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我们自己用还不够,凭什么先拿给外人(1 / 2)
这名网友说的情况,可不是个例,以往大家清明祭祖,都只会关心自己家。
然而今年出现了变化,话题总会不自觉的拐到各位已故院士上,猜测谁的金币面值更高。
不仅如此,连烧纸钱的热情也大大降低。
以前都是一小点一小往火里面加,中间还不断用枯枝翻搅,生怕没有全部燃烧完、到了下面变成残币。
残币花不出去,祖宗还不得天天晚上托梦骂死不肖子孙。
可俗话说不怕人比人就怕货比货,有了国公爷金元宝珠玉在前,大家怎么还会看得上路边买来的冥钞。
这东西所有人都知道是用来当作心理安慰的,烧的再多也是骗自己。
要烧,也要烧金元宝才带劲。
所以这次基本都是一下子都扔进去:“全扔进烧掉我们回去吧。”
而且大家谈论的话题最终都会回到一个问题上,那就是如果给自家祖先烧这么一只元宝,能不能得到金币?
这个问题,恐怕很少有幸运儿能达到答案了。
不过没关系,清明年年有,只要中华文明传承不断,迟早能将大部分遗失在历史长河中的贡献挖掘出来。
“快看,袁老金币出来了。”
袁老亲人终于点燃了元宝,火焰燃烧殆后,他们扒开还带有余温的灰烬,一枚金灿灿的金币躺在其中,现场所有的目光和摄像头,都集中在了小小的它上。
这枚金币恰好是背面朝上,浮起的图案正是袁老举起一束麦穗,仔细观察的样子。
那专注的神情引无数人泪目。
“金币背面果然是这一幕,和我猜的没错。”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距离原来离开已经过去五年了。”
“感恩,一路走好。”
“万古长存,一路走好。”x999
...
“快看看面值是多少?”
“8、5、1、7”
“八千五百一十七?怎么会这么少!”
“就是啊,会不会弄错了。”
对于这个结果,大家都觉得有些无法接受。
杂交水稻解决了世界1/5、约20亿人口的温饱问题,每年都使得数百万人免于死于饥饿,这么大的贡献不说比肩武宗,最起码也要上万吧,结果怎么才会是八千五。
要不是知道东西出自国公之手不可能有黑幕,恐怕大家早就都不满意的跳起来了。
袁老亲人倒是没有介意面值,对他们来说,只要金币能出现,证明自己丈夫、父亲、爷爷真的有大功于文明就满足了。
面值?
他们一家连手中富可敌国的专利都可以放弃,区区几个数字更不会有多在意。
一家人争相传看手中的金币,家里大人不断告诫完晚辈,生怕小孩子们一时手痒,把金币拆分。
“谁也不许把金币分开啊。”
“放心吧,不会的。”
等所有人都看过后,才拿出一个专门用来收藏钱币的保护盒,将金币小心翼翼的放进去锁了起来。
这种盒子是皇帝让人同意定制的,采用了透明度极高的材料,这样既避免了磕碰到金币,也不影响大家看到里面。
虽然金币也不怕任何磕碰就是。
其他院士的金币也已经陆陆续续凝聚,排名很快统计了出来,大家才发现,袁老的8517不仅不少,恰恰相反,还很多。
900多名院士中,有800多人的金币面值徘徊在一千出头,上了三千的都很少。
足以见得这个面值是有多么难增加。
看着这个结果的人无不哭天捶地:“乖乖,连院士的面值都大部分只有一千,那像我们这种普通人就更不要想了。”
“反正我有自知之明,一块都够呛。”
“里面有一个院士是我的导师,具体是谁就不说了,当时大家都说我学会了导师十分之一的本事,这么说来,我勉强能有个十块?”
“自信点,这么多年你肯定也在不断成长,现在估计能有11块。”
“袁老直接间接的救了几千万人,榜单上才排名72,看完整个名单的我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院士之间也这么卷的么!”
但当大家看到前面的71名院士时,又觉得正常了。
他们中有的是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名火箭,别看这枚火箭仅仅飞行了2.5秒、高度12.5米,但却为人类太空探索打下基础。没有火箭,人类就永远无法冲出星,宇宙才是星辰大海,才是文明的未来,所以面值高一点达到8万也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