡王国提出的条件。
首先,门斯多尔夫在外交上是一个新手,再者特蕾莎帝国皇帝正在为阿提拉的事情焦头烂额。他们没有好好考虑声明的措辞,只是全盘否定了俾斯麦提出的条件。
要知道,特蕾莎帝国在法兰克福议会上一直都是以奥古斯滕堡家族的支持者自居的,结果艾莉卡王国主动提出要石勒苏益格—赫尔斯泰因公国独立并加入日耳曼尼亚邦联时,特蕾莎帝国又表达了全面的反对。
到这时,俾斯麦的宣传攻势终于开始起效。就连奥古斯滕堡的克里斯蒂安都公开声明,他接受俾斯麦的条件。
于是法兰克福议会上,议题从艾莉卡王国和特蕾莎帝国谁的提案比较好,变成了石勒苏益格—赫尔斯泰因公国要不要并入艾莉卡王国。
罗恩也抽空拜访了无忧宫,和希儿商量最近艾莉卡王国和特蕾莎帝国的局势变化。希儿在忙着领地里面的事情,但她还是接待了罗恩。
罗恩在沙发上坐定,听着园林外面的街道上,阿萨辛派演讲的声音此起彼伏。
罗恩笑着对希儿说:
“我今天到了波茨坦,就好像到了几十年前的巴黎。不知道希儿小姐是不是也想成为拿破仑一样的人物呢?”
“我还是算了吧,我只想让他们都消停一会儿,去找个班上。”
希儿一边说着,一边把文件交给格鲁诺,然后请他出去。书房门一关,就只剩下罗恩和希儿独处。
如今特蕾莎帝国和艾莉卡王国有开战的风险,罗恩觉得希儿是支持战争的,并且和俾斯麦一直都有联系——事实上也一直都有联系,只是在战争方面,俾斯麦想要开战但希儿觉得还要再等一会儿。各方面权衡之后,罗恩决定迎合俾斯麦的挑衅行动,准备把艾莉卡王国的海军司令部移到基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