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土豆+白薯=人口大爆炸(1 / 2)
另一个[希儿]的内心深处,一直怀有对下个世纪普鲁士王国被毁灭这件事的恐惧。而她也一直在思考着解决办法,其中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把将来所有会引发混乱的因素全部都除掉。
粮食危机,就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根据大量的数据可以得知,整个德意志帝国有1/4甚至1/3的粮食是依赖进口的,而粮食生产中非常关键的化肥也非常依赖进口。
因此一旦全面战争爆发,进出口贸易中断之后,德意志帝国将会有至少1000万人进入到濒临饿死的局面。
于是乎,为了避免粮食危机出现,希儿盘下了波茨坦大公国南部的一个村庄,打算在这里尝试用集体化工业化的大生产模式来大量出产粮食。
第一波的实验品就是马铃薯红薯之类的高产量作物。
提起马铃薯红薯的历史,那就不得不提起东方某个国家的人口爆发式增长了。那时候东方还不是大清国,而是大明朝。那时候饥荒四起,饿殍满地。随即战乱四起,改弦更张。
经过那样的混乱局面后,一整个国家的人口锐减一亿多,直到百年后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在欧洲大杀四方时,东方的人口才重新超过2亿。
而就在这个时候,马铃薯红薯在东方传播开了。其极强的生存能力,产量高,适应性强,干旱和洪水乃至战乱也无法摧毁其生长成熟。而且这些作物富含淀粉,非常的适合充饥。短短百年时间里,大清国人口就从两亿暴涨到了四亿。
如此成就是谁都会眼馋的,为了避免将来因为战争导致国内粮食不足,所以希儿要用工业化集中种植的方式大量的生产马铃薯红薯。在满足国内需要的同时,也能出口换外汇。
农田里被铺上了长长的红地毯,希儿和赛琳娜还有几名卫兵在农夫的引导下顺着红地毯走到田地深处——此时采收工作已经进行了大半,因此希儿如果想要看到采收的瞬间,就要走到里面去。
农夫蹲下用小铲子轻轻的把马铃薯刨出来,抖落泥土后送到了希儿面前。赛琳娜看到那东西的第一句话便是:好丑。
是很丑,但是很有用。
而且今天,希儿要用这些新鲜采收的马铃薯去做一些好东西。
接下来的时间里,希儿去视察了农庄的其他地方——当然,红地毯是不能少的。最后,希儿询问了预估的产量。这片农庄的总占地面积1470亩,实际耕种面积是1280亩。预估的产量能够达到65万公斤。
看起来很多,但是这些也不过是178个家庭一年的口粮而已。而且这样的定额也仅仅只是,保持人不会饿死的标准。
因此接下来,就是各种化肥以及环境的对照试验环节了。希儿希望这个农庄能够达到亩产万斤的神话,然后依靠这些作物来解决国内粮食自给的问题。
离开时,希儿运了50公斤的马铃薯回去无忧宫,用来调配一些现代化的食物。
在回去的马车上,赛琳娜已经迫不及待地询问起了希儿要做的东西。但希儿保持着神秘兮兮的样子对赛琳娜说:
“到了晚上,我会亲手做给你吃的。”
无忧宫的厨房内,厨师把马铃薯切成四四方方的大块,接着切成2毫米以下的薄片——如此的刀工在勃兰登堡省甚至是整个德意志帝国都很难找到的,而这位厨师是希儿花大价钱托那位大清国的朋友找来的。
(顺带一提,赛琳娜对厨师那长长的辫子感到十分的好奇。)
据说这位厨师能够用一把普通的刀把豆腐切成细丝一样的东西,不过无忧宫里没有豆腐来让他去实践。
厨师把切好的马铃薯片放入滚水中过水捞出,接着把宝贵的花椒和辣椒放入锅中翻炒,爆出一阵呛人的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