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一路通变两头堵(2 / 2)
又和县令聊了一些零星的情况,就到了驿站,傍晚十六人回来后,刘洋一总结,中山国的上曲阳县被黄巾贼占领,并且有大量黄巾军汇集于此。
刘备看着手里老谢画的简单地图,实在是不忍看下去,简单和大家说了一下现在的情况,就安排大家早点休息了,从明天开始就没有这样的地方住了。
晚上刘洋躺在床上,脑袋中回忆着关于这一片的地图,这些年在甄家,刘洋最喜欢的就是看地图,然后和后世的地方去对比。那时绝对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当斥候。
自己穿越两年半了,没有混到一个有点名头的职位。
上曲阳为中山国的一个县,在中山国治所卢奴县的正西方,在卢奴县到真定县官道的北面。那也不对啊,不是说黄巾贼主要在巨鹿吗?在南边啊。
刘洋想不明白,起来借着油灯的光,在桌子上用水简单的画了一下图。
突然,刘洋意识到不妙,这条官道是从幽州治所蓟县出发,向西南经过涿县、范阳县、蒲阴县、卢奴县、新市县、真定县,在真定县向正南穿越冀州到达司隶。
这是幽州连接朝廷及中原最近最大的官道,一旦被南北夹击,官道中断,幽州将短暂的失去和朝廷的任何联系,成为一座孤岛。
刘洋觉得事态有些严重,必须赶快弄清楚情况,否则真的性命难保,不光有军规军法压在头上,自己也明显被针对了。如果不能立功就是有过,还有自己必须通过立功来摆脱斥候的身份。
第二天一大早,刘洋一行二十二人沿着官道继续向西南出发,而他不知道的是,他们已经进入了别人的视野,这个别人刘洋是一点也没想到,而且向西南行进的所有斥候队都在这个人的眼中。
用了大半天的时间,就到了两州交界的地方,刘洋计划采取稳扎稳打的策略,找了一处靠河的树林,就驻扎了下来,同时派了八个人出去侦查情况,晚上回来一总结,和之前的情况没什么不一样。
第二天继续前行,半天时间到达了蒲阴县,远远的就能看到官府的守军,周围也没有战斗过的迹象,说明蒲阴还在官军手中。刘洋还是安排十六个人出去打听,自己到了蒲阴县县衙打听情况。
还是差不多的消息,不过对于上曲阳县得到了一个最新的数据,就是那里大概有七万人,黄巾军大部分人都不识字,就简单把部队分为上军和下军,大概三万上军(青壮组成的主力军),四万下军(也就是老弱妇孺,主要负责抢夺钱粮和运送)
不仅如此,准确情报显示,巨鹿最北面的下曲阳有十多万黄巾军,上军大概六万,下军不知具体数目,但肯定比上军多,而且是地公将军张宝领军。
此外,中山国治所卢奴县,因为这里没有外部威胁,常年只有三千军队维持治安,蒲阴因为在州郡边界上,常年有一千军队,但是已经被抽调了五百到卢奴,现在只有守军五百人,县令估计卢奴县目前大概汇集了周边六千军队。
最重要的是,刘洋得到了中山无极甄家的消息,甄家这些年广范赈济灾民,所以黄巾军并没有直接攻击甄家,现在好像在和甄家谈判,只要甄家出一部分粮草就行。听到甄家没事,刘洋也就放心了下来。
目前形式还是很严峻,卢奴六千对七万,就算不算下军,也是六千对三万。
如果是同一个州,不同郡县如果协同一致,还有可能战略撤退,只要最后能集中兵力,反败为胜,还能保住命。
现在已经在边界上了,撤退到别的州,绝对是死路一条,不管最后输赢。
那样还不如拼死一战,还能有个好名声,家里还能得一点抚恤金。
现在情况已经很明确了,黄巾军占领上曲阳,汇集大军,配合下曲阳南北夹击,切断幽州通往中原的道路,然后顺着官道向东北方向直逼幽州涿郡。
刘洋觉得消息差不多了,决定第二天返回,一路狂奔,一天就能回到涿县,这第一次当斥候还挺顺利的。
一夜无话,刘洋准备第二天起了个大早,可是天还没亮,刘备手下叫起来了,起来才发现大家都起来了,一问才知道,出大事了。
先是上曲阳方向,官道被封,五万大军已经到了卢奴城南。
然后是范阳县,据说也是一夜被黄巾军包围,包围的军队也有三万,具体情况还不清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刘洋等人被夹在了中间,进退两难。