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橙红戈壁(2 / 2)
对身体的在意,是体弱者挥之不去的怨念;人们相信,无风不会起浪,谣言总会有出处,肯定是铁堡等骑墙派隐瞒了什么。谣言传过虑虒各村,演变出种种说法,均与铁堡有关。
铁堡无奈,特意去了一趟襄平,签订合作种草意向书。两方合资设立广宁商行,支持体弱者绿化大戈壁,建草原。
铁堡的中立派能力有限,襄平是亲人也要明算账。经过协商,虑虒人采取襄平采用过的策略,借贷!凡是愿意去种草的人,都可以从广宁商行贷到一笔钱,用于种草期间所需。不愿意贷款的人,也可以用其它食、药材,从商行换取所需。
体弱者很不在乎贷款,命都快没了,谁会在意烂账?体质正常的人则不然,一些人家为了押宝,资助子弟去种草养羊。商行肯定不会、也不愿意,阻挠真心种草之人;只要进入戈壁,都是兄弟、姊妹,不分你我,平等对待。
襄平如约,送来一千少年男女,带领虑虒人种草。平冈到广宁的商路开通,经常有商队,来往两地。七百多公里的戈壁,行路极其艰难;中间无草无树,只有数个还没有成型的“绿洲”,可以修整,补充饮水。
商路艰难,种草人更艰难,供给十分紧缺,经常缺衣少食,甚至干净的饮用水都无法保证。火椒与干西北经常随商队到广宁,楚荆等也会带着弟子去游历。一千多公里,天地气有一定差异;经常走动,有益练养。站在广宁一线,北望戈壁,是人都会叹气。虑虒的体弱者真的不容易,种草戈壁,真的是苦难。
无青绿,橙红戈壁。
马蹄声中,种树、种草、种地。
热浪扑面迎风泣,红沙吹走颜如玉,
满腹苍凉谁人叙?
浊水干馍,寂寞沙草地。
涕泣村头挥别离,含泪策马扬尘去。
当初,功夫号降落虑虒,总是有不为人知的缘由;这么多年以来,真正入道的仅铁堡一人。铁堡从小习武,主修《文殊说般若经》、《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于五蕴皆空中,了悟功夫之真谛,得到超脱。
孙浩然信奉殊途而同归的道理,铁堡得超脱,必定走了相似的道路。交流的时候,孙浩然有意而无意提及,铁堡笑而不语。当初训练狗子的时候,为了避免思维混乱,禁绝一切非道家思想。受此影响,孙浩然从来都没读过佛经。因故,孙浩然不明白铁堡的笑而不语,面露询问之色。铁堡见孙浩然不理解,解释道:
“维摩诘问文殊师利: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文殊师利曰: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不二法门。于是,文殊问维摩诘:我等各自说已,仁者当说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时维摩诘默然无言。文殊师利叹曰: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
孙浩然只听明白了最后一句,问道:
“你的意思是,你以不二法门入道?”
铁堡还是笑而不语。孙浩然不好再问,暗自猜测,铁堡可能不愿意说;或者,真的如维摩诘一样,不知道该怎么说。为了确认自己的判断,孙浩然又问:
“你的意思是不是:子近求则大得,远求则失矣?”
铁堡回答道:
“我本来以为,佛家的真谛是求诸己心。当看到那么多体弱者天天念佛,不得解脱,我明白了,一切尽在文殊师利之言:如我意者。文殊师利掌智慧,以智慧悟世间事。我了悟到我身体所需,如此而已。”
果然是殊途同归,孙浩然慨叹,叙说自己的“洞”道理:
“是啊,我们被囚禁在一个个洞中,不得不求诸己心。然而,求己心重要,突破洞的约束更重要。”
很明显,襄平的练养路比虑虒的心路更加适应此地球、此地,铁堡不由对《伏羲练养经》高看一眼。事实上,虑虒也有《伏羲练养经》,而且比孙浩然知道的版本还多。不过,因为种种原因,虑虒人乃至铁堡,都无法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