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队伍初成(2 / 2)
三人均表示没有意见。刘洋也提前私下和大哥三弟说了,军中以姓名相称,主要是怕张飞听多了大哥三弟的称呼,哪天一高兴,虎头虎脑的说一句‘要不我们五人结拜吧’,那就把刘洋难住了。
刘洋转身对刘备问道:“队伍已经差不多了,投奔太守之事怎么样了?”
刘备说道:“我已经联系好了,太守府的校尉邹靖与我相熟,我已经和他约好七天后相见。
我们再训练五天后,此去蓟县一百四十里,行军两天到达,主要是因为刘太守为了稳定后方,巡视辽西,现在不在太守府。”
听完这些刘洋更觉得刘备隐藏的太深了,太守府的校尉,相当于省公安厅厅长,说见面就见面,这是一个没落的平头老百姓能做到的?
刘洋估计刘备早期卖草鞋一方面是在家陪母亲尽孝,另一方面是等待机会,县吏之类的他根本就看不上。
不过表面刘洋没说啥,行完礼就忙自己的事情了。
接下来的几天训练继续如火如荼的进行,关羽和张郃开始带大家进行搏斗训练,张飞最兴奋,带着五十骑兵在涿县外的官道上来回奔跑,反复练习奔跑冲锋。
一直到三月二十五,张飞吩咐好家族人守家后,一行六百人带三天干粮,就出发了。
刘备一马当先,走在最前面,当头一杆大旗,一个大大的“刘”字迎风飘扬。后面跟着三杆大旗,两面绣着“张”字,一面绣着“关”字。这样的场景正是刘备梦寐以求的。
以前老师和同学介绍了一些文职官吏,刘备都不喜欢。刘备一心向往的终究还是金戈铁马,征战沙场。
两天的行军很顺利,只是在路上看到了很多从冀州逃难的流民。
把队伍带到蓟县城南后,刘备安排张飞、关羽、张郃三人照看队伍,自己带着刘洋入城来见邹靖。
邹靖有四十来岁,看着就很壮硕,多年的从军生涯让他身上自带一些杀气。
邹靖十分热情的招待了刘备,毕竟现在正缺人,这种几百人来投军的,能直接编成队伍,还进行了初期训练,能省很多事。
简单叙礼后,邹靖随刘备到城南查看队伍,邹靖看后很满意,尤其是三员猛将和五十骑兵,让邹靖对刘备一阵夸赞。
邹靖吩咐人到新兵营准备六百人的地方,对着大家说了一些鼓励的话,就一起带着队伍进了新兵营。
又安排了一位军侯把这六百人安顿好,自己带着刘备五人来到新兵营的中军大帐,太守刘焉正在这里查看新兵招募情况。
总体来说不是很满意,幽州本来就是苦寒之地,人口不多,关键现在是三月份,正是春天开始准备播种的时候,但凡有土地的人都不会报名。
正发愁的时候,侍卫来报,说邹校尉求见。
刘焉吩咐让邹校尉进来,行完礼后,刘焉问道:“你说你一个老朋友今天会带几百人来投军,怎么样?到了吗?”
邹靖说道:“正要禀告此事,他们已经来了,六百青壮已经安排到了营中,领队之人已经在帐外等候。”
刘焉说:“让他们进来吧。”
侍卫带刘备五人进来,依次站在邹靖下手。
邹靖介绍道:“这是队伍的队长,姓刘名备字玄德,中山靖王之后,孝景帝玄孙。”
这一介绍刘焉就来了兴趣,居然还是汉室宗亲,心里知道都是八竿子打不着的旁支,但是若能拉拢来为自己所用,也是一股力量。
于是刘焉就详细的询问了刘备的家族情况,刘备也恭敬的回答,两人你来我往的聊了半个时辰,最后才以刘焉觉得投缘,认刘备为侄儿结束。
邹靖又给介绍到:“这是玄德手下军师刘洋。”
刘焉高兴道:“又是我刘家子弟,可是汉室宗亲?”
刘洋回答道:“自幼父母双亡,不知身世如何。”
刘焉说道:“不管身世如何,既然姓刘,自当心向朝廷。”
刘洋答道:“是。”
邹靖又介绍道:“这是玄德手下三员干将,张飞、关羽、张郃,皆武勇之辈,而且还带来五十骑兵。”
刘焉笑道:“好好好,你等放心杀敌立功,到时定会论功行赏。”
又对五人说道:“我暂时任命玄德为护军,统管你们所带六百兵马,刘洋为主薄,张飞、关羽、张郃为军侯。你们这支队伍归邹校尉管。”
任命完了,让五人回营休息,等候邹校尉命令。
几人走后,刘焉和邹校尉说:“这次征兵表现不错,去领三千赏钱。”
邹靖笑着谢道:“是。”然后就出来忙自己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